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红梅,是湖北省钟祥市纺织总厂细纱车间总质检员,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29岁。多年来,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无闻的工作,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拼搏进取精神,精湛的技术,踏实的作风,优异的成绩,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纺织同行们的赞誉。她先后多次荣获省地市"操作能手"、"三八红旗手"、"十佳青年"和"省级劳模"光荣称号,今年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新华社以《未能成行的"小代表"》为题报道了她的事迹;1994年,《人大工作通讯》第7期又以《红梅报春》为题,对她的事迹作了进一步报道。在各种荣誉的花环簇拥下,李红梅不骄不躁,更加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又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襄樊市新襄棉纺织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纺织女工光荣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就是卜仿英。那年,她才36岁。从一名纺织女工到一名恪尽职守的全国人大代表。这些年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见证了卜仿英履职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3.
从纺织女工到博士生导师尚妍一个工人的女儿,一个普通的纺织女工与博士生导师这中间的跨度该有多大,陈赛娟用意志,用勤奋,用对祖国的赤诚铺设了一条通往尖端科技之路。1975年陈赛娟大学毕业来到上海瑞金医院当了一名医生,她经常看到白血病人期望和恳求的眼光,而...  相似文献   

4.
她原是一名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普通纺织女工,在1996年产业结构大调整中,通过报考由上海市人事局统一聘用,担任了曹杨街道杏梅园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在近20年的社区工作中,她先后荣获"中国‘小巷总理’之星"、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劳动模范、世博先锋行动优秀共产党员、普陀区十佳居委干部、普陀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她就是曾连任四届普陀区人大代表,现为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的朱爱琴。作为一名来自社区的人大代  相似文献   

5.
夏莉娜 《中国人大》2009,(11):45-46
她是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解放初期,她被誉为纺织女工的排头兵。1951年“郝建秀工作法”在上海推广时,她是学习得最早最认真的人。经她耐心细致的传、帮、带,她的小组里个个都达到了“纺织能手”的水平,成为上海市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模范小组。20世纪50年代的大型纪录片《上海英雄交响曲》记载了众多的劳动英雄。  相似文献   

6.
清晨的杨浦公园,鸟语花香,绿树掩映。中老年人在伦巴舞曲中翩翩起舞,其中一位身板硬朗精神矍铄的80岁高龄老人,脚步显得特别轻盈——她就是原上海国棉十七厂的纺织女工黄宝妹。  相似文献   

7.
今年61岁的房金妹,原是上棉15厂的纺织女工。1988年10月24日,不幸降临到她的头上:因患肿瘤,高位截瘫,下半身毫无知觉。从此,她无缘站立起来迈步“行走”,心灰意冷,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街道工作人员来看望她时,将门铃按了又按。她无奈而痛苦地应答:“屋里没人!”说完,泪水奔涌。  相似文献   

8.
金梭银线再织锦绣前程●吴文英纺织行业的女职工约占60%,一线女工在90%以上。女职工和男职工一起,为国家创造财富,积累资金,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要求,作出无私的奉献。纺织女工长年巡逻在机器旁,培养了工人阶级的组织性、纪律性,塑造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她...  相似文献   

9.
一个穷苦人家出身的普通纺织女工,在工作中总结创立了一套系统、规范、科学的细纱工作法——郝建秀工作法。这一先进的工作法被称作革命性的突破,并成为培训细纱挡车工的基本教材。据统计,当时这一工作法在全国纺织行业中进行推广,使全国每年增产近5万件纱,为国家创造了巨大财富。1951年,她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她先被国家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学习,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华东纺织工学院,成为了新中国纺织工人出身的第一代大学生。中国人民大学校园中有一组表现师生读书场景的雕塑,其中的女学生就是以郝建秀的形象塑造出来的:美丽、聪慧、淳朴、胸怀理想。她辛勤地努力,真诚地奉献,不断地成长,后来走上了国家的重要领导岗位。  相似文献   

10.
在山西省地方国营晋华纺织厂里,出现了许多奇怪的事情。在这里,竞有过这样的事倩:细纱车间工人丁路儿害了盲肠炎,向车间指导工请假,指导工戎敬国不但不准假,反而说:「盲肠炎是个啥拿来我看看。」布场工人向车间管理员范廉福请假,范前边叫工人找医生开证明,后边却打电话告诉医务所不要开条子。筒摇成车间女工温献英、细纱车间女工常香银都会因病请了几次假没有准,晕倒在车间里不省人事(据说这样的事并下止两个人,在这里很不稀罕!)。细纱车间女工杨来香怀孕八个月时,保健站让她休息,管理昌魏喜明却不准假。后来她快生产了,让她男人来请假,魏喜明却一定要她本人来。她本人来了,又叫工作,中间上厕所时肚子痛的不  相似文献   

11.
车间内,机器轰鸣.光线黯淡.纺织女工戴着一层薄薄的防护口罩穿梭在机器之间.细碎的棉絮不断扑向她们的眼睛、耳朵……当记者拿起照相机想拍几张工作场景的照片时,这些纺织女工一下子散开了,躲得远远的。站在这里不到两分钟.记者就感到胸中憋闷、压抑。  相似文献   

12.
《就业与保障》2008,(8):6-7
小保:女工刘某从2007年1月起,在一家纺织公司上班。该公司为追求极限效益,常常采用看管、扣押女工的证件、通讯工具、殴打等手段限制女工人身自由,强迫女工进行劳动,一些女工不堪忍受,纷纷逃离。前不久,刘某一时想不开而跳楼自杀身亡。而公司却以其是实行多劳多得,没有拖欠员工工资,刘某是自杀为由,拒绝按工伤处理并赔偿。  相似文献   

13.
在阳光充足的午后,林欣欣从车间赶到工厂门口见我们——纺织女工的白帽子,草绿色的工装,一双白色平底鞋,阳光照在她脸上,晶莹的汗水密密麻麻。她抱歉地说:“我工作在机台上,没办公室。咱们只能在传达室谈。”她利索地和保安打了个招呼,张罗了几张凳子坐下后,就催促我们抓紧时间采访:“我增加工作量了,给工人发劳保用品,就是卫生纸什么的,要赶紧回去工作呢。”  相似文献   

14.
沉言 《人大建设》2001,(11):38-40
一位青年女工因被无端怀疑参与一桩诈骗案。便被公安机关关押,后又被所在公司开除。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她遭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然而,这位女工最终以法律手段讨回了公道,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无辜。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名纺织女工,她18岁就参加了企业工人自发反对日伪残酷统治的抗争,并发挥积极作用;她与母亲一起掩护党组织开展地下斗争,其事迹被写入《海河儿女》话剧本;她参加第一次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大会,给朱德总司令献词、献旗;并代表妇女界到南苑机场迎接毛主席和党中央进驻北京,见证历史重大事件;她参加全国首届政治协商会议,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共商国是,登上天安门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她就是天津仍健在的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候补代表——翟淑珍。  相似文献   

16.
王华超 《群众》2008,(5):57-57
徐州有个下水道四班,30多年来,20多位女工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信念,默默为百万市民做着清洁卫生工作。她们风里来,雨里去,换来了城市的整洁和美丽。有一年夏天大雨倾盆,四班女工全部从家里冲出,到路口疏通下水道,防止堵塞。一个女工还脱下身上的红色雨衣,冒雨守在一个窨井旁,以防有人掉进去,而她却因淋雨发起高烧。她女儿还写了一篇作文《我有一个傻妈妈》,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17.
高温、高湿的纺织车间,不绝于耳的机器轰鸣声,时刻飘舞的细微棉絮……这就是重庆市人大代表、纺织工人郎宇凤工作的地方. 从一名细纱落纱工到操作总教练,再到车间主任、生产厂长、厂长、部长……30年时间,郎宇凤从一个普通的纺织女工成长为重庆三峡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质量操作部部长,用青春与执著绘就了一幅精彩的人生画卷.  相似文献   

18.
一家既不生产、也不经商的公司,竟在三年时间里,非法“集资”32亿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这就是无锡新兴实业总公司上演的一出令人哭笑不得的荒诞剧。 主角邓斌,是一个普通的退休女工。发迹之前,她既没有资历文凭可作炫耀,也无靠山之类的后盾。眼睛一霎,老鸡婆变鸭——竟成了红极一时的“十佳新  相似文献   

19.
四年前,刚满十八岁,在北京当了半年纺织女工的邓莹决定报考时装表演队,要做一名专业的时装模特儿。这在当时时装表演刚在中国出现不久的情况下,还是一般人很难理解的  相似文献   

20.
鄂璠 《小康》2013,(6):94-97
张彤禾(Leslie T.Chang)张彤禾(Leslie T.Chang),前《华尔街日报》驻北京记者,在中国生活了十年,专注于探察社会经济转型如何改变制度和个人的故事。她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曾在捷克、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担任记者;同时,也是《纽约客》、《国家地理》等媒体的撰稿人。她的丈夫彼得·海勒斯(何伟)同样以描写当代中国的非虚构作品而闻名,两人目前定居于埃及开罗。在东莞跟随女工生活、采访三年后,张彤禾于2008年完成《打工女孩》一书。她想描述几百万女工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里的女工直到今年才有机会被我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