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用武装斗争开辟革命根据地,用革命的战争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以保卫和巩固革命根据地、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用武装斗争波浪式地推进根据地的发展、扩大红色区域,是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的中心任务。围绕着这个中心任务,红军的文化建设也蓬勃地开展起来。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从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之日起,党就在军队内部建立了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六十周年,研究这个时期毛泽东政权建设思想,总结历史的经验,能够给我们以历史的启迪和现实的思考。 1927年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围绕着挽救危亡局势和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系统地阐发了包括建党、建军、建政、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及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等内容在内的卓有见地的主张。这里,仅就其政权建设的思想和理论,择其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这条完整的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力量,保证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为建立、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作出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探索、研究毛泽东领导广大根据地群众进行土地革命斗争的实践活动,总结其制定土地革命路线的成功的经验,对今天我党解决三农问题仍然具有现实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在党的领导下,重庆境内成立了10个地方红军组织,打出了十面红军旗帜,开展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给敌人的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扩大了党和工农革命的政治影响,教育团结了人民群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创立了革命根据地;川东游击军、黔江红军游击大队、酉阳红军游击队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巩固和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部分武装起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川东  相似文献   

5.
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蔡和森对中国革命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和森同志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理论家。他善于运用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不断地对中国革命中提出的重要问题作认真探索,给予理论上的说明。这突出表现在对于建党、统一战线、工农革命运动和武装斗争等几  相似文献   

6.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指引下,重庆成立了10个地方红军组织,打出了十面红军旗帜,在艰难的环境下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游击根据地的革命活动。不仅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主力红军作战和川陕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还积累了武装斗争的经验,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军事干部,播下了宝贵的革命火种。  相似文献   

7.
鄂豫皖革命根报地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形成的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块大的革命根据地。鄂豫皖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创造和经验,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仅就鄂豫皖苏区的政权建设,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朱德等发扬了勇于开拓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建立红色政权,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开创了中国革命的井冈山模式;中共中央对井冈山模式高度重视并向全国推广介绍,使井冈山模式得以传送到大西北;以刘志丹为首的陕甘边领导人创造性地学习运用井冈山模式,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形成了“狡兔三窟”的陕甘边模式。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战线中的一条必要的和重要的战线。”闽西苏区的革命文化,无论在土地革命前,还是在革命根据地建立后,都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一部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长篇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日起,就开始了武装斗争的探索。国共合作所进行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可以说是这部史诗的生动序曲。为此,党的一些领导人,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李大钊在北方地区领导的国共两党的军事工作,对于推动北伐战争的发展、培养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军事干部、积累创建革命军队的经验和形成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理论和原则,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意义深远,不可磨灭。可是,史学界在对李大钊的研究中,多集中在他…  相似文献   

11.
在领导创立和建设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坚决贯彻中央土地革命思想的总方针,深入开展根据地土地革命,初步提出了一条基本上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为其他革命根据地及后来中央苏区大规模的土地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我们党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的形成奠定了开创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旭宽 《党史文苑》2005,(11):14-16
在领导创立和建设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坚决贯彻中央土地革命思想的总方针,深入开展根据地土地革命,初步提出了一条基本上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为其他革命根据地及后来中央苏区大规模的土地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我们党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的形成奠定了开创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全紫红 《湘潮》2021,(1):40-41
《井冈山的斗争》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著作之一。文章基于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实践和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相结合的基本原理,进而明确且肯定地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得多久"这一问题,既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为全国其他革命政权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也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雄才大略,在政治领域、军事领域多所建树,在对外关系方面,亦有种种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本文主要探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对美战略构想.一抗战时期毛泽东的对美战略构想,主要包含如下三个基本点:第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表明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5.
毛泽覃,1905年生,湖南湘潭人,毛泽东的亲弟弟。他早年在长沙学习时,即开始从事青年运动。1925年秋,他随毛泽东到广州,从事革命活动,是我党早期有名的武装斗争专家。南昌起义后,奉朱德令,赴井冈山与毛泽东联络,成为井冈山会师的有功之臣。在开辟赣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他善识真伪,果断处决了混入革命队伍的反动分子罗焕南,为革命除掉一害。此后,因为坚持毛泽东的正确  相似文献   

16.
正从共产主义革命者到总司令井冈山会师后,朱德和毛泽东指挥部队多次战胜国民党军的"进剿""会剿",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0年8月,朱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承担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重任。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朱德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面对在战场上,不断扩大规模的敌军优势兵力,朱德先后同  相似文献   

17.
<正>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后,在白色政权包围之中建起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了促进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毛泽东领导井冈山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井冈山的土地革命最早是从调查研究开始的。调查内容包括田地分配、地租、地价、工价等,还制定了土地调查登记表。1927年11月到1928年5月间,毛泽东深入到宁冈、永新、遂川等县的广大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并写下《宁冈调查》和《永新调查》两个调查报告。他经过调查发现,罗霄山脉中段是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的地方,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却相当残酷。  相似文献   

18.
闽西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继井冈山之后开辟的又一块农村根据地。在这里,毛泽东,邓予恢、张鼎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制定和完善了党的土地革命政策,开辟了中国革命新路,制定了建党建军纲领。进行了民主执政的实践,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把工农武装割据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二者等同起来是不妥当的。从二者所包含的内容及含义看,它们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指毛泽东关于"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思想。概括地讲,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有机结合,它着重解决了如何在农村逐步锻炼、积累、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5,(10)
习仲勋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点燃了陕甘边区武装斗争的烈火,促进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为迎接长征途中的党中央、毛泽东和中央各路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创造了有利条件。习仲勋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所从事的革命实践和教育活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