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就推进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法制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作了全面部署。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方面。正如《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所强调的那样,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等方面扎实推进,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2.
张国华 《实践》2007,(2):13-13
2006年全面启动"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是推进我区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落实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就要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着眼于社会进步要求和群众现实需要,为构建和谐内蒙古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3.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五”计划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实施“十五”计划的法制保障。我国已经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的法律素质,当前显得尤为突出。法律意识是公民对法律的认识或认同,法律素质则是指公民掌握法律知识、运用法律的综合能力。任何法治国家,都要求自己的公民具备相当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这是现代法律文明的基础,是公民整体文明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建设…  相似文献   

4.
5.
“以律均清浊,以法定治乱。”法律是治国之重器。金秋十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依法治国,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2014年11月26日,中共辽宁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在沈阳举行,表决通过了《中共辽宁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6.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 改革开放30年,与经济飞速发展相伴随的重要方面是法治建设的巨大进步。30年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的日趋完善……中国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法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光 《发展论坛》2002,(9):48-49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应如何完善才是人们所企盼的完美而又理想的法治状态?笔者认为这就是和谐法治状态。一、和谐与法治的统一人们一般会认为,和谐是一种带有温情色彩的美好的关系状态,而法治则是由暴力机关作后盾的强制性地控制关系平衡的手段;把二者揉为一体有生硬之嫌。笔者认为这只是对和谐与法治的一种浅薄的看法。和谐是由人参与的事物的有序性、协调性和稳定性的成熟状态,是由人参与的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然而,和谐却不是温情脉脉的折中,和谐是通过斗争而实现的,也是通过斗争…  相似文献   

8.
赵守东 《奋斗》2014,(11):36-3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徒法不足以自行,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张云  龙仲军 《学习月刊》2012,(16):39-39
自省委部署"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以来,林区党委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谋划、积极准备,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宣讲团,分赴各乡镇、区直各单位广泛宣讲,历时3个半月,宣讲近60场次,受众近3000人次。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了风清气正、健康向上、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14,(12):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从项层设计为法治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法治中国的新纪元。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法治干部。领导干部是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示范者,是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执政主体,其法律素质的高低、法治理念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党和政府依法决策和依法办事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12.
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现代化水平是指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党政领导干部在法治思维培塑、法治行为养成和法治氛围的形成等方面达到的程度,是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内容,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现代化的生成路径中,法治思维属于认识论问题,法治方式属于方法论范畴,法治氛围则属于环境因素。所以在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领导干部现代法治思维的生成、领导干部法治行为方式的养成和多方发力促进法治氛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这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齐心协力,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伟方略,将法治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使用了法治体系的概念,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中国人民对于治道的探索和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和提升。法治体系是"法的统治"在法律的价值层面、事实层面和形式层面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工程,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法治理论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15.
去年以来,山东明水汽车配件厂党委以规范的制度建设、团结的和谐氛围、诚信的交流方式、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搭建了和谐企业建设的平台,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加快了产品和市场的结构调整步伐,使得一些高利润产品逐渐代替了原来老产品的主导地位,生产的主打产品汽车气制动、液压制动、电子控制类总成产品等“明水”品牌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名牌”;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应我国经济、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7.
袁达松 《前线》2013,(11):37-39,4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这是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更加明确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对法与道德关系的研究中,人们往往从国家强制属性的角度来看法律的力量,似乎这种力量是非常强大的,道德只是补充法律的不足,没有注意到道德对法的基础性作用。中国有句古语:“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法律或强制性力量的局限性。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综合的人文条件,其中,道德环境是一个重要条件。没有这一条件,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就不能实现,法治国家需要建立在坚实的道德基础之上。   道德对法的基础性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道德是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规范,人们对法律要求的反…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银川,营选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党报的重要职责。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基础,不断提高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水平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规章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