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何谓大社会与大后勤 此处的"大社会"是指社会化服务,也就是一切经济行为都是在社会化服务的前提下,完全通过市场运作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余秋雨先生说过“文化是人类留给自然界的一切痕迹;文化是历史对后人的一种设计,这种设计并不是留在历史学家的著作中,而是留在我们自己的记忆里。文化的灭亡从失去记忆开始。激活一种重大的文化记忆,足以挽救整体生命。”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次发生在信息时代的大灾难,也是一场展开于改革开放30年后的大救援。它让全体中国人又一次深刻领悟到"发展是硬道理"、"不改革死路一条"。汶川大地震,唤起人们对当年唐山大地震的痛苦记忆。两次灾难相隔32年,其  相似文献   

4.
姜瑞荣 《江苏政协》2010,(12):40-4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也是中共十七大提出  相似文献   

5.
张闳 《中国减灾》2011,(22):50-52
西方叙事:以生命激情穿透一切灾难最早的灾难叙事,应该是关于史前"大洪水"的记忆。远古时代的巨大灾难以神话的方式深深地刻印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之中,经历灾难的痛苦经验穿越时空,在后世的文献里不断地复现。在古代人看来,灾难,主要是自然灾害和大规模突发性的致死疾病,  相似文献   

6.
<正>时代的车轮并没有停留在2 01 2这个所谓的"末日之年",中国仍在飞速前行。每一天,每一刻,我们都在见证世界和中国的变化。作为媒体,偶尔也参与其中,有时也慷慨激奋。但更多的时候,我们身不能至,只能诚恳地把这一切记录下来。对刚刚逝去的201 2年,每个中国人的记忆一定是复杂的,震撼、悲  相似文献   

7.
在政治课学习中,同学们感到最头痛的就是记忆。但是记忆和理解又是不可分的。对知识理解得愈深,记得就愈牢;同样,对已有知识记得愈牢,对新知识理解得就愈好。事实上,人类一切智慧活动都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否则就不可能有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在学习中不可死记,也不可不记,而要会记,即提高记忆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政治认同是共同体成员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政治决策的承认、认可和赞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历史记忆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提供文化基因、历史底蕴和政治图景,是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现实场域。以"纲要课"教学的课堂叙事为核心,建设历史记忆的主渠道;以网络载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为重点,拓展历史记忆的新阵地;以社会展演的要素组合为契机,创设历史记忆的大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政治认同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流年     
当我再次回到这里的时候,小巷,大厝,古并,一切都已消失不见,一切都湮没在流年的尘埃里了。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我就站在当年无数次经过的十字路口,遥望那曾经通向家的方向,听到一些零落而细碎的回忆开始倔强地浮出水面,蜿蜒成一条浅浅的溪流,潺潺流向岁月与记忆的彼端。  相似文献   

10.
<正>一、什么是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有力保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队伍建设的生命线,也是公安业务工作的"加速器"。一切为了  相似文献   

11.
正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36.00元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位有老年痴呆症的建筑师杰克,脑里存留的一切记忆都是令人困惑的支离破碎片段。他清楚记得那座离家不远处的监狱是他当年设计的建筑物,也知道儿子正关在那  相似文献   

12.
"五一口号"发布至今已经60年了。60年来,"五一口号"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始终对政协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宗旨,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促进大团结、大  相似文献   

13.
周涛 《人民论坛》2013,(15):24-25
人们所接受的服务,将以数字化和个性化的方式呈现,借助3D打印技术和生物基因工程,零售业和医疗业亦将实现数字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颠覆性变化"大数据"是"数据化"趋势下的必然产物!数据化最核心的理念是:"一切都被记录,一切都被数字化",它带来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数据量的爆炸性剧增,最近两年所产生的数据量等同于2010年以前整个人类文明产生  相似文献   

14.
温暖的回忆     
正读了《公民导刊》2014年4月号《304路车》一文,特别有感触,这一篇短文,开启了我尘封的记忆。上中学的时候,每天都要坐1路电车,这路"大辫子"电车承载了老重庆人的记忆,上车的时候出示一下月票卡,没带卡的同学说一声"月票",售票员便也不问,让同学上了车。三五个或者更多的同学一起放学回家,在车上嘻嘻  相似文献   

15.
犹太人将自己称为“记忆的民族”。亚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隶生活,先知的言行,贤人的智慧,民族的历史,与圣城耶路撒冷的关系,犹太人靠着“记忆”将这些继承下来,并告诉子孙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说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是为了表示他们记忆和继承历史的遗产。在这些记忆中,不光有民族的伟业和光荣,还有那些迫害、离散、痛苦和失败。犹太人通过记忆,将这些痛苦和教训世代相传,以警后人。普陵节(也称普珥节)就是每到二或三月举行的化装游行。在古代,成为王妃的犹太人以斯帖曾经不惜一切地拯救过犹太人的生命。这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6.
记忆和身份的关系是哈罗德·品特戏剧的重要主题。品特笔下的边缘人物经常美化乃至虚构自己的人生经历。记忆的虚构性和不可验证性虽然为他们重塑身份提供了可能,但漏洞百出的记忆叙述所建构的新身份不仅难以取信他人,同时也为他者颠覆和解构其身份提供了契机。记忆的世界因此成为身份建构与解构的"竞技场"。  相似文献   

17.
刘晓庆之美     
贝多芬曾经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屈服",把这句话放在刘晓庆身止似乎也颇为贴切。作为中国最著名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女演员之一,从影三十余年的刘晓庆,经历了从征服影坛到转战商界,从沦为阶下囚到再度复出的戏剧人生。或许一切正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她的故事比她主演过的任何一部影视剧都要精彩,她的魅力让她成为了无数中国观众心中永恒的记忆……  相似文献   

18.
张勇 《传承》2011,(9):64-65
早期佛教认为,人是由五蕴和合而成,并没有一个恒常自在、联结生死的实体存在,也没有超乎形体和精神之上的另一种东西——"我",也就是说"人无我",或"人空"。[1](P11"8)人无我"是一种反对人的精神、灵魂不灭的独特表述。这个"我"乃是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一切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人生所有的一切无不是围绕着"我"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9.
<正>8月18日上午,省委书记刘赐贵在省政务服务中心调研时强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挖掘一切资源潜力、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推进"两个确保"百日大行动,首先要从各级党委政府做起,从党员干部做起,从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做起,充分调动全省上下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务求"两个确保"百日大行动取得扎实成效。刘赐贵一行实地了解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审批  相似文献   

20.
《政策瞭望》2007,(11):1-1
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七大的灵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最根本的也在于进一步增强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