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共同作用,构成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制度安排。多年来,我国在这些制 度安排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因此,加快制度创新,构建我国城市化的制度支持系统,成为促 进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城市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外延.从横向上来看,城市化包括了物质层次和文化层次两个方面;从纵向上来看,城市化包括了内化、优化和外化三个阶段.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是城市化的本质要求和最高目标,而城市化的动力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制度也成为了重要的影响因素,政策的调控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城市化的缺陷,城市化的和谐发展在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科学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农民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因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又给农民的流动与就业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从长远讲,城市化能够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城市化也能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社会发展的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但也必须克服城乡间体制、制度性壁垒和政策缺陷,完善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制度,解决农民自身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等方面的不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城市化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失地农民作为这一进程的特殊产物,他们因失地而进入城市所出现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城市边缘失地农民是城市化建设的首要影响对象,更应着重加以重视。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必须全方位地建立起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促进失地农民就业转型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过渡社区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城市化过渡社区的治理困境,一直是我国地方治理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首次采用质化研究方法,以X市PN社区为例,分析了城市化过渡社区中常住居民的公平观念及其利益诉求方式。揭示了城市化过程中作为弱势力群体的失地农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生存权利,在过渡社区的日常生活中与地方政府进行博弈的方式;并且分析了这些博弈方式背后的理性因素及其启示意义。研究发现:土地征用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安排的不合理,侵蚀了过渡社区中居民的利益,违背了社区居民的公平观念,加上市场经济生活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压力,降低了基层政府管理行为的合法性,激励了社区居民的隐性抗争行为。只有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政府的制度设计和管理行为才能取得长久的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本文提出农村网络城市化理论,农村网络城市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农村网络城市化的理论基础在于“Schultz-Popkin小农理性命题”和制度变迁理论,实践基础在于农村网络城市化可以增加城乡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计划经济时期自上而下城市化的逻辑起点与制度结构 ,市场导向改革时期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背景与制度创新 ,最后进一步探讨了未来中国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制度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蔡继明 《民主》2015,(3):27-28
<正>我结合这次全国两会谈五点体会:第一,要想开好两会,需要长期的关注有备而来。我曾经做了3届15年全国政协委员,其中连续10年写了33份有关土地制度改革和城市化的提案,所以媒体给了我一个绰号叫作"土地委员"。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后,我继续关注土地制度改革和城市化,本次会议提交的10份建议主要也是围绕土地制度改革和城市化的,只不过与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同的城市化模式及政府的政策选择对就业具有显著的影响.当前与城市化相关的制度、模式、思路减少了一些已经存在的就业机会,阻滞了就业增长的潜力.为此,迫切需要通过城市化模式和政策的转变增加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0.
潘云 《瞭望》2007,(38)
贵刊第37期的专题《农地制度探路》,讨论了中国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今天,一个国家及其制度应当如何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以及国家耕地的数量质量。农业问题是悬挂在中国发展道路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九亿农民的生存权利和他们的声音都不能忽视。而土地问题,则是农业问题的根本。城市化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和建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涂文明 《理论导刊》2004,(12):32-34
现行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和地方政府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中某种程度的无作为侵蚀着失地农民的权益,这显然有悖于城市化的本意。基于我国农民的特质和城市化进程的特征,破解的思路不应局限于对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做出修补和政府行为上做出规范,更要立足于从制度上给予根本安排,建立以就业为支撑的政府主导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问题困境与主体建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的迅速扩张导致城市边缘区大量农民丧失了土地,由于相应社会保障的缺位与农民城市适应性的滞后,常常引发大规模的纠纷与冲突。我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一系列保障措施与主张,由于忽略了边缘区土地问题的复杂性而缺乏建构意义。本文力图通过对社会保障实施主体的角色定位来实现利益分配与责任分担制度的合理构建,为制度公平保证城市化发展效率提供一种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社区问题社会化及其改革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迅速扩张导致城市边缘区大量农民丧失了土地,由于相应社会保障的缺位与农民城市适应性的滞后,常常引发大规模的纠纷与冲突。我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一系列保障措施与主张,由于忽略了边缘区土地问题的复杂性而缺乏建构意义。本文力图通过对社会保障实施主体的角色定位来实现利益分配与责任分担制度的合理构建,为制度公平保证城市化发展效率提供一种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权英 《学理论》2009,(23):52-53
失地农民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必然趋势。虽然政府对失地农民进行了补偿,但由于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仍然蒙受着经济权益的损害、政治权益的剥夺和社会发展权益的缺失,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新的弱势群体。因此,要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城市化发展迅速,并且城市规模和人口分布较为均衡。从台湾地区城市化进程来看,产业发展是台湾地区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主要支撑力量,科学的城市规划、较为合理的土地开发制度、人口分散化政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是台湾地区城市化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城市化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从1952年的47.6%提高至2010年的87.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不存在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现象,2010年,全球平均城市化率50.9%,工业化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的一个突出表征就是城乡空间结构的变迁,基于空间本源性、稀缺性和社会性的特征,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变革需要正义价值指导,通过城乡空间布局、资源配置和代际发展的三个平衡来体现空间正义。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存在政府与资本联合为推进城市增长而忽略乡村空间权益,使得城乡在空间权力赋予、空间资源配置、空间意愿表达和空间环境调和等层面存在非正义行为。确立正确的价值指引,走科学化的城市化道路,以法律和制度为保障,践行城乡融合理念,才能实现对城市化中空间非正义的矫治,使城市化共同增益于城乡空间权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房屋拆迁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活动,城市房屋拆迁制度是当今社会一项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物权制度.但是在现实中,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及其实施状况并不尽如人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本文对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完善以及<物权法>对房屋拆迁的相关规定进行初步的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二元结构是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在城市的翻版。错误的城市化模式以及严重滞后的制度变革,导致城乡矛盾随着农村流动人口大量进入城市演变为城市贫富分化的矛盾。城市二元结构加剧了城市不同阶层之间的对立与冲突,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增大了城市化发展的风险。因此,转变城市化发展模式,加快制度的重新设计和相关体制的配套改革,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实现公平分配,缩小城市贫富差距,是化解城市二元结构矛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3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发生了重要变革:工业化完成、移民增加、城市化开始,这一时期的教育制度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而进行的变革,这些变革主要体现在六三三学制的确立、进步主义教育实验和综合中学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城市化由于建立在独特国情上,因而呈现出进程不均衡、政府主导、城镇化及多使命等特色。同时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户籍制度制约、一些举措违背民意、政府作用过大及政策僵硬等问题。为此,党和政府应通过制度创新、尊重民意、遵从"自发秩序"及增强城市化进程"弹性"等举措,解决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使我国城市化健康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