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文学消费观念的转变,饱受争议的"打工文学"逐渐被社会及主流文坛认可乃至肯定。从称谓的改变、成立产业工人作家组织、城乡二元体制下外来青年产业工人的写作探索与尝试、精神引领到主流文坛关注,都凸显出"打工文学"和"打工文学"作家的更新换代。新产业工人文学新潮,也诞生了新文学群体。本文从全国的视野框架中去思考,从文学庞大人群的文学消费基数去考量青年产业工人这一新文学群体,探寻这一新文学群体的来源、身份特征及其草根写作,以证其生命力、社会影响力以及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元的地域文化承载、叙述、表现着这一区域群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生活理想,并构成这一特定地域群体的集体记忆。区域文化要在文化变迁中彰显经久不衰的魅力,必须由个体和集体记忆上升为文化记忆。在"快速流动的现代社会"要重现源远流长的伏羲文化,必须重构一个符合现代社会的整体文化记忆范式,这一文化记忆范式包括了重构能力、物质载体与符号形成的互文本、文化社会、组织仪式。  相似文献   

3.
论流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流域的概念与特点 人类的各种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进行的,地球表面的一定地域空间称之区域(Region)。按考察对象的特征,可将区域划分成自然区域、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三种类型。而流域(River Basin)属于一种典型的自然区域,它是以河流为中心,被分水岭所包围的区域,在地域上具有明确的边界范围。从经济角度,也可以把流域看作一个具有双重意义的范畴,即流域既是由分水岭所包围的区域,又是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进行以水资源开发为中心的综合开发的重要形式,构成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王巍 《中国发展》2018,(3):66-69
信息传播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的,不可避免受到文化势能的影响。作为重要的文化变量,地域认同会对信息传播产生扭曲作用。通过对"四川邻水保路运动"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地域认同建构了群体身份和利益观念,塑造了群体的信息加工模式,促使群体对信息生成、编码、加工、释译和传递过程产生扭曲。探究地域认同与信息传播的关系,将提供全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在京流动的大学毕业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作为文化体的"北京"和作为地域体的"北京"两方面的社会认同一定有其独特之处。通过对800名在京流动大学毕业生的实证研究发现,对北京的文化认同和地域认同都受到收入、住房和一般性社会交往的积极影响。然而,在京流动大学毕业生群体融入老北京文化需要更多社会支持网络的支撑,以及更长时间的文化融合过程。该群体对北京产生积极的地域认同相对现实而可得,因为他们的这种认同更多的是出于大城市带来的经济及职业成长等切实利益。  相似文献   

6.
官场"弱势"群体从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之为官场边缘人。在社会转型期,"弱势"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转型人格,是现代生活转型和多元文化冲突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李娜 《青年探索》2016,(6):21-26
青年"晒食"族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日益凸显。现有研究或融"晒食"分析于"晒图"分析中,突出青年群体社会交往中的目的性,或以心理疾病解释"晒食"行为,均无法对"晒图"话语评述的差异性做出说明,亦无法对人们普遍关注的微信"晒食"做出有效解释。从社会互动角度解读青年群体的微信"晒食"行为发现,微信"晒食"并非青年群体的技术求新,微信"晒食"首先是青年群体记录生活、分享生活的日记,兼具隐私性和分享性。时空分延背景下,青年群体同时具有社会交往和保留隐私的双重需求,以微信社交平台为依托,借助食物的可述说性,青年群体在微信朋友圈的互动空间内,借助微信"晒食"这种分享型生活记录满足社会互动的双重需求。微信"晒食"是青年群体应对人际关系变迁所建构的分享型互动。鉴于探索性研究目的的限制,建议未来青年群体的"晒食"研究可从青年群体的社会属性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7,(10)
<正>人类社会,因流域而生存和繁荣。流域生态,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水关系最为集中的体现。现代生产体系,似乎使得人类社会在地理空间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依靠流域生态,但国内外发展实践均表明,流域生态与区域发展的协同,是流域生态健康的基础,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福祉。江淮生态大走廊流域,若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人地、人水关系格局,则需要探寻流域生态与区域发展的最大绿色公约数。  相似文献   

9.
关陇地域民族繁多,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都与汉文化相互交融促进.文学植根于文化的土壤,关陇文化深刻影响和制约着北周本土文学的发展.从北周宇文鲜卑、关陇氐羌等少数民族文学及民俗文化入手,可克服以往对北周文学研究多限于由南入北的文人及个别北地汉族文人的片面性,能够较客观地阐释北周关陇地域多民族人文精神的文学状况.  相似文献   

10.
王巍 《长江论坛》2018,(2):70-74
信息传播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不可避免受到文化势能的影响。通过对"四川邻水保路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重要的文化变量,"地域认同"不仅建构了群体身份和利益观念,塑造了群体的信息加工模式,而且促使群体对特定信息的生成、编码、加工、释译和传递过程产生"扭曲"。  相似文献   

11.
“富二代”群体成长评价的多维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二代"作为一个撞击公众敏感神经的热门词汇,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的公众情绪和社会生态."富二代"群体的成长分化是家庭养育、社会转型、地域同化、自身追求诸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草根创业成功无疑是"贫二代"子女对"富二代"子弟层际流动的现实超越.富不是罪过,时间将洗涤当下,见证中国由"富二代"群体走向"富N代"社会这一共同富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学术卡片     
刘吉谈"课桌文学"问题刘吉同志就盛行于大学的"课桌文学"问题发表文章认为,在90%左右的课桌上笔痕如麻,仔细辨认可看出其不同程度地折射出相当部分大学生的心灵世界."课桌文学"的内容主要有:(1)对自身的审视和认识(约占30%).其中包括大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自我位置的寻觅,以及对大学生群体的审视和评价.并不是所有"课桌文学"的作者都是填补心灵空虚,其中也包含着他们对人生、社会的反思,对真理、信仰的追求.这类作品大多折射出一种追求中的受挫感、危机感.(2)评击时弊,感慨社会,对党和国家寄于殷切期望(约占20%).(3)有感于脑体倒挂、知识贬值,厌学厌考(约占15%).  相似文献   

13.
梁静华 《新东方》2010,(5):71-73
文学的地域氛围第一要素就是语言,或者说文学地域性其实就等于地域性的文学语言,语言成为了确认自身的方式。崽崽小说中方言的使用极富表现力,生动、鲜活有助于凸现生活的真实感和地域特色,使自己区域的感受最大程度地表现出来,创造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在此笔者先对海口方言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然后再分析崽崽小说中海口方言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访谈、文本分析、问卷等方法,一方面对比"蚁族"、潜在"蚁族"、非"蚁族"三类群体对"蚁族"的认识,并通过社会标签理论解释不同群体对"蚁族"认识差异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从"蚁族"自身的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两方面分析"蚁族"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群体对"蚁族"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蚁族"群体对待自身的生活状况更加积极乐观;媒体报道的"蚁族"生活与"蚁族"的真实生活存在显著差异;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相信他人对"蚁族"群体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商贾文学研究起步迟、基础薄弱。当前命名上的淆乱即为其证。在分析、归纳和批评已有命名观点基础上,首次提出"商贾文学"概念及其内涵,即:商贾文学就是表现商贾及其社会生活的文学。这一新命名有利于规避混乱和歧义,有利于克服旧命名方式带来的题材狭隘化、人物平面化等欠缺和不足,有利于中国商贾文学研究早日走上健康平稳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6.
竹枝词是源自土家族民歌的诗体艺术,以独有的"陈风俗"、"概习尚"、"表土物"功能成为土家族民间文学研究的首选对象,现今存续的竹枝词考察无疑都是从诗体创作与民俗审美两个方面来确立竹枝词在少数民族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立足于竹枝词的传播演进历程及其经济参与的历史脉络,具体分析土家族竹枝词传播地域的经济贸易主体、传播内容的经济文化分流以及传播途径的经济资源供给现象,审视少数民族古代文学传播与发展的社会经济动因,揭示经济生活与文学活动的共生、共震、共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清代的汉口已成为一座纯粹的商业巨都。作为其唯一经济基础和核心生活方式的商业生活对其文学发展必然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着积极的一面:商业移民为文学发展提供了大批生力群体,轻商传统激发了他们重视文教,商人们凭借经济实力为文学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合城经商的汉口为文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商业题材和一定的活跃思想。同时,这种影响还有着消极的一面,这方面甚至更为深刻:纷攘庸俗之风对雅致滋润的文学创作心境明显产生了干扰;轻商的传统观念导致文人不可能正确理解商业和商人,从而导致文人不可能正确面对和书写汉口人的生活;浮华的生活风气对文学的深刻性形成心理上的限制。这些状况基本上决定了汉口文学总体水平非常难有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20,(4)
中国与东南亚地域上毗邻,历史上很早便有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联系。东南亚、南亚各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面的,包括儒学、道教、汉传佛教、文学、艺术、科技乃至生活习俗。族群间通过贸易、通婚等民间交往,从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民间工艺、文化艺术方面都不断发生着相互影响。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应以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为历史担当,挖掘本土文化体系中易于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群众产生共鸣的文化艺术因子,通过文化艺术交流的柔性途径有效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一带一路"建成共融共享的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作为国家宏观政策鼓励下的结果,大学生"村官"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中一个独特的群体.身份和生活世界的巨大变化是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如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角色身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角色社会化"过程.本文以在两个专业网站上收集到的28份大学生"村官"的自述作为研究材料,通过自我身份认同、和农民的心理距离、价值实现度三个向度,来探讨他们在这种强烈反差下的"角色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老年人逐渐成为社会的边缘群体,多数人在一定意义上生活在了被知识鸿沟、媒介鸿沟、信息鸿沟、组织鸿沟和情感鸿沟隔绝的"孤岛"上。为此,政府和全社会要一起行动,努力消除隔绝老年群体的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