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茶坊     
是一个活着活着就活得锈迹斑斑的人,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家所组成的两点一线上从来没有什么改变。无论春夏秋冬,我均在清晨5:30分起床,点便可以离开家去学校。早点是在外边的早点铺里吃的。这家早点铺在这座荒凉城市的某个我更加荒凉的角落,它与学校之间由一条并不漫长的沥青铺成的街道连接着。街道两旁种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梧桐树。秋天的时候,凉风吹过,叶子落满一地。清晨骑着脚踏车从遍地落叶上经过,人的心凉凉的。不过,我已经习惯了。我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5岁那年,父亲为了自己的幸福,扔下我和母亲,与另外一个女人结婚了。母亲是一个好强…  相似文献   

2.
细雨 《新青年》2004,(3):40-41
细雨姐姐:你好!我是一个比较喜欢交朋友的人,我交了很多朋友,其中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叫阿帅。他的家也住在我们这个城市,但现在他在北方当兵。认识他纯属巧合。那时我还在上高中,通信地址也是学校的,那时我们学校很乱,常常发生丢信的现象。我是个朋友多的人,总收不到信,我就很生气,一气之下,我也干了坏事——我也偷了别人的信。我偷完信之后很后悔,但拆开信看完之后,我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论坛上,有一个贴子的标题是:俯看你的白发。可是点开,却是没有内容。可能楼主忘了发内容了,可是过几天再去看,发现下面跟贴很多,可是依然没有楼主的故事。于是细看那些跟贴,都是讲述自己俯看白发的经历,很是令人动容。有个人讲,他十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去外地上中专,母亲送他去火车站。候车的时候,母亲忽然蹲下身,原来他的鞋带松了,母亲给他系鞋带。那一刻,他俯看着母亲的头发,忽然发现,原来母亲已经有了好多的白发了。当时他少年的心里  相似文献   

4.
英舰上的洗衣工 王克昌和李、林二位朋友分手以后,生活又没有了经济来源。他在上海有金夫人及孩子,金夫人的母亲和妹妹,一家人都靠他挣钱生活。他在天津还有父母,正室夫人及两个孩子,一大家子人等着他寄钱过日子。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虽然都已成家,也都能赚一些钱孝敬父母。但他身为长兄一向是家庭的支柱,为人长子的责任一刻也未敢松懈。再说,一个曾经取得过成功的老板是不会甘心落魄的,总还要做生意,伺机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5.
朋友     
公元前四世纪,在意大利,有一个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轻人触犯了暴君犹奥尼索司。皮斯阿司被判绞刑,将在某个择定的日子被处死。皮斯阿司是个孝子,在临死之前,他希望能与远在百里之外的母亲见最后一面,以表达他对母亲的歉意,因为他不能为母亲养老送终了。他的这一要求被告知国王。国王感其诚孝,决定让皮斯阿司回家与母亲相见,但条件是皮斯阿司必须找一个人来替他坐牢,否则他的这一愿望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近乎不可能做到的条件。有谁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替别人坐牢,这岂不是自寻死路?但,茫茫人海,就有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  相似文献   

6.
我总以为,我爷爷和我奶奶是没有感情的。他们是父母包办,结婚之前没有见过一面。当一顶小花轿把奶奶抬到爷爷家时,他还躲藏在屋里写大字,因为他说过,书法是他的情人,他可以不结婚的。但他们还是拜了天地。洞房花烛夜的时候,爷爷不见了,他去找少时朋友聊天去了,两个人研习王羲之的兰亭序。奶奶一个人在新婚夜里独自在灯前坐了一夜。那一夜,奶奶想她唱戏时的搭档,在梨园里,唱青衣和唱小生的总是有些心照不宣的秘密。奶奶也有,被奶奶的母亲看出了端倪,所以,早早地把她嫁了。这次找的人家是一个书香门弟——与唱戏无关,也与爱情无关。在父亲的记…  相似文献   

7.
瘊子     
母亲脸上长了一个瘊子,它触目惊心地矗立在鼻子的左边,红彤彤的,使母亲看上去凭空增加了一丝恐怖感。不过,他小的时候,并没觉得这是什么大毛病。后来上了学,同学们都拿他母亲脸上的瘊子取笑他,才让他意识到这个瘊子对自己是个多么大的伤害。他不愿意让母亲出现在别人面前,尤其是自己的同学和朋友面前。小学时,母亲有时候还问他:“儿子,怎么你的同学不到咱们家来玩?”但是母亲很快就敏感地揣摸到孩子的心理了。她不再提这些事,装作对此一无所知。她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劳碌着,辛辛苦苦地打理着这个家。直到他上了大学。接…  相似文献   

8.
在台北的蒋碧微,与子女只能在照片上见面了。 徐伯阳说:“把我们儿女的情况,告诉我母亲的,是我父亲朋友沈宜甲先生。还是在1927年4月,我母亲发现她怀孕了.我父亲当时在新加坡卖画,我母亲决定回国内生孩子,她把六、七大箱书画交给航空运输公司,直接运到国内来。她一个人从巴黎搬家,沈宜甲帮了很多忙。临走的时候,我母亲很感激他,没什么好东西给他,就指着自己的肚子说:这孩子生下来认你做干爹。1976年沈宜甲回来探亲时找到我,就跟我讲起这段事。我们还一起在我父亲的墓前照了相,他把这张照片辗转到我母亲手里。  相似文献   

9.
孩子在放学的时候,摔了一跤。这一跤,摔得不重,只是擦破了一点皮,孩子没有在意,像往常一样回到家。他已经13岁了,知道如何忍受一些小伤痛,腿处虽然有些隐痛,但这样的痛,对一个农民的孩子来说,算不了什么。第二天起来,父母亲早已到农场去了, 他们每天总有干不完的活,不会注意一个13岁的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孩子的腿现在已不是隐痛了,而是开始波及整条大腿。他还是忍着。两天后,他的腿已不能自由走路,也不能弯下身帮父母干活了。第三天,父母和兄弟全部进城了,他去不了。于是,他—个人呆在家里。他的伤痛在这一天爆发,他无法忍受,所以只好躺在床上,迷迷糊糊中,他在疼痛中睡去。  相似文献   

10.
失而复得     
《新青年》2008,(11)
我丈夫一个人先从印度来到了悉尼,他在帕拉马塔区找了一个临时住处。他想先住下,然后等我和孩子从国外来的时候,再搬到一个好房子里去住。在他来到悉尼的一周后,星期天他出去办点事。下午回来后,他发现自己住的地方被盗了。一个装着他所有文件的小文件箱不见  相似文献   

11.
《新青年》2005,(9):19
她一直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所以一到冬天,她总是感觉特别孤独无助,非常想有一个人陪在身边,可以暖暖小手,可以带她去吃热腾腾的火锅,还可以一起去赏雪.朋友介绍他的时候正是万木萧条的冬天,她像一个行走在黑暗里的人突然看到了一丝光明,没有犹豫就迎了上去.  相似文献   

12.
有多少绚烂在时光中慢慢抽离得面目全非,而那些挚爱的花,早已经在暗夜里开好. 他和她都十分喜爱探险活动,他们被熟悉的朋友羡慕地称呼为"探险夫妻". 婚后第5年,他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她想要生一个孩子,做母亲,而他却拒绝着,认为有了孩子将阻碍他们的探险活动.  相似文献   

13.
孩子3岁,在广场的喷水池边玩,他看到一个小女孩正在喝一瓶橙汁,他对妈妈说:“我也要喝。”母亲看着玩得正开心的孩子说:“那你在这儿玩,不要走开。”孩子甜甜地答应了一声,又欢快地玩起了喷泉。母亲到广场边缘的小店里购买饮料回来,只是5分钟,孩子不见了。她大声叫着孩子的名字,发疯似地找遍了广场的每一个角落,却一无所获。她的丈夫、亲戚朋友全部赶来了,他们向广场上的每一个人询问。所有信息都证明,孩子失踪了。第三天,有个好心人告诉孩子的家人一条线索,当时有两女一男抱着一个哭泣的孩子快速地离开了广场,好心人记忆当中的那个孩子的着…  相似文献   

14.
1805年4月2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丹麦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一个鞋匠,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从小便忍受着贫困与饥饿的煎熬以及富家子弟的奚落和嘲笑。但他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梦想有朝一日能够通过个人努力摆脱歧视,成为一个受世人尊重的人。没有人愿意跟他玩,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把自己关在屋里,读书或者给他的玩具娃娃缝衣服。然后等待晚上父亲给他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或者向父亲倾诉他想成为一名演员或作家的梦想。可就在他11岁时,父亲去世了,他的处境更加艰难。14岁时,由于生活所迫,母亲要他去当裁缝工学徒。他哭着把他读过的许多出…  相似文献   

15.
读完小学后,他想继续读初中。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的时候,父亲却希望他可以留在家里帮忙放放牛,家里实在负担不起那么多孩子的学费了。让母亲担忧的是,离家里最近的学校也有50公里路,这么小的年纪每天来回走这么远的路怎么吃得消?他却望着母亲眼神坚定地说:"我不怕,只要可以继续读书就值得!"恢复高考后,他上了本州一所师范学院开始了  相似文献   

16.
艾美丽 《新青年》2007,(1):19-20
父亲53岁的时候,被一个远房的亲戚招到城市里去做园林工人.他怕母亲一个人在家里憋闷,便将母亲一起叫了来.两个人在工作的市郊租了间小平房,自此便开始了他们的"打工生涯".  相似文献   

17.
母爱中行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一个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自己的身体做出了回答,他把身体的一部分回馈给自己的母亲,而母亲至今也不知道这个天下尽人皆知的“秘密”。在温暖的谎言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正如颁奖词里所说:一个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他就是田世国。田世国是我国第一位子女给父母捐肾脏的人,他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大爱无言,面对田世国,我不断地思考:我们该心怀怎样的动力去面对今后的漫漫人生?什么样的动力才会永不停息?答案也许如初秋的树林那般繁复多彩,这繁复多彩的答案中应该有一个是——为了母亲。  相似文献   

18.
新当选的苏西洛总统1949年9月9日出生于印尼东爪哇巴芝丹的一个穷苦穆斯林家庭.其父亲是一名低军衔的军人,母亲是一位伊斯兰教寄宿学校创始人的女儿,然而,苏西洛并没去过这所寄宿学校就读,他在家乡的一所公立学校读了12年书.这种非宗教的教育以及加瓦人传统的教育环境对苏西洛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其早期的学校生涯中,苏西洛是一位明星人物.由于他刻苦、勤劳,所以学业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他学生时代形成的酷爱读书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相似文献   

19.
我的朋友哈利德·扎比尔先生在巴基斯坦民族遗产研究所工作。他对巴基斯坦的民俗颇有研究。有一次,我去向他请教有关巴基斯坦人出生及孩童时期的习俗,他对此很感兴趣,谈起来绘声绘色、津津有味、滔滔不绝。 哈利德·扎比尔先生是旁遮普人。他首先讲了旁遮普在这一方面的风俗习惯。在旁遮普,孩子快降生的时候,一般都不声张,仅仅请来几位非常亲  相似文献   

20.
新当选的苏西洛总统1949年9月9日出生于印尼东爪哇巴芝丹的一个穷苦穆斯林家庭.其父亲是一名低军衔的军人,母亲是一位伊斯兰教寄宿学校创始人的女儿,然而,苏西洛并没去过这所寄宿学校就读,他在家乡的一所公立学校读了12年书.这种非宗教的教育以及加瓦人传统的教育环境对苏西洛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其早期的学校生涯中,苏西洛是一位明星人物.由于他刻苦、勤劳,所以学业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他学生时代形成的酷爱读书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