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西哥毒品问题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此后,墨西哥贩毒集团的组织化加强,毒品问题日益渗透到墨西哥政治和社会中,对地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卡尔德隆政府以军事手段禁毒引发了严重的毒品暴力.墨西哥毒品问题源于政府能力低下,贫困和特殊的地缘、地貌.涅托当选总统后,墨西哥将更加关注社会安全和禁毒的长效机制,弱化军事选项.墨西哥毒品暴力在短期内可能相对缓解,但毒品问题的解决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1日,墨西哥举行六年一度的大选,在野的老牌革命制度党总统候选人恩里克·培尼亚·涅托(Enrique Pea Nieto)以38%的得票率击败了左翼的民主革命党候选人洛佩斯·奥夫拉多尔(31%)、执政党国家行动党候选人何塞菲娜·莫塔(25%)。根据墨西哥简单多数获胜的选举制度,得票最多的候选人为获胜者,培尼·涅托当选墨西哥新一任总统。  相似文献   

3.
徐世澄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5):12-16,79
1929年至2000年长期执政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先后在2000年和2006年的两次大选中败北,成为反对党。在2012年7月1日的大选中,作为该党和绿色生态党组成的"对墨西哥承诺"竞选联盟候选人的培尼亚·涅托获胜,当选总统,使革命制度党东山再起。在野12年之后革命制度党之所以能在2012年大选中东山再起,其主要原因有:吸取了两次失败的教训,加强了党内的团结,推举新人、"少壮派"领袖涅托作为候选人;国家行动党12年执政政绩平平,经济增长乏力,贫困人口增加,暴力活动有增无减;民主革命党内部不团结。革命制度党涅托政府未来的政策走向是:加快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步伐;继续打击毒品走私和有组织的犯罪。在对外政策方面,涅托政府的外交重点将是美国、拉美(特别是中美洲)和亚太地区,墨西哥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将进一步得到发展。但涅托政府也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如何加快经济增长、减少贫困,以及如何有效打击毒品走私和有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4.
全球毒品走私犯罪活动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毒品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宁。进入新世纪,毒品犯罪在全球范围内仍呈上升趋势,禁毒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当务之急。毒品问题之所以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不仅仅是因为吸毒、贩毒能诱发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传播艾滋病,更为严重的是,毒品问题与国际恐怖活动、洗钱、有组织犯罪等跨国犯罪紧密相联,成为“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新型威胁,对人类社会构成极为严峻的挑战。贩毒集团受巨额经济利益驱使,不仅大肆从事毒品走私,而且还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严密的贩毒网络,一些集团甚至组织了自己的非法武装,采用血腥暴力手段与政府抗衡。为此,各国政府和司法机关相继采取政治、经济及法律等手段,加强对本国境内及跨国毒品走私的打击力度,防止犯罪活动的蔓延。  相似文献   

5.
方旭飞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5):23-26,80
在2012年7月的大选中,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候选人培尼亚·涅托当选总统。在竞选纲领中,培尼亚·涅托宣称要建设一个更安全、更繁荣和更平等的墨西哥,承诺任内将加强民生建设,推行社保、劳工和教育三大改革,实现社保全民覆盖、改善公共安全形势。涅托政府未来6年面临如何刺激经济增长、改善社会平等和公共安全形势以及革命制度党本身改革等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影响革命制度党未来的执政效果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革命制度党在指导思想上奉行"革命民族主义",将1917年宪法作为自己的执政纲领,通过国有化和土地改革丰富了执政资源、通过建立职团主义政治模式巩固了党与工农组织的联系、增强了自身执政能力,创造了"墨西哥奇迹";20世纪80年代以来,革命制度党逐渐背弃"革命民族主义",修改宪法,停止土地改革,开始实行新自由主义改革和私有化,该党的执政资源逐渐减少以致丧失群众基础,职团结构和庇护主义体系的瓦解损害了党的执政能力,最终使其在选举中落败。2000年下台后,革命制度党总结了其长期执政期间的经验教训,实现了从"官方党"向议会民主政党的转型,在2012年再次上台执政。  相似文献   

7.
美国与墨西哥之间的禁毒合作由来已久。2007年,美墨双方正式开始名为梅里达计划的新一轮禁毒合作,旨在通过向墨西哥提供禁毒援助,达到遏制毒品犯罪的目的。梅里达计划是美墨禁毒合作的现实要求,自计划实施以来,虽然在剿灭墨西哥境内大毒枭和威慑毒品犯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也暴露出相当的不足。美墨双方围绕禁毒问题还将继续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革命制度党是墨西哥乃至拉丁美洲的第一大政党,也是世界大党之一。革命制度党自1929年成立至2000年连续执政长达71年,成为拉美政坛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革命制度党执政期间,创造了"墨西哥奇迹":政治上,当拉美多数国家频繁出现军人独裁、政局动荡之时,墨西哥的文官政府一直保持着政局和社会的稳定;经济上,墨西哥持续30年实现年均  相似文献   

9.
毒品的泛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国际社会的安宁,已成为严重的国际性公害。1989年12月,美联社通过6大洲120多家新闻机构进行的舆论调查表明,“世界范围日益严重的毒品问题及伴随而来的暴力”是世界的十大问题之一。1988年,第42届联大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反对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1990年2月,联合国禁毒特别大会规定1991—2000年为“联合国禁毒10年”。立即行动起来,开展反毒斗争,拯救人类及正在被“毒化”的地球,已经成为国  相似文献   

10.
2006年7月10日,本刊编辑部召开了“当前墨西哥政治经济形势暨未来政治走向”研讨会,会议就墨西哥于7月2日举行大选的结果和特点、墨西哥政治形势以及墨西哥新政府的未来执政政策方向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次墨西哥大选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竞争异常激烈,在大选前很难预料3名主要候选人中谁能最后当选总统;二是墨西哥历史上首次在大选中出现三党势均力敌的局面。墨西哥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大选重新计票结果显示,国家行动党总统候选人卡尔德龙得票数以微弱优势领先于民主革命党总统候选人奥夫拉多尔(领先0.58%)。学者们普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2014年莫迪执政以来对宗教少数派的政策及实践,认为印度人民党试图在国家层面助推"印度教特性"政治的意识形态。通过对宗教少数派发动"牛保护"运动,推行"反改教法",发起"回家运动",以及公然发表对宗教少数派的仇恨言论和发动暴力袭击等,使国内宗教少数派处于恐慌和不安之中。莫迪政府面对来自印度右派的煽动,除了表面的敷衍,更多的回应是沉默,甚至与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共谋,印度多元传统及其世俗主义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2.
美国和墨西哥的毒品问题不仅长期危害当地社会治安和普通民众健康,而且一直影响着两国国家安全及双边关系。面对共同危害,美墨两国在缉毒行动、情报、司法、边境安全和推进墨西哥安全部门的现代化等领域不断加强合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美墨禁毒合作不仅提高了墨西哥相关部门的禁毒能力,打击了毒品集团的嚣张气焰,还提升了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水平,巩固了美墨双边关系。但双方在合作中的非对称性、美国国内各部门政策的不统一、两国具体禁毒措施上的不同策略影响了禁毒合作的深入,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产生了负面效果。综合来看,美墨两国禁毒合作给我们带来了有关合作对象、合作领域、合作模式、合作目标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作为左派政党民主革命党的著名政治家洛佩斯·奥夫拉多尔就任墨西哥城市长,其主要执政政策是: 建设一个民主和法治的墨西哥;赞同市场经济,但国家应承担更多责任,对经济进行广泛干预;地方政府享有更大权力; 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贫困,让人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尊重少数民族和妇女的权利,保护人权,打击腐败;主张与美国建立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应依靠发展本国经济减少向美国输出移民或非法移民。在拉美左派政治力量呈现崛起的大背景下,洛佩斯能否在2006年的总统大选中获胜,成为拉美的又一位左翼总统?  相似文献   

14.
阿富汗局势持续动荡不稳,安全形势恶化.塔利班死灰复燃,暴力活动频仍,重建工作举步维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联军面临严峻挑战.阿富汗"打恐"战争将旷日持久下去.但塔利班已沦为一个恐怖主义和毒品走私组织,不会有什么前途.只要阿政府内外政策得当,阿局势是可以好转的.  相似文献   

15.
阿富汗毒品交易与禁毒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美国领导盟军发动的阿富汗战争结束以来,阿富汗正在迅速变为一个“毒品国”。阿处于世界最大的毒品产地———“金新月”地带(Golden Cres-cent)。据统计,2005年阿富汗的鸦片产量达4519吨,占世界鸦片和海洛因产出总量的87%。①阿富汗禁毒部长Qaderi证实,生产和出售鸦片的收入几乎占阿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阿每年的毒品交易达28亿美元。②目前,阿富汗毒品主要有4条通道运出国界:第一条,由阿富汗北部进入塔吉克斯坦,经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传入西欧;第二条,由阿富汗北部进入塔吉克斯坦,经哈萨克斯坦传入西欧;第三条,从阿富汗北部进…  相似文献   

16.
阿富汗为何沦为“毒品—恐怖国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阿富汗战场上,塔利班与美主导的国际联军展开了8年血与火的较量,非但未被剿灭出局,反而自2007年以来大举反攻,在阿富汗政治版图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份量,这其中毒品经济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阿富汗的禁毒斗争从表面上看是美国、北约、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基地组织、巴阿走私贩毒集团等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更像一张利益大网,各种势力、各色人等混迹其中,不仅鼓了各自的腰包,也使阿富汗战火难以平息,实现和平近乎奢望。  相似文献   

17.
墨西哥是拉美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也是中国在该地区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近年来北美贸易形势的变化和《美墨加协定》等一系列重要国际协定的出台使墨西哥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更加突出。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解决国内地区发展失衡问题,从培尼亚政府决定在南部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到奥夫拉多尔政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南部地区经济,均为中墨两国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了新机遇。本文首先对墨西哥经济特区设立的背景、基本情况及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阐述,并以更加宏观的视角对各特区所在州的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和经贸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中国自身的发展经验、墨西哥面临的现实问题、拉美地区的形势变化和当前国际贸易面临的复杂环境,对中墨经济特区合作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有效推动双边合作的建议:加快前期协商探讨以降低经济特区发展成本;探索基础设施定制化、柔性化建设发展模式;仔细研究相关协定要求,对新规则早做准备;鼓励创新产品技术应用,实现合作互利共赢;加大人文领域相互沟通,降低文化冲突风险。  相似文献   

18.
2005年的中亚形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是中亚地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政治上,受格鲁吉亚"玫瑰革命"和乌克兰"橙色革命"冲击波的影响,一些国家出现剧烈的政治动荡.3月下旬,吉尔吉斯斯坦政权更迭;5月中旬,乌兹别克斯坦发生"安集延事件".经济上,各国间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哈萨克斯坦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头羊;吉尔吉斯斯坦受政局动荡影响,经济出现下滑;其余国家经济继续恢复性增长.安全上,恐怖主义威胁仍十分严峻,宗教极端势力继续蔓延,并且凸显武装暴力色彩;阿富汗毒品对中亚地区的渗透有增无减,中亚国家已成为阿富汗毒品的主要流通地.地缘政治上,大国搏弈继续全面展开,美俄围绕争夺地区主导权展开新一轮激烈角逐,频繁"过招",地区力量对比此消彼长.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拉美地区安全形势整体上比较稳定,但因缉毒斗争、领土争端、政权交接和国际势力干预引发的暴力冲突和军事危机时有发生,如墨西哥贩毒集团的恐怖暴力活动严重影响了地区安全,阿根廷与英国关于马岛问题的主权归属问题再起冲突,洪都拉斯政权交接之后恐怖暴力活动仍然频繁,委内瑞拉与哥伦比亚两国边境纠纷错综复杂,厄瓜多尔警察骚乱事件使得该国局势存在变数。此外,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加强了在拉美地区的军事存在,以巩固各自的传统势力并争夺新的势力范围。与此同时,南美洲国家联盟和里约集团等拉美区域性组织在维护地区安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问题与美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拉克战争是新世纪美国安全战略和中东政策调整的产物 ,这次调整既有九一一事件的冲击、新保守主义势力上升等现实因素 ,也有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变迁等历史动因。美国虽然在伊拉克顺利地实现了“政权更迭” ,但在伊拉克政治、安全、社会等方面的重建却面临严峻局势 ,这种局面又对美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以伊拉克问题为核心的美国外交政策辩论是今年大选的一个主要议题。伊拉克局势的发展和小布什政府的政策调整不仅对这次大选有直接影响 ,而且影响新一届政府在伊拉克乃至中东问题上的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