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检察制度定位问题,是一个对检察改革方向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课题,它对检察机关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定位,检察权包括哪些职能,其权力的外延界域等都有着纲举目张的影响,近年来检察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使得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实践以理论的成熟为先导,在目前司法改革的关键时期,深入开展检察制度研究,确立对检察机关宪法地位的正确认识,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检察制度三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检察制度自恢复重建至今三十年,清晰地展现了从寻求定位到夯实基础再到探索改革的发展历程.在第一个十年的恢复重建阶段,检察机关的起步围绕法律监督的基本职能定位展开;在第二个十年的稳固发展阶段,检察制度在搞好基础建设:和寻求工作重点方面有所作为;在第三个十年的纵深改革阶段.检察制度积极展开了探索和改革,在尝试创新的同时也适时稳固推广了极富价值的改革成果.对域外检察制度的关注与借鉴,检察实践的冲锋陷阵,以及检察理论研究与检察文化的繁荣,分别构成了三十年检察制度发展的基本推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世界各国检察制度发展趋势 ,认为我国检察制度改革应增强检察机关的独立性 ,扩大检察机关职权范围 ,加强对检察权行使的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苏联的经验和模式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和先行示范,检察制度也是其中重要一项。对我国检察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的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取消了检察机关对刑事审判的监督,仅保留了检察制度一般监督。通过考察苏俄检察制度的产生、发展、特点、缺陷,对比和分析我国废除检察机关事审判监督权的可行性,可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5.
检察制度在我国司法体制占有独特地位,其对司法制度整体运行态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当代中日两国的具体检察制度为文本,对两国检察机关的设置及运行机制、检察机关的职权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探寻我国在此制度设计上的缺失。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检察制度改革进行深入思考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治制度与西方各国不同,只能从国情出发,借鉴西方某些适合我国的有益经验,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因此,以检察制度的比较研究为切入点,探讨我国检察机关体系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划分以及根据检察机关和检察职能的法律定位来认识检察官的司法属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检察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问题。当前,以试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度为重点的六大改革已在全国检察机关普遍展开,2000年开始正式实行。实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有其历史必然性。试行中的经验表明,只有对检察机关、检察权予以正确的法律定位,并建立符合这一定位下的管理体制,改革才能顺利实施,才能发挥其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但何为法律监督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内涵、外延是什么 ,法律上没有规定 ;既使对于检察机关行使的各项职权与法律监督的关系 ,学界也存有争议。在目前的司法改革中 ,如何在理论上证成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定位 ,是检察改革的中心任务。以下所载文章 ,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内涵、外延、特点 ,法律监督与检察权的关系 ,检察机关的各项职权与法律监督的关系等方面对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予以论证 ,并对有关观点进行了分析与反驳 ,以期对我国当前的司法改革 (检察改革 )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若干争议问题观点释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但何为法律监督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内涵、外延是什么 ,法律上没有规定 ;既使对于检察机关行使的各项职权与法律监督的关系 ,学界也存有争议。在目前的司法改革中 ,如何在理论上证成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定位 ,是检察改革的中心任务。以下所载文章 ,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内涵、外延、特点 ,法律监督与检察权的关系 ,检察机关的各项职权与法律监督的关系等方面对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予以论证 ,并对有关观点进行了分析与反驳 ,以期对我国当前的司法改革 (检察改革 )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检察独立与检察一体,是现代检察制度创设的关键。检察独立既包括检察机关独立,也包括检察官独立,欧陆国家大多数采用检察一体下的检察独立,我国因国家组织体制的不同,检察独立制度尚未确立,面对司法独立的紧迫性,改革并确立检察独立的现代检察制度,是我国检察机构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检察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紧密相关,是中国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必然选择,与西方三权分立下的检察制度具有本质属性区别,因此,确立和完善中国检察制度必须考虑中国社会实际和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履行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能是中国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责,也是检察制度的核心内容。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中国检察制度还需要进行改革,改革应当立足中国国情,同时也要放眼世界,应当从健全法制、改进领导体制以及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2.
在检察机关的众多权力中,公诉权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权力。检察机关的性质应当由检察机关的公诉权这种核心权力,而不是由检察机关中的侦查权、抗诉权、判决执行的监督权、建议权等来决定。公诉权的本质是请求权而不是监督权,其权力本性是“诉”,即使它可能起到的某种“监督作用”,也不宜将其定性为监督权。  相似文献   

13.
论取消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检察监督作为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 ,自 1991年以来获得了一些发展 ,但是现行民事检察监督存在着以下问题 :检察机关如何发现生效裁判的错误 ,检察监督是否真正达到了立法者所期望的效果 ,检察监督对当事人有无实际意义 ,检察机关自身行为谁来监督等。此外 ,检察机关的监督人地位与民事诉讼改革呈现出来的目标趋向当事人主义模式存在着无法兼容的矛盾。基于以上原因 ,本文认为应当取消民事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检察机关针对国有资产流失公益案件提起民事诉讼已有若干尝试,试图以西方检察机关为参照系,将我国检察机关的民事审判监督延伸至提起或参与公益诉讼的体系和逻辑之中.然而,我国检察机关身兼法律监督与公益代表两种角色在民事诉讼这一特定领域呈现出矛盾状态.这种矛盾深入我国司法体系,也有违相关司法程序的原则.检察机关应从督促起诉、...  相似文献   

15.
《律师法》修订对检察工作特别是职务侦查和公诉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检察机关应当通过积极转变执法理念、转变侦查模式、提高查案能力、加强证据收集等途径来应对变化,提升法律监督能力。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互涉刑事犯罪问题也日趋严重.然而,两岸警方在共同打击违法犯罪方面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犯罪情报交流合作机制,严重制约了双方打击和惩处危害两岸人民利益的跨境犯罪活动的效能.两岸警方要立足现实条件,本着"一个中国"、平等协商、互信互惠、相互尊重等基本原则,加强犯罪情报交流合作机制建设,进一步明确刑事犯罪...  相似文献   

17.
两岸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在罪与刑、证据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或冲突),导致两岸对跨境犯罪的合作打击工作不力,不利于保障海峡两岸人民权益和维护两岸交流秩序。我国大陆地区应当在适合国情的基础上,有效借鉴台湾地区的有益经验,有效解决两岸刑事法律制度冲突。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逐步制定《区际冲突法》,加强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协助工作。  相似文献   

18.
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实现两岸人民共同富裕,是我国长期以来为之探索和努力追求的目标。共同愿景领导不仅适用于企业管理当中,也对探索政府管理创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共同愿景领导有着巨大的感召力,激发人们对美好愿景的不懈追求,凝聚合力,提供动力,激发创造力。通过不断厘清愿景与现状的差距,创造两岸交流合作的良好内外部环境;通过不断分享愿景,畅通两岸信息沟通与交流渠道;通过共启愿景,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框架,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调动两岸人民投身于两岸交流合作事业的积极性,促进两岸形成长久性的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19.
"one country,peaceful reunification"policy put forward,which has existed for more than 30 set.People have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peace framework.It is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peace framework related to cross-strait cultural environment factors,international factors,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past and future context,strategic and realistic basis for cross-strait interaction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Made more scientific framework for peaceful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on this basis.The paper carried a Taiwanese perspective Islanders psychological and related factors.Unified attitude on the mainland were scanned.For cross-strait peace development context briefly comb.On this basis a simple thinking related factors.Peaceful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proposed framework Opin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