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当代党员》2006,(10):71-71
重庆行政问责制“问倒”89名官员;重庆着力打造鼓励金融业发展政策高地;重庆邮政体制改革破局;战胜百年大早重庆市委市政府感谢全市人民;重庆出台措施鼓励民营资本昂首挺进文化产业;重庆全市总动员:执政为民、服务发展;重庆企业开展百日立功竞赛活动;乡里互助 民政部首肯重庆“稻草模式”;为直辖10周年献礼重庆全面整治市容环境  相似文献   

2.
一月要闻     
《当代党员》2009,(2):72-72
中国10个变化最大的城市:中西部仅重庆上榜;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薄熙来作重要讲话;世界首张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在渝绘制成功;温家宝考察重庆要求企业轻易不要裁员;北部新区申报中国“第三区”  相似文献   

3.
《当代党员》2006,(5):70-70
库区工业增速首次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公共服务行业将全部推行办事公开制度;重庆打造“温泉之都”;三峡移民精神感动中国  相似文献   

4.
2008年以来,温江区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要求,围绕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实现城乡全面现代化(“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以创业带动就业,把促进全民创业作为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积极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党建视窗     
《党员文摘》2006,(11):22-23
党员“身份麻痹”现象应引起重视;重庆: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广州荔湾:“三固定”加强对下岗党员服务管理;湖北宜都:“村干”带头创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用“基金”催化党建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首创义务劳动替代罚金刑罚方式:在全市率先试点暂缓判决、社会服务令、监管令、刑事和解制度;率先建立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制度;倡导推动建立全市首个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这是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杨飞雪,当选第三届重庆“十佳法官”的主要成绩。  相似文献   

7.
“人人重庆”是重庆的形象标志。那么,“人人重庆”的人文意蕴何在呢? 它彰显了重庆作为一座移民城市特有的人文基因。据《重庆通史》记载,秦灭巴蜀以后。迁“秦氏万家”入巴蜀,汉族民众陆续移居巴渝地区;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的壮举被定格在修葺一新的湖广会馆;今日百万三峡大移民更以其“爱国、奉献、创业、协作”的精神彪炳史册。移民城市最显著的人文基因便是渴望交往,因此重庆成为世所瞩目的“桥梁之都”:渴望开放,因此重庆近百年来有开埠时期、战时首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三次大的开放;渴望学习,吸收他人之长以补已之短。兼收并蓄成为移民城市特有的秉赋。“人人重庆”之“兼收并蓄”的人文意蕴,昭示了重庆将以开放的姿态成就时代的伟业。  相似文献   

8.
《当代党员》2006,(4):72-72
重庆城镇居民收入西部第一;重庆5年撤并乡镇530个;重庆开展“千百工程”;反腐重点:治理商业贿赂;“中国西部鞋都”定在璧山。  相似文献   

9.
严婷 《当代党员》2008,(2):12-15
“在2007年基础上,到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翻一番,超过80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5万亿元,再造‘一个重庆工业’”;“‘山、水、城’交相辉映的城市风貌特色更加凸显,将主城区2737平方公里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4000美元台阶”……  相似文献   

10.
谢撼澜 《当代党员》2010,(12):52-52
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为此。重庆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党建创新:从2007年开始,全市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基层组织建设焕然一新;从2008年开始,在全市实施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三项制度”,干部作风迅速转变;  相似文献   

11.
《当代党员》2010,(4):1-1
民生工程,重庆当前有四大重点:一是为老百姓种树,绿化巴渝大地,建设“森林重庆”,今年要造林500万亩;二是为农民挣钱,举全市之力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三年内让“两翼”95%的贫困农户增收万元;三是为城市居民盖房。大规模建设公租房,今年先建500万平方米;四是为千家万户改善生活环境,抓好城市改造。对这四大民生工程,市委书记薄熙来在部署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时专门强调。“眼下就要立即启动”!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对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中,将“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作为“三大定位”之一,将“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于“四大任务”之首;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把“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将实施“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作为五大战略之首。搞好城乡统筹对重庆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巴南区作为全市城乡二元结构较为典型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党员》2007,(8):64-64
我市隆重集会庆祝重庆直辖十周年;重庆1000名优秀人才引进活动在京启幕;我市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诞生;统筹城乡重庆确定两步走战略目标;“一会一节”签下501亿元大单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08,(12):68-68
1~10月20万农民变城里人;“全国劳务电子商务平台”在渝投运;“重庆民企·核心竞争力”论坛为民企支招;重庆再揽“神舟”订单;重庆物流香港招商结“硕果”;重庆出台“医改调研报告”建议将医疗补贴直接发给市民  相似文献   

15.
《当代党员》2012,(7):33-33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 直辖之初,说起重庆,人们常用四个字形容:“大、小、重、难。”面积“大”,京津沪加起来,还不及重庆一半;经济总量“小”,地区生产总值仅1000多亿元;历史包袱“重”。国有企业八成亏损,生态环保欠账多;百万移民“难”,366万人口脱贫难。  相似文献   

16.
“三十而立”,对于成长历程充满波折的重庆非公有制经济来说,是否也一样“而立”? 答案是肯定的,如今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了重庆经济的半壁河山。2007年实现增加值2265.61亿元,增长20%,比重庆GDP增速高出4.4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5.1%。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从10年前的10余万户发展到去年底的68万户。 重庆非公有制经济是如何演绎财富故事的?请听两位民营企业家的讲述。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实施“青山绿水工程”两大战略目标,以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和主城区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主城区全年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比例为66.4%,较2003年增加1.2个百分点;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经受住了三峡工程蓄水一年半的时间考验,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党员》2007,(2):71-71
重庆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1小时经济圈”舞动重庆23个区县;重庆居2006年度全国十大和谐城市之首。  相似文献   

19.
《当代党员》2007,(4):78-78
2006年重庆保费增速全国第一;重庆直辖10年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2006年全市218名公务员受处分;重庆水路货运10年长4倍;直辖10年重庆税收增长近4倍;直辖10年重庆GDP总量翻了一番半。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党员》2006,(1):66-66
“十五”重庆城市年人均收入首破万元;“蓝天行动”目标提前完成;重庆启动大规模乡镇机构改革;“东水西调”工程动工;重庆首家农村合作银行落户武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