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明远 《法制博览》2010,(15):33-33
有个应用很久也很广的成语,叫做“半斤八两”。意思说“彼此一样、(两者相等),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人们会问:“一斤为十两,半斤分明就是五两嘛!八两比半斤多三两,怎么会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呢?”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理论上和立法上区分意思能力与行为能力,既可简化对行为人意思能力的认定,又可在某些特定情形中保护行为人的个人利益。意思能力在青少年保护方面的作用体现在:未成年人的财产法律行为通常是无效的或者可撤销的,但是,当出现认定有关行为有效可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的情形进,法官可以通过确认行为人在行为时具备相应的意思能力,进而认定有关行为有效。依我国现行法,未成年人不能作出遗嘱和遗赠。但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真实意思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法官司可以通过确认未成年人在表示有关意愿时具备相应的意思能力,从而认定其意思表示属于有效的遗嘱或遗赠。《收养法》实际上承认了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具有作出收养法律行为的行为能力,但有关规定仍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佚名 《法制博览》2011,(11):43-43
唐代科举制度规定,凡是考进士的人,都由地方解送入试。每当京城会考,地方上总要解送一批考生赴京应试。当时荆州南部地区四五十年竞没有一个考中。于是,人们称荆南地区为“天荒”。意思是混沌未开的原始状态,或是荒远落后的地区,讥笑那里几十年没能考上一个进士。  相似文献   

4.
言论     
《法制博览》2010,(2):1-1
官是会意字,从“亠”,是一顶乌纱帽,有治理群众的意思,而下面是两张口,意思是做官的要会说两种话,到哪个山头唱哪个歌。  相似文献   

5.
刘明明 《工会博览》2009,(7):184-184
意思自治是私法的精神实质,它是民法的价值基础、效力来源,是民法各项制度构成的理念基础。民法在从近代民法向现代民法的转换过程中,对传统民法一些基本原则的限制.对民法各项制度中具体权利行使得限制,仅仅是对意思自治传统理解的修正。意思自治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与价值理念的地位并未改,也不应改变。  相似文献   

6.
一位被揪出来的贪官沉痛地诉说:“你以为我就不想做个清官吗?我这人从小就立志长大了要为人民服务的,可是一个人清廉了能做成官吗?做不成官能为人民服务吗?不能为人民服务我活着还有啥意思?我这人思想上是百分之百纯洁的,廉政的,但人家不纯洁,不廉政,上级要我去‘意思意思’,下级要给我‘意思意思’,明摆着这不是拉我下水吗?你们拿我出气,难道是我造成了腐败的形势……”  相似文献   

7.
吃事     
莫言 《法制博览》2010,(3):12-13
“吃”字拆开,就是“口”和“乞”,这个字造得真是妙极了。我原以为“吃”是“契”的简化,查了《辞海》,才知“契”是“吃”的异体。口的乞求,口在乞求,一个“吃”字,馋的意思有了,饿的意思有了,下贱的意思也有了。想这造“吃”的人,必是个既穷又饿的,如果让林黛玉或是刘文彩造这个字,不会是现在这样子。  相似文献   

8.
汉语以词汇丰富著称,特别是动词。不同的动词自然表达不同的意思,而同一个动词也可表达不同的意思,譬如“搞”。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搞”的解释就有三种意思:一是做、干、从事,如搞生产、搞工作、搞建设:二是设法获得、弄,如搞点儿水来、搞材料;三是整治人、使吃苦头,如他们合起来搞我。  相似文献   

9.
曹苏宁 《法制博览》2010,(19):24-24
“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是孟不离焦的.前者的意思是用人就要信任,后者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信任某人,就不要用他。但那些有缺陷、历史上犯过错误、甚至可能“有二心”的“可疑之人”,是该疑而不用,还是用而不疑呢?  相似文献   

10.
《法制博览》2009,(19):22-22
1.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传统解释:大夫以上不用刑,庶人以下不用礼 实际意思:刑不以大夫为上,礼不以庶人为下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实际断句:民可始,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民众开化了就给与权利和自由,不开化就要通过教育达到开化  相似文献   

11.
朱仲南 《南风窗》2014,(4):95-95
用老套路、旧轿子表达了一些新意思,相信今后会继续翻新,层出不穷,情节动人。但目的只有一个,折腾老实人,折腾好人,折腾社会。  相似文献   

12.
韩信作为与张良、萧何齐名的初汉三杰,为刘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人们从馒记》中感知韩信这个历史人物时,往往关注他发迹后的赫赫战功,而对他初涉职场时的就业选择却一略而过,这对读懂韩信是一个不小的误区。要从韩信身上发掘启迪人生的闪光点,发迹前的那一段往事,绝对不能尘封。因为这段初涉职场的痛苦磨炼,让他在郁闷中奋进,在沉默中雄起,实现了能力、见识、经验由量到质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他人生风云的另一幅精彩画面。  相似文献   

13.
<正>瑞兔奔新春,四海皆欢腾。又是一个全球同贺中国年的欢乐时节。世界各地点亮“中国红”,分享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感受中国的多彩文化和开放胸怀。春节,承载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传递着现代中国的开放、进步,既是“中国时间”,也是“世界时刻”。从东方到西方,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人们喜爱春节,享受春节文化,期盼春天的脚步,也愈加体验到这一节日的精神内蕴,更加清晰感知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4.
谢志东 《法制博览》2009,(16):30-30
GDP是英文GrossDomesticProduct的缩写,新闻媒体上经常出现,中国话的意思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不过,我并不是对当前中国的GDP发表意见,而是想聊聊一千多年前杨贵妃对大唐GDP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报数与报价     
李开周 《法制博览》2008,(10):32-32
英国政治家迪斯雷利说,这世上有三种哄人的东西:谎言、可诅咒的谎言以及统计数字。他的意思是说,数字瞧起来精确无比,却未必反映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6.
道德的压力     
宁白 《法制博览》2009,(16):63-63
在幼儿面前,聪明的父母要具备两种本领。一是不懂装懂,孩子咿呀学语,说一些不成语言的音节,你听不明白他的意思,也要装作懂了,鼓励他多说话。  相似文献   

17.
徐霞客 《法制博览》2010,(14):53-53
何谓门?《新华字典》解释为:建筑物、车船等的出入口。又指安在出入口上能开关的装置。据此可知,无论如何理解,“门”至少蕴含中性意思或褒义色彩。  相似文献   

18.
裴钰 《法制博览》2010,(1):56-57
民间有句俗语叫“挂羊头卖狗肉”.意思是表里不一,有名无实.是一种欺骗行为。但是,在林林总总的世情百态中.最奇特的莫过于明代皇室骗婚现象了,竟然骗到了皇帝的头上。  相似文献   

19.
《法制博览》2010,(1):55-55
200年前的北京城,水价极贱,贱到一糟井水只卖半文钱。那时,卖水的在街面摆着水槽,用轱辘提上井水让人饮马。饮完马,客人付给一文钱,卖水的找还几颗槟榔,意思是只收水价半文钱。  相似文献   

20.
郑贺秀 《法制博览》2011,(14):F0002-F0002
那次在街上闲逛,见一辆车屁股后面粘了条小标语:“拿张报纸上厕所——咱也是个文化人!”有些意思,就记了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