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邓小平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开辟者,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创立者。纪念改革开放30年,要深入研究邓小平与改革开放30年的关系,永远铭记他的伟大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重要作用的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对改革开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大作用,曾经作出过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对指导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陈云在领导中国走向改革开放道路的伟大进程中,形成了一种方向一致且互补的合力。其所以能形成这种合力,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一致的,他们都是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的实事求是派。这集中体现在邓小平、陈云开创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创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道路、开创对外经济开放新篇章三个方面。他们正是以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开创了引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独具特色的中国改革开放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从改革的角度、发展的角度、变化的角度来回顾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可以更进一步坚定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5.
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年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0年实践和探索,厦门已从昔日落后的海防小城建设成为繁荣发达、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已逐步摸索出一条厦门特色的发展之路,即:坚持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壮大工业基础;坚持开拓创新,发挥"试验田"和"窗口"的作用;坚持和谐发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事;坚持可持续发展,体现科学发展理念.为再创经济特区发展新辉煌,又好又快推进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继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综合实力新跨越;发挥特色优势,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6.
龙平平 《湘潮》2014,(1):4-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50多年来,党带领人民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12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30年,也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实践中孕育、形成和发展的30年。尽管,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还没有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命题,但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脉络,则是围绕“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追求展开的.  相似文献   

8.
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经验、总结经验、积累经验、运用经验的历史。我们党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里,对历史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集中总结。这些经验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践的智慧,是历史的精髓,是推动未来发展的支点性元素,必须坚持好、运用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党内监督,在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主要是:必须高度重视党内民主的发展;必须加强党内监督的制度建设;必须增强全体党员的党内监督意识;必须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监督,关键是对党的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必须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起来;必须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政党监督的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发建设小康社会,历经了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到总体小康的跨越,目前正朝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迈进.小康社会建设30年的实践征程,积淀了关于小康社会建设的丰硕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升华.发展为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体现了小康社会理论与实践发展鲜明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二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功地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两大历史性贡献具有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的最大成果——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改革开放30年的最大成果.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了更好地高举旗帜,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它的基本规定性.这种基本规定性应当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社会主义一般共性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三个层面.要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了解它的基本特征和一般共性,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充分认识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等六条本质要求,这对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改革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精辟地阐述了中国进行改革的性质、方向、对象、目的等等,成为贯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条主线,对于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89年11月,邓小平正式退休,开始真正的晚年生活。在此后七年多的时间里,他冷静应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国内政治风波后复杂变幻的政治经济形势,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中国再次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深刻阐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坚定信念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全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发挥了指导性作用。他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他深刻思考并阐述一系列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他个头不高,却总是站得很高,看得很远。他的语言平实,却总是蕴涵着深邃的思想,道出人民的诉求。他曾经说:国家发展了,我当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就行了。这是他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  相似文献   

16.
黄伯图 《学习论坛》2008,24(11):14-17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理论概括.这一概括深刻地阐明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根本原因,科学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明确地回答了我们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何以是正确的,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08,(14):23-24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年。30年前的1978年,十上届三中全会以巨人般的勇气魄力,毅然推开了封闭已久的国门,中国压抑已久的生命力犹如火山爆发。奔涌而出。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本刊刊出《改革开放30年影响我国发展进程的30件大事》一文。希望读者朋友们循着件件往事,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从中得到深刻的启发,进一步坚定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相似文献   

18.
在《邓小平鲁山报告》60周年和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市场经济思想,对于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向前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如何总结经验,邓小平曾概括为四句话:“对的要继续坚持”, “不足的要加点劲”, “不对的赶快改”, “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这四句话指明了总结经验的四个具体“抓手”;昭示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彻底贯彻实事求是的有效途径;体现了站在历史高处追求真理的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反映了在总结经验时应该尊重和掌握的历史发展客观逻辑.从根本上说来,这四句话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规律,即在坚持“对的”过程中深刻地发展新认识,在弥补“不足”的过程中睿智地完善新理论,在改正“不对”的过程中勇敢地做出新决策,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敏感地做出新判断.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出了开创性、奠基性贡献.他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解放思想的一代新风,为开创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思想条件;创立邓小平理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基本设计,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实践基础.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十几亿人民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实践,累积起了越来越深厚的实践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获得了新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