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滁州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的实践与思考陈兆钧承包地如何流动?怎样规模经营?"大包干"故乡探索数年,找到了好办法。17年前,安徽省滁州市农民创立了农业"大包干"生产责任制,把土地承包到户,迈出了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此后,当地农民并没有止步,仍在为进一步充实...  相似文献   

2.
加快农村税费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1,(3)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正在推进的农村税费改革,是涉及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解决农村“三乱” (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 ),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维护农村稳定的一项治本之策。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之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农民增收困难是尤为突出的问题。近几年农民纯收入增幅逐年下降,由 1996年的 9%,下降到 1999…  相似文献   

3.
张国庆 《求知》2009,(2):17-1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战略思想,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三个方面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发展改革的主要任务(即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在认识上有新突破,在理论上有新发展,在政策上有新举措.确确实实使人感到一股强劲东风吹拂农村大地。广大农民、农村干部对它的期待十分迫切。希望三中全会能够成为农村在新形势下、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求知》2009,(1):31-3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蓟县作为天津市的农业大县.我们根据本县的实际制定并实施了“三个率先”、“三个加速”的发展思路,以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5.
农业改革新矛盾与新对策侯秉仁矛盾之一:农民的经营自主权与国家宏观目标的矛盾农村经济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把农村经济发展纳入商品经济的轨道。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看,一方面是改革15年已使农民掌握了生产的自主权,开始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在商品经济的熏...  相似文献   

6.
农业大县以农业为基础,但单纯的农业不能振兴农村经济,不能实现农民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十五届三中全会对此提出的方针是“立足农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二、三产业”。如何实施这个方针?特别是如何在丘陵农业大县实施这个方...  相似文献   

7.
稳中求进首先要稳定和加强农业●晓梦1998年是全面贯彻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正确分析农业和农村的形势,明确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政策措施,落实十五大提出的有关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各项任务,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调动亿万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在农村稳定与发展中居于极其重要的突出地位。邓小平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民问题,他提出要“调动全国百分之八十人口的积极性”,强调给亿万农民以实惠。我国农村改革所以成功,正是由于几亿农民掌握了生产自主权而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亿万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劳动者是生产力要素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因素。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说明,什么时候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努力调动和…  相似文献   

9.
“公司+农户”:新乡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王定邦如何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是当前农村改革中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河南省新乡市在农村不断改革中,探索出了一条“公司十农户”的道路,在农户与市场间架起一座桥梁。新乡市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与社会...  相似文献   

10.
在党中央、国务院与广大农民之 间有着省、地、县这一庞大的 中间层,在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着衔接、服务等一系列中间问题。面对新一轮调整,中间层应该怎样发挥作用?大量“中间”问题怎样才能求得解决?这是农业结构调整绕不过的坎。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江西省委书记舒惠国。农业结构调整对中间层领导方式提出新要求 记者: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针、政策尽快化作广大农民群众的具体行动,是当前落在地方各级党、政领导肩头的一项中心任务,这对广大中间层领导十提出了哪些要求? 舒惠…  相似文献   

11.
合作组织是我国农村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的桥梁吕景云什么样的政策,才会得到农民的拥护?让我们看一下农村的实际情况。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成了相对独立的小商品生产者,具有了生产、经营的独立自主权,一家一户的农民家庭经济成了农业经济的主体。十余年来,农...  相似文献   

12.
邱梦华 《党政论坛》2008,(21):47-49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打破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为弥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的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在农村改革的30年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增长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现实矛盾和困境,深入阐述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资源配置逻辑,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劳动力非农转移、农民市民化进程;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适应城市资本下乡与农民财产性增收的现实需求;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发育,构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的有效衔接机制等优先发展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毛泽东重视农村农民问题,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邓小平重视农村农民问题,从农村开始了伟大的改革,最终取得成就并影响全国。在伟大的变革中,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被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称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个创造内涵丰富,形式独特,蕴含未来,既体现了当代农民锐意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又高奏了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它是农村继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又一场带方向性的变革。这个改革引起世人关注。国外友人称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问题在农村,农村的问题在农业,农业的问题在农民。历史的经验证明,在我们这样农民占绝大多数的世界人口大国,无论解决吃饭问题、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离不开兴农。兴农必盛,轻农必衰,伤农必乱,害农必反。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第一步决胜棋是农村改革。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从农村开始燃起星星之火,很快形成全国燎原之势,有力地推动了城市改革。这是中国国情和历史发展所决定的,也是中国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全国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改革的整个进程来看,农村改革发展最顺利,成效最明显,基本上没有走什么弯路,没有出现什么…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9,(3)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我国亿万农民企盼的焦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农村工作乃至全局工作的重点。原因何在?仅从农村看,它关系着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放眼全国大局,9亿农民是我国人员最多且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更是...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农业发展的主旋律科技革命与产业化经营———访江苏省副省长姜永荣周振丰近几年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这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国宏观经济环境。那么,21世纪我国农业将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如...  相似文献   

18.
农村改革已历时整整20年。20年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变化。实践已经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制定的一系列农村政策,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是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农村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9.
韩俊 《求知》2005,(4):19-2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三农问题”被列为重中之重。过去的几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城乡差距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20.
牢牢把握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全局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农村改革2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从现在起到2010年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必须坚持的方针,深刻论述了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经营体制、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