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和谐文化,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必须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和谐文化的根本,塑造韵律人生之灵魂;用和谐文化的理念,正确处理变与不变、义与利、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荣与辱、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不知足与知足的辩证关系,把握好人生的韵律。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的主调是和谐,而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构需要和谐的文化与之相适应,构建和谐文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在倡导和谐的社会氛围中,如何使本土文化在全球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在中华民族内部诸多文化元素的差异中实现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是一大课题,和谐文化的构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课题,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社会成员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直接特征.在构建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中,必须重视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心理和谐,行为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只有重视社会成员心理和谐,不断铲除体制上、方针政策上和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弊端,才能从根源上消除矛盾和冲突,为构建和谐社会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广大党员、干部是社会中的中坚群体,其整体的心理和谐必将影响其他社会群体的心理和谐。而党员、干部面临社会转型、利益调整、收入差距拉开等现实问题。能否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对其心理和谐是重大考验,必须对之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领导干部的心理和谐与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陶欣欣 《求实》2008,(3):83-85
心理和谐是指个体从不同的角度对客观现实中不同部分以及某一部分中各要素产生的多样性反映的一种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状态.根据个体心理反映对象的范围大小,可以把心理和谐分为五个层次:自我心理和谐、群体心理和谐、组织心理和谐、国际心理和谐和人类心理和谐.用积极的态度解决社会和谐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会促进心理和谐,最终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当人心理不和谐时就会产生不和谐的社会行为,对社会起到破坏作用。因此,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心理和谐便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积极感悟。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些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物的态度。笔者曾经历过军旅的磨练,经受过党校熔炉的锤炼,现如今作为一名公务员,深感身强不算强,心强抵万金。何谓心强,并不是争强好胜,乃是指健康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向上的心态。西方一位哲人也曾说过:在人的生命中,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精彩。这个“看不见的和谐”就是人的精神层面的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9.
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农村女性流动人口的心理和谐事关农民工子女及农民工家庭的和谐,意义尤为重大。然而,由于长期的城乡分治、利益相对受损以及被边缘化的生存境地,致使目前农村女性流动人口面临着社会心理压力加剧、政治心态比较淡薄、性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等困境。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对女性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倍加关注,女性农民工自身也要提高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付传  林爽 《世纪桥》2013,(10):84-85
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公务员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心态以及在工作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公仆之心、宽容之心和平常之心必将对公众和社会产生具有正能量的辐射效应。公务员所承载的多重角色、自身的能力状况以及组织氛围等因素,均成为制约公务员心理和谐的关键因素。因此,从培育公务员的职业精神、学习意识以及构建以人为本的组织氛围入手探讨公务员心理和谐的建设路径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付传  林爽 《世纪桥》2013,(14):84-85
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公务员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心态以及在工作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公仆之心、宽容之心和平常之心必将对公众和社会产生具有正能量的辐射效应。公务员所承载的多重角色、自身的能力状况以及组织氛围等因素,均成为制约公务员心理和谐的关键因素。因此,从培育公务员的职业精神、学习意识以及构建以人为本的组织氛围入手探讨公务员心理和谐的建设路径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生动的实例说明阳光心态与情绪心态的表征,并深入浅出地阐述心态的重要性及心理疏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于钦读 《奋斗》2007,(5):39-4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在构建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中,必须重视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心理和谐,行为才能和谐.社会也才能和谐。所以《决定》要求,“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4.
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大保 《求实》2007,(2):87-88
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基础,具有体验性、包容性、相对性。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有利于提高人的健康素质,推进人际和谐,构建社会和谐。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就要认真学习和谐文化,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塑造良好的社会心态,大力弘扬文明道德风尚,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5.
社会心理是和谐社会的传感器。和谐的社会心理向社会释放的是向心力,不和谐的社会心理带给社会的是离心力。心理和谐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当前,中国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刻,由于贫富分化、公平正义、价值多元化、社会突发危机事件等因素引发了普遍的社会心理失衡,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和谐的社会心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明哲 《唯实》2007,8(4):12-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以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党的建设的需要。以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为保证,以加强党内民主监督为重点,以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为动力,以开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思想斗争为举措。  相似文献   

17.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一新论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费凡 《兵团党校学报》2007,103(1):47-4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并强调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说明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笔者认为,要促进党内和谐,至关重要的是要从保持政令畅通、落实勘政为民、增强党务公开、保障党内选举和提升党内监督几个重要方面开展党内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关于培养高校学生和谐心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状况对于和  相似文献   

20.
在转型社会背景下,有一定数量的领早者心理存在偏差现象。领导者心理偏差类型有信仰失落与道德失范型、心理失衡型、意志薄弱型和情感脆弱型。领导者心理偏差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角色压力、结构压力、个人发展困境及心理宣泄和教育渠道的缺失等。为此要通过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缓解压力,自我调节,建立必要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等方法进行自我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