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曾撰写过《问题研究会章程》,在这个章程中,他提出了当时中国需要研究的144个问题,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方面。章程开篇就明确提出,成立"问题研究会"的目的就是要搞清当时社会和人生面临的"所必需"或"未得适当之解决"因而影响进步的各种问题。虽然这个"问题研究会"最终没有成立起来,但其中彰显的"问题意识"及其列举的认为应该研究和解决的大量问题,却充分体现出青年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1919年9月1日,26岁的毛泽东撰写了一个<问题研究会章程>,提出当时中国需要研究的71项大大小小共144个问题.他把这个<章程>寄给各地朋友,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邓中夏此前曾到湖南发动学生响应北京的五四运动,和毛泽东交往甚密.他把这个<章程>拿到10月23日刊印的<北京大学日刊>上公开发表,同时还写了一段说明: "我的朋友毛君泽东,从长沙寄来问题研究会章程十余张,在北京的朋友看了,都说很好,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资本论》研究会成立大会,于最近在我校举行。会议讨论通过“江苏省《资本论》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江苏省《资本论》研究会理事会,建立了组织机构,并交流了有关论文20多篇。会议着重介绍了全国《资本论》研究会提出的研究课题,要求大家围绕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纪念活动,积极进行有关教学和科研工作,努力做出新的成绩。会议通过的研究会章程规  相似文献   

4.
陈喜庆 《求是》2012,(12):57
领导干部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就是解决问题,解决不好问题就当不好领导。辩证认识问题、正确对待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是做好领导工作的重中之重。问题是努力的方向。毛泽东同志在1919年曾专门起草了一个《问题研究会章程》,列举出当  相似文献   

5.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第五届代表大会暨1998年年会日前在厦门大学召开。 这次会议回顾总结了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的工作,表彰了第三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专著,修订通过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研究会新一届理事会。 在这次会上,我省高校有13篇(部)论文和专  相似文献   

6.
3月30日,江西省井冈山精神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昌召开。会议总结了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修订了研究会章程,研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及其领导班子。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当选会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沈谦芳当选常务副会长,王瀚秋、陈东  相似文献   

7.
1989年4月7、8日,省高校工委宣传处、省教委高教处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召开湖北省高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研讨会暨研究会成立大会。华中理工大学等十所院校思想教育教研室(思想教育课部)在大会上介绍了课程建设的情况和经验。部分院校党委负责同志应邀出席了会议。省高校工委、省教委有关部门领导同志主持会议并讲了话。与会代表就课程建设的有关问题,展开了认真热烈的讨论。会议通过课程建设研究会章程,并选举产生了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会长刘献君同志就研究会的宗旨、任务,近期工作安排等在会上讲了话。  相似文献   

8.
《党的文献》2012,(2):110
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中华诗词学会、江苏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拟于2012年9月在江苏南通联合召开"毛泽东诗词与中国诗歌的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12届年会。  相似文献   

9.
马希 《理论研究》2012,(5):51-53,63
针对18世纪盛行的封建宗教和专制王权的禁锢,霍尔巴赫积极探索,努力构建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和谐"思想,从人的本性是理性的、趋利避害的预设出发,认为要达成社会和谐就是在有理性的政治和有限度的自由的前提下,人们主动追求幸福。其社会和谐的思想是从自然法权理论阶段向天赋人权理论阶段的过渡,对当时的启蒙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10.
<正>5月15日,黑龙江省党的建设研究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五届一次理事会在哈尔滨召开。会议听取了第四届理事会会长周同战所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黑龙江省党的建设研究会章程》修订草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及领导机构。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省党的建设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杨汭到会,并就  相似文献   

11.
赵小琴 《学习月刊》2009,(24):105-105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14条明确规定,申请正式设立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学校章程"等材料。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规定要求,学校的举办者及其董事会制定的学校初始章程,  相似文献   

12.
1997年6月14日至18日,全国党校期刊工作会议暨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重庆市原四川省委第二党校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党校、各省市党校分管期刊工作的领导、研究会理事.优秀编辑代表共12O人.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一、学习江泽民5·29重要讲话,听取领导讲话;二、会务报告;三、修改研究会章程、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换届;四、表彰优秀编辑.  相似文献   

13.
"社"与"会"在古代均是单字,"社会"一词多指社日祭祀的集会。"社会"的现代意义是晚清由西欧和日本两个路径输入。对"社会"一词的引入和讨论直接得益于当时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又与晚清国内政治形势息息相关。由于晚清知识精英的阐释和宣扬,以及政治改革焦点的下移,"社会"一词在1903年后迅速成为日常词汇。  相似文献   

14.
中央纪委对党章第四十条第一款所称的“特殊情况”如何理解的答复《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县级和县级以上各级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有权直接决定给党员以纪律处分。"这里所说的"特殊情况",是指以下几种情况:一、确有违纪问题应...  相似文献   

15.
全国党校系统期刊研究会章程(1997年6月17日全国党校系统期刊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会定名为全国党校系统期刊研究会。第二条:本会是全国党校系统期刊社、期刊编辑部等单位自愿组成的行业群众性学术组织。第三条:本会参加中国...  相似文献   

16.
大学治理的本质涉及到大学权力的运行问题,而公共政策也蕴含着权力的配置问题。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出发来探讨大学治理问题,大学治理分为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外部治理体现的是政府、社会与大学三者权力主体的权力配置与平衡问题,这直接体现在大学章程的制定之上,类似于公共决策过程;内部治理则强调的是大学内部各个权力主体之间的权力配置与平衡问题,直接体现在大学规范化管理方面。大学治理的科学性就直接体现在大学章程与大学规范化管理的关系上,大学章程是大学的宪章,是根本法的地位,那么大学规范化管理则是大学章程的具体实施,是大学章程的真正执行。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大学是否"善治"。  相似文献   

17.
齐卫平 《世纪桥》2011,(20):11-15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是时代需求的产物。江泽民在阐述党的创建时曾指出:当时"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从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时空条件看,这里所说的力量、理论、道路,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三个历史维度,也是验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本质的三个历史维度。  相似文献   

18.
与社会革命理论相比,社会建设理论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引下,对社会建设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可以概括为以"中轴线"理论和"历史合力论"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发展动力论,以"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为代表的社会发展阶段论,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善待自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目标论,以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为主要手段的社会建设途径论。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社会建设"概念,提出了坚定不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论核心,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途径和统筹兼顾的基本方法,通过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格局的总体思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社会主义研究会,对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和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会成员致力于翻译和传播社会主义,对中国实行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进行了深刻探讨。虽然社会主义研究会没能使全体成员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最终分裂成各种派别的社会主义研究会,但它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对中国实际的深刻分析,对党的早期组织的成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筱倩 《世纪桥》2011,(21):51-52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生活。它作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之一,规范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同时它也凝结了所处时代的执政者(或阶级)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标准和道德要求也会有所改变,但不管在哪个时代,其当时的道德要求都是高于当时的现实存在的,就如同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一样,道德就是一种"希望"式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它是可以到达的驿站,又必将是被驶过的港湾。本文通过对道德的历史发展规律的追寻,觅得道德发展与社会发展不一致性的现实,从而对道德的这种"希望"性展开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