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2013,(7):I0061-I0061
诸葛亮在选人用人上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方法,时至今日,他在选拔人才方面的思想仍有可取之处。诸葛亮选人用人的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一是“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通过问答来观察其对事物之判断力,看其志向。二是“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就是通过出其不意之问答来观察其应对突然问题或事件之应变能力。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请他出谋划策,看其审时度势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其学识之真伪、广窄等。  相似文献   

2.
发现式用人     
任用人才靠大人物或上级发现,而后委以重任,在咱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此桑榆先生称这种干法为“发现式用人”。用人靠自己发现,若真是慧眼识贤才、识英雄,倒也没话可说,然而,若是“慧眼”不慧,硬是把蠢才、狗熊、混蛋看成大人才,结果可就糟了糕矣。  相似文献   

3.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能否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人的潜能,是领导者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也是一个单位能不能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选人是用人的基础 要发挥人的作用, 首先必须选好一批能为单位所用的人。 第一,选人必先识人。当十料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加快,专业划分也越来越细,领导者如果没有一定的学识素养,就不可能慧眼识人。用人者必须先充实自己,才能识别他人的水平高低, 才能将各类人才集聚起来,最大限度地为单位所用。 第二,选人必须坚持高标准。这个高标准是指德才兼备。德,是指人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指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今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认真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注重选拔那些确有才干、实绩突出的干部。  相似文献   

5.
(一) 中国自古以来关于用人的论著、文章很多,其中议论最集中的就是“德“和“才“的问题,“德才兼备“成为古人衡量人才的一致认可的标准。所谓“德“,指的是良好的品德。包括忧国忧民、服务百姓的思想,清正廉明、克己奉公的品行和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作风等。所谓“才“,指的是学识、才  相似文献   

6.
一、“用人”是杜绝腐败滋生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用人”要看“德”,“德”比较好的人,他的思想境界比较高,对自己做人的要求比较严,自律能力比较强,能经得起诱惑,抵挡住腐败。 二、“建制”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的“环境”和“土壤”。在制定“制度”时,应想到哪些环节上会产生腐败,应有配套的监督执行的硬规定,从根本上和客观上提供了不易产生腐败滋生的条件。 三、“监督”是制约权力、制约腐败的重要环节。这是一种用一定的法律形式、用行政手段来规定的,官方不叫你“监督”不行,执行监督者不“监督”也不…  相似文献   

7.
“领导是干什么的?”毛泽东同志这样回答:“第一是出主意,第二是用干部。”这就是说决策和用人是领导者重要的责任。正确的决策要靠大家、靠集体,识人用人更要走群众路线。在当今的形势下,领导干部要把住识人用人这一关,不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选用干部把德放在突出的位置,这既是中央的要求和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工作的重点,也是当前社会各界的关注点。识人难往往不是难在识人的才上,而是难在识德上。现在,领导干部出问题,主要出在德上。德上出问题,必将给党的事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  相似文献   

9.
用人撷言     
天下之政,非贤不理;天下之业,非贤不成。   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用错一个人,挫伤一大群。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公道正派用人,用公道正派之人。   德才兼备成大事,有才无德会坏事,有德无才会误事,无德无才干不成事。   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必须先是好人。   用人,凭实质,论能力,重公论,一把尺子量长短。   用人如器,各取其长。   用人,避“将才”之短,扬“帅才”之长。   用人,就要用那些热爱祖国的“忠才”,为民做事的“干才”,兴邦建业的“命才”,清正廉洁的“仁才”,识时明理…  相似文献   

10.
辨察知人     
高占祥 《今日浙江》2009,(15):61-61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正因为如此,古人讲:“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这句古训说出了识人、用人的要义。人海茫茫,世事变幻,要真正了解一个人真是不易。  相似文献   

11.
企业用人之道:扬长避短吉先进用人有许多学问,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扬长避短”。企业领导者要想有效地识别和使用人才,获得事业的成功,必须把握用人的要诀──“扬长避短”。扬长避短的道理历来为有识的领导者所重视。唐大宗李世民即位不久,让宰相封德彝选拔人才,...  相似文献   

12.
识人用人既是组织部长一项基本的工作职责,更是一种领导艺术.实际工作中,组织部长经常与之打交道和接触的大多是不同级别、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干部.那么“身在此山中”,怎样做到“小畏浮云遮望眼”,终识“庐山真面目”.从而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呢?笔者认为要做到“四个要看”。  相似文献   

13.
梁建才 《群众》2009,(12):68-6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在党的全会文件中鲜明地强调“以德为先”,表明了党在新形势下对干部的新要求。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按照这一要求,把执政道德建设放在“为先”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4.
易延凤 《现代领导》2006,(10):21-21
要选准用好人才.领导者不仅要有识人的慧眼,更要有容人的胸怀。只有具备宽容之德、兼容之量、包容之心.才能排除杂念、摒弃私心,在选人用人中不看走眼、听偏耳。  相似文献   

15.
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作为企业,主要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在以德用人上下功夫。首先,要解决好企业领导班子的“官德”问题。企业领导班子是企业最高决策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德高望重,就会启用有德之士,否则,就会“远贤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选贤任能是一项多主体参与、多程序运作的系统工程,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群众、领导与选任对象在选贤任能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形成三者互动良好格局,对于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知人用人是组织部门的职责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用人得当,首先要知人,对干部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必须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解。”赵乐际部长要求:“选干部,配班子,质量和水平体现往日常了解,分析研判、识深识准上。在加强综合研判基础上,优化班子选配。”  相似文献   

18.
马玉青 《现代人事》2000,(10):44-44
陈子昂,字伯玉,唐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生于公元656年,卒于公元695年。他年轻时因家境殷实,到18岁时仍整日饮酒狩猎,厌倦读书。父母勉强让他进了乡里一所私塾。渐渐地陈子昂知道自己学识浅薄,从此他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发愤博览群书。公元684年唐睿宗文明,陈子昂考中进士。他做官期间曾多次向唐睿宗上书自己识人用人的政治观点、至今对我们仍有借鉴和学习之处。  相似文献   

19.
赵敏 《淮海论坛》2011,(4):13-16
近年来,官员“失德”案件频频爆出。与官员有关的各种“门”事件和“雷人语录”层出不穷。一些官员嚣张狂傲、漠视民众、瞒上欺下、私生活不检点,不断刺痛着公众的敏感神经,挑战着公众的心理承受底线。也折射出当前加强“官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加强“官德”建设。是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干部队伍现状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20.
《时事报告》2010,(9):4-4
《人民日报》发表“仲祖文”的署名文章称,最近,有的地方将“孝敬父母”、“忠于配偶”等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同和支持,这是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有益探索,是评价使用干部的一种道德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