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税费时代,随着资源下乡而出现的一个吊诡现象就是基层政权弱化,村庄公共品供给面临集体行动困境。赣南新农村建设中的理事会依托传统组织资源宗族,运用熟人社会的运作策略和"土方法",低成本、有效地建设新农村,从而形成良性的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2.
田先红 《求实》2012,(9):84-89
在赣南农村,普遍建立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因其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和功能而使其具有经验和模式意义。宗族是理事会组织的载体,为理事会运行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基础。在干群关系从紧张走向松散的大背景下,赣南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与乡村组织之间形成了分治格局。表面看来,这种分治格局似乎实现了政府资源输入与民间力量动员的结合,但实际上,政府只是用资源刺激了民间社会,而并未实现对民间社会的真正动员。它实质上反映出"弱国家———弱社会"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在"弱国家、弱社会"的状态下,国家权力如何进入乡村社会,如何与千家万户的分散小农打交道,仍然是新时期乡村治理面临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有的乡村治理体制自形成以来,对于保持乡村社会的稳定秩序,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现行乡村治理体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因此,需要对我国现有的乡村治理体制作根本性变革,以确保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4.
乡村治理模式创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乡村治理模式创新的目标应是合作治理,以实现农村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此,可以从改革乡镇政权组织,推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和完善村民自治这三个核心维度来思考和推进乡村治理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中国以往的任何乡村建设运动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因为它是对传统农村治理范式进行的综合性、根本性的改造,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方向的根本转换。通过新农村建设,逐步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一体,以实现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均衡、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因此,运用社会整合思想来重新构建城市与乡村的有机联系就成为必然。当然,这一思想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与重要理念所在。  相似文献   

6.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而传统乡村治理结构的困境与矛盾,客观上迫切要求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多元化治理机制。改革基层政府运作,重塑政府、乡村间关系;激活乡村民间力量,着力探讨乡村民间组织参与的乡村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的再思考——从“农民主位”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出现了“乡村不动”的普遍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各界先前对“农民主位”的认识存在偏差。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已经改变了村庄的经济属性,使村庄的经济发展外溢,同时也造成了村庄内村民年龄结构的断裂。基于此,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使乡村社会形成“落叶归根的社会有机循环”机制,建设秩序井然的乡村社区,而且要为国家的现代化事业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此,眼下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舍弃模糊的农民主体定位,将农民的参与主体主要定位在妇女和老年人身上,应该以社会性、文化性项目建设为主,辅之以经济项目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已经成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瓶颈”,为此,必须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笔者认为,建设好这项工程要求农民的积极参与和乡村组织的有力领导,因此必须从乡镇与村级两个层面上对乡村治理机制进行有效调整,这是新农村建设事业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已经成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瓶颈",为此,必须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笔者认为,建设好这项工程要求农民的积极参与和乡村组织的有力领导,因此必须从乡镇与村级两个层面上对乡村治理机制进行有效调整,这是新农村建设事业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阈下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使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保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设定应更加侧重于农民权利的维护,形成良性乡村治理体制和机制。这需要不断推进和深化农村民主建设,在推进深化基层民主进程中加强乡村党组织自身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