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革命走的是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独特道路。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时,接管好城市不但是巩固革命胜利成果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是顺利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关键问题,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复杂而又崭新的课题。在城市接管中,接管上海具有更重大的意义。上海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又是蒋介石赖以起家的地方;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工业产值和贸易总额约占全国的一半,是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接管上海,标志着帝国主义及其蒋家王朝在中国统治的彻底…  相似文献   

2.
接管上海     
张励 《红岩春秋》2010,(2):18-22
接管上海,既是中国革命真正由农村进入城市的历史标识,又是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共产党能否在城市站住脚并管理好大城市的焦点所在。在接管上海这座远东最大的城市时,我们党精心筹备,从解放到接管,创造了基本上工厂不停工、商店不停市、学校不停课等一个又一个奇迹,完整地保全了上海,粉碎了"中国共产党管不了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共产党维持不了3个月"的谰言,为上海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0,(9):59-59
5月1日,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拉开帷幕。上海这个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国际化大都市,华丽地站在了世界的聚光灯下,无可争议地成为五月里的焦点。在上海的城市名片上,每一个名号都响亮无比: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国内地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拥有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4.
上海,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在世界东方;浦东,成为20世纪最后10年中国开发的重点,为世界所瞩目。党的十四大郑重宣布:“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经过慎密考证、深思熟虑后作出的抉择、是在环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后,对跨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作出的一个新的历史定位。确立上海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地位,既是历史赋予上海的重任,也是由上海所独有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三个文明的重要阵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社区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中心,社区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也在衡量着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开放是时代气质,也是上海气质、浦东气质。  相似文献   

7.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近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上海外经贸不断加快改革开放的进程,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条约型转变的方向前进,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外贸、外资、外经。外技、外服事业全面快速的发展,发挥了拉动上海经济发展主动力的作用,为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国际大都市作出应有的贡献。一、邓小平改革理论为外经贸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我…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国内产业大规模转移的重大机遇下四川川东北地区如何抓住机遇、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是需要研究、总结并加以指导实践的一个问题.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是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经济现象.作为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重要特征,它们与经济发展进程长期相伴而生.在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大背景下,川东北地区必须准确地把握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和潜在规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效的措施,主动参与区域合作,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在争夺产业转移项目落地权中抢占先机,进而实现川东北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适时地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为党接管城市的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他提出了接管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应执行的阶级路线,以及一系列接管城市的方针、政策,有力地指导了当时各战略区接管城市的工作;在指导接管城市工作的实践中,他强调要城乡兼顾、保护好现有的生产力,以便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上海是一个特大型的城市,要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国际航运中心之一,没有、也不可能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套,上海又曾经是计划经济比较典型的地区,旧体制烙印深、惯性强,如果没有领先一步的胆识,改革开放就很难迈开步子。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快城市化进程 ,需要走经营城市的新路子 ,只有这样 ,才能突破城市建设“瓶颈” ,实现城市快速发展。近年 ,经营城市成为我国一些城市的新理念。如大连、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等城市在这一理念的支配下 ,筹措到了大量的城市建设所需资金 ,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城市竞争力显著提高。一、要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经营城市的首要前提是树立城市资产观。城市是一笔巨大的资产 ,城市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的集聚中心 ,是长期巨额资金投入的…  相似文献   

12.
有人曾以两个扇面的枢纽形象地比喻上海的经济地位。其实,经济上如此,在思想文化上何尝不是如此。上海作为~个开放性城市,接触西方国家最多,接受西方世界的影响也最大。而通过上海这个窗口,又辐射到全国,影响全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国家的一种思潮,被介绍到中国来。上海得风气之先,而又有先进的出版条件和人才条件,因此,上海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就起了突出的、重要的作用。周子东、傅绍昌、杨雪芳、都培炎四位同志所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在上海的传播(1898-1949)》一书,抓住上海这个典型地区,作…  相似文献   

13.
正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尊重人民意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此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40载风雨兼程,重庆紧跟全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作为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重庆的改革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到来,世界经济大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正从珠三角、渤三角向长三角地区转移.这对作为长三角南翼重要中心城市的杭州的新一轮发展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时期.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成为推动杭州新发展的必解之题.杭州要找准目标定位,立足优势,扬长避短,以推进城市化为基本路径,以构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带为发展的要害,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成为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的"桥头堡",把杭州打造成不可替代的"金南翼".  相似文献   

15.
陈云与上海财经会议的重大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9年7月底至8月中旬,由陈云主持,在上海召开了有五大解放区①财经部门领导人参加的财经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新中国经济稳定的奠基石,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陈云逝世已经5周年了,特写此文,记述陈云为这次会议作出的卓越贡献。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会议议定,在全国胜利的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要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全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同时必须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  相似文献   

16.
(1949年4月16日)一、根据党的二中全会决议的精神,目前党的工作重心已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则是恢复与发展生产。现在我们在北平已经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接收工作,已经初步地建立了革命的政治秩序与经济秩序,并在群众中进行了一些组织与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国外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经验证明,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特别是首都的建设,必须借助于周边区域经济和城市群的发展和支撑,才能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的综合实力,才能产生强大的辐射力,才能充分发挥首都城市的功能。如日本的首都东京,有大阪、神户的合作;韩国的首都汉城,有仁川的合作。在我国经济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了三大经济圈,即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华南经济圈,以上海、长江三角洲为主的华东上海经济圈和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这三大经济圈将成为我国2l世纪中国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环渤海经济圈的特点是:地…  相似文献   

18.
今后五年,是闸北经济和社会发展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闸北要抓住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建设世界城市和筹办2010年世博会的机遇,努力建设一个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城市面貌文明繁荣、各项事业生机勃勃、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与上海中心城区地位相适应的新闸北,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一闸北在历史上形成了“陆上北大门、市级商业城、教育先进区、革命传统地”的区情特点。从资源的角度来分析,闸北有以下优势和劣势。优势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交通优势。闸北交通便捷,优势明显,功能发达。在对外交通方面,南部有上…  相似文献   

19.
黄河 《新湘评论》2002,(6):20-21
当今世界经济舞台上有三大类演员,一个是企业,一个是政府,一个是中介机构这些社会团体。加入WTO,必须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企业、政府和中介机构新的关系,这是对我们体制上的一个新的挑战。过去我们整个经济运作是以政府为核心,政府是计划经济的司令部,计划由政府制定。现在应逐步转移到以企业为中心,围绕企业来建立整个经济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40年代末,毛泽东以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中国革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思想为基础,在审慎思考和与党内其他领导人反复磋商后,形成了和平地、稳妥地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其核心思想是: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一个以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为中心的革命转变战略。1948年秋至1950年初,毛泽东从多方面阐述了这一战略构想的目标、中心、指导方针、基本政策及步骤等问题。本文试对这一构想作简要的探讨。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关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