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不仅标志着贵州66个贫困县实现整体脱贫,也宣告了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至此,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妇运》2020,(4):17-18
镇雄县位于云南省东北、云贵川三省结合部,面积3696平方公里,总人口171万人。截至2019年底,全县未脱贫村(社区)101个,未脱贫人口122276人,其中未脱贫妇女56639人,包括单亲贫困母亲1305人,留守妇女3150人,残疾妇女5263人,患重病妇女2248人。全县未脱贫人口占昭通市未脱贫人口的76.43%,是全国未脱贫人口最多、云南省攻坚任务最重的县。近年来,镇雄县妇联围绕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在促进扶贫搬迁、劳务输出等方面发挥妇联优势,助力脱贫攻坚,为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巾帼力量。  相似文献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没有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无从谈起。本文结合黔西南州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分析目前黔西南州脱贫攻坚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增强群众内生动力三个方面来推动黔西南州脱贫攻坚的进程,可以更加有效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现真脱贫、全脱贫,改变贫困窘境。  相似文献   

4.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跑赢"最后一棒"尤为重要,越是到最后,脱贫攻坚任务越艰巨,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对此,我们应激发帮扶对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内生动力、以"技能培训+教育扶贫"提升精准度、为脱贫攻坚提供科技动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工作,凝聚跑赢脱贫攻坚"最后一棒"的合力,实打实为脱贫攻坚画上圆满句号。  相似文献   

5.
《人民论坛》2021,(4):66-6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深入总结宣传我国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创新实践与经验意义,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推出“新时代决胜脱贫奔康”专题报道系列访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达州市委书记包惠就如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脱贫后返贫、建立完备的脱贫增收长效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话题接受了人民论坛记者的访谈。  相似文献   

6.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在当前脱贫攻坚中,要做好帮扶对象工作,关键是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有机衔接,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效能,解决帮扶对象的问题。落实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才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相似文献   

7.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乡村振兴,关键在人。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公布,其中明确提出,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其中的底线任务,也是最紧迫难度最大的硬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新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突出表现为,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与一诺千金的诚信精神,因地制宜的求实精神与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众志成城的帮扶精神与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攻坚拔寨的冲刺精神,迎难而上的奉献精神与同舟共济的互助精神。把握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极端自然环境中生活的少数民族脱贫途径的探索,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多年来致力的重要工作。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看望贫困群众,就脱贫工作做了具体指示,要求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关注道路、饮水、生态、教育等民生工程,"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鼓励乡亲们发扬自强自立精神,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貌。布楞沟小流域脱贫途径的实践,为极端环境自然条件下少数民族如何脱贫奔小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要把扶志和扶智深度结合起来,贯穿于决胜全面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之中。回顾历史,从传统中汲取力量;立足当下,把握现实要求;面向未来,提振必胜的信心。增强贫困村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扶志和扶智的效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一体推进党建与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党的执政理念优势、先进组织优势、战略定力优势,确保党能够通过党建引领人民脱贫致富,这是党建与脱贫攻坚一体推进的前提。从展开过程看,党建与脱贫攻坚一体推进主要表现为二者的同频共振、互促共进,即党建成功引领了脱贫攻坚行动,脱贫攻坚也顺利助推了党的建设。从价值启示看,党建与脱贫攻坚一体推进是中国共产党履行初心、承担使命的伟大实践,孕育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新东方》2019,(5)
国定贫困县的脱贫攻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是我国全面小康之路上的"短板"。这些县贫困面积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当前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确保国定贫困县脱贫不"返弹",防止脱贫人口再度返贫是脱贫攻坚需要攻克的难题。以海南省的两个国定贫困县为例,对国定贫困县脱贫不"反弹"问题进行分析,从"授人以渔""产业造血""长效机制"等方面对国定贫困县的脱贫不"反弹"问题进行了剖析,以期为全国其他国定贫困县脱贫不"反弹"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汤新部  谢奋 《桂海论丛》2021,(1):114-119
对脱贫攻坚的记忆建构是实现民族认同和民族复兴进程记录的重要来源。文章分析电视媒介中脱贫攻坚媒介内容记忆难度大的原因,并尝试探讨反思性策略。记忆难度大主要与这些因素有关:伴随性的电视媒介属性,典型扶贫个案的塑造有待丰富;扶贫报道数量少且传播渠道欠多元;此外,脱贫攻坚对象受教育程度低,也是另一客观因素。我们要在受众中形成积极正面的记忆,有以下的记忆建构路径: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引下,坚持“三贴近”;打破模式化倾向,提升报道共情力;建立脱贫攻坚记忆影像库;多种媒介融合传播,扩大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扶贫新论     
毛泽东指出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贫困地区的自我脱贫是内因 ,其他地区、单位和个人的扶助脱贫是外因 ,自我脱贫与扶助脱贫相结合 ,才是脱贫的正确道路。因此 ,脱贫离不开扶贫。贫困地区客观上存在着的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 ,决定了我们必须进行物质性扶贫和精神性扶贫。所谓物质性扶贫 ,是指从物质上对贫困地区脱贫进行扶植帮助。这种扶贫包括生产性的物质扶贫和生活性的物质扶贫。生活性物质扶贫 ,如向贫困地区发放救济粮和救济款 ,救济衣服棉被 ,等等。这种扶贫旨在帮助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15.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农村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党组织必须主动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自身建设,满足新时期脱贫攻坚新要求。安徽省S县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采取了一系列创新做法,实现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调查发现该县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我们要深入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和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浙江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受全国表彰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浙江推荐的35名个人和27个集体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妇运》2020,(4):15-16
贵州省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战区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共减少贫困妇女人口688万人。目前,还有贫困人口30万人,其中妇女儿童13万人,占农村贫困人口的43.67%。近年来,省妇联围绕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大力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发展指尖经济,助力妇女脱贫增收。  相似文献   

18.
任洁 《人民论坛》2020,(2):30-32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些地方出现了"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的现象,这是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关系的严重跑偏,脱贫攻坚主角的错位。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必须对错位进行"正位",让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共同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脱贫攻坚的满意答卷。  相似文献   

19.
就脱贫攻坚战而言,产业扶贫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农户要脱贫,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要推力。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尽管产业扶贫是一个老话题,但产业精准扶贫是一个新课题。在当前精准脱贫攻坚背景下,产业扶贫策略是否需要进行调整?精准脱贫战略对产业扶贫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产业扶贫的实际成效几何?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与阐述。  相似文献   

20.
贫困地区相对落后的基础教育是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障碍。扶贫先扶智,应推动精准扶贫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继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广现代化教育工具,为贫困地区人口提供更为优质的基础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