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市场经济的先发地区,温州存全国都是一个典范。温州人用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在过去三十年中寻找自己的发展路径.今天,温州又一次站在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2.
《劳动保障世界》2005,(12):14-15
十几年前.浙江省温州市曾以生产假冒伪劣的商品闻名,如今,它却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与民营企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据了解,在温州755万人口中,有60%到70%的人在经商.这些人中又有200多万人走到了全国各地,甚至跨出了国门。不过.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温州人做生意,大多是前店后厂,规模不大.生产的也都是小东西,所谓小商品大市场,其实,如果你现在到温州去走一趟.你就会发现,这也早已是老黄历了,那么.温州人现在的生意经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个体工商执照、第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在温州产生,第一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第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地方法规在温州出台。1991年温州的个体私营经济产值占国民经济工业产值的比重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1996年温州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5%以上,其中大部分为民营经济。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温州发展民营经济的坚实步伐,也证实了温州模式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典范。湖北省社科联根据省委1998年工作要点中提出的“学习温州经验,放开手脚发展民营经济”的要求,于今年2月中旬,对温州进行了考察。一…  相似文献   

4.
一、温州市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温州?温州市政府对温州的城市品牌进行了多方位的传播。(一)影视作品的人文传播早在2007年,一部名为《温州人在巴黎》的电视剧通过表现温州商人善良睿智、敢于人先的人格魅力与精神,使温州“民营经济领先,以商闻名于世”的城市品牌形象得以迅速地在全国传播。2012年11月,又一部以温州人为题材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后,全国范围内再次掀起了一轮“温州热”。温州“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城市品牌形象在这部电视剧中得到了无可比拟的正面重塑与传播。  相似文献   

5.
温州以改革著称,以改革铸就辉煌.以改革名扬全国。温州35年来改革探索的伟大结晶就是“温州模式”。站在新一轮改革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回望过去、开辟未来。如何评价“温州模式”,是否坚持“温州模式”,是当前温州全面深化改革回避不了、绕不过去、必须回答的重大方向性问题.也是事关温州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还是事关温州未来在全省全国的发展地位和继续发挥重大作用的政治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温州是“中国制造”的缩影,它生产出全国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是“温州模式”的一个特点。2008年民营经济占温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9%。温州人口近800万,1/4是商人;有近50万温州人在世界各地经商,被称为“温州帮”。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到来,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什么?温州人在一场信用危机之后,痛定思痛,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信用,为此温州人把每年8月8号定为温州的“信用日”,以致力打造温州人的信用名片。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你的名片是什么,你不觉得你同样需要打造一张全新的“信用名片”吗?  相似文献   

8.
青田:接轨温州共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通林 《今日浙江》2008,(13):42-42
近年来,青田县充分发挥毗邻温州的区位优势,深入实施“接轨温州”战略,主动接受温州经济辐射,积极参与温州产业协作和分工,进一步加强与温州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交流,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成功路子。  相似文献   

9.
童克震 《小康》2009,(9):8-8
都说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晴雨表,在全球经济乍暖还寒之时,温州的中小企业走到了十字路口。外贸的持续萎缩、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利润的大幅缩水、仍然突出的融资难题,大量的温州企业陷入僵局。  相似文献   

10.
沈绍真 《今日浙江》2008,(16):36-37
在改革开放30周年到来的日子里,温州的干部群众特别感念一位耄耋老人——现已95岁高龄,曾6次考察温州,并称“温州是我的终生课题”的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  相似文献   

11.
来到温州的第一印象,就是公交车上使用的温州话报站音,让人不禁感觉到这个城市地方色彩的浓厚和自足。坐着公交车,穿过几乎半个城市,观察记者在一间简陋狭小的房间里见到了温州市欧海区鞋革协会秘书长何国良。在提及温州鞋业面临的困境时,他意味深长地说道:“温州鞋业正在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洗牌’,今年留下来的都是精英。”  相似文献   

12.
2003年9月,温州市人大常委会联合温州电视台、温州新闻网和温州都市报等三家不同介质的媒体,分别主办了《实事面对面》和《代表在线》两个大型互动访谈栏目,进行了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益尝试。经过一年的运作,两个栏目已在社会上特别是该市各级人大代表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引起了国内法学界、新闻界专家的广泛关注,国内有关专业人士指出:“人大和媒体合作,  相似文献   

13.
当今的经济是文化经济,文化力已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内在因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就温州文化在温州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作一些探讨,力求弘扬温州先进文化,从而促进温州经济的大发展。一、温州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温州文化主要是指温州人民在社会实践中除物质活动和政治法律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浙江》2011,(19):7-7
温州个别民企老板因资金琏出现问题,发生“跑路”、“跳楼”·现象,一时聚集了公众的目光。当媒体传出温家宝总理近日前往温州调研并开出“治温州”的“方子”时,网上一片释然,纷纷为国务院的决策叫好。笔者注意到温总理赴温州调研时的一个细节。在与温州中小企业家座谈时,温总理说事先派人来温州调查了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5.
<正>在温州基层现代组织治理体系中,在政府、市场、社会三元路径构建中,政府依旧是强势主体,市场的力量的基石依旧发挥作用,社会组织依旧在扮演参与式治理的角色。温州基层现代治理体系依旧在维持"市民社会"固有的平衡:政府、市场、社会一直比较融洽;政府官员、民营企业家、民间人士一直比较平等。民营经济、民间组织、民间资本既是温州永不褪色的温州模式,也是温州现代社会治理的精髓。温州基层社会治理的道路是若干年  相似文献   

16.
温州的活力     
封面报道《活跃的温州》读下来,觉得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温州的服装业、小额贷款和温州商人等,很精彩也很立体。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反映出了温州人的胆识、精神和活力,温州模式的内涵和影响,以及温州和温州人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温州已成为新时期典型的移民城市,温州外来人员犯罪随之增多,同时表现出特有的犯罪特征和性质。温州外来人口犯罪频发的根源在于贫困和不公正、温州人的傲慢和偏见以及温州强烈的城市异质性。预防和控制温州城市化进程中外来人员犯罪的根本在于善待外来人员,对外来人员实行市民化管理。市民化管理关键在于实现三个城市化:一是观念城市化,二是单位城市化,三是社区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中旬,我从上海到温州访友,去时走海路,返程则走铁路,乘"海鹤号"列车,在新建成的金温铁路上旅行了一趟。所见所闻,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温州人民圆了建成金温铁路这一百年之梦的喜悦。温州,地处浙江省南部沿海,是著名的侨乡,全市700万人,有侨胞、侨眷30万人。温州也是著名的"商业之乡",全市从事商业者约100万人,有人说:"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可是,由于山多、河多,地形复杂,温州自古就有"行路难"的问题。19世纪末以来,多少代温州人日思夜想建设一条"金温铁路",以适应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直到1992年才…  相似文献   

19.
《上海支部生活》2008,(7):46-47
温州商人已经成了“中国财富”的代名词,不管在何时何地,只要说到浙江,说到温州,人们都会将温州等同于财富的积聚效应。但温州人还有一个能够走出地城、用勤奋寻求机会、用思想积累财富的优势,一般人就很难感受到。本文讲述的,就是一个温州商人早年寻求财富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构建“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重要抓手,厚积薄发、厚德载物,着力提升新时期温州人“富而好礼、富而好德”的道德自觉,从物质富裕迈向精神富有,打造道德高地。在温州,爱心慈善、见义勇为、帮扶济困、捐资助学等,蕴藏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从个人到团体,从民众到企业,使温州名副其实地成为“温情、温润、温暖”之州,形成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温州现象”,温州人选“最美最爱:传递善美精神”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