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久前,已是耄耋之年的爱国华侨黄忡成先生在荣获“厦门市荣誉市民”称号之后,叉荣获“福建省荣誉公民”的光荣称号,这是厦门市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对黄先生多年来情系桑梓倾资兴学作出的无私奉献的高度评价,也是黄先生应该享有的一种特殊荣誉和奖赏。  相似文献   

2.
我亲身感受到“福建省荣誉公民”第一人的黄仲咸老先生的崇高人品和过人威望,是近在眼前的同事小陈就曾获得过他颁发的奖学金。同时,远在千里的他多次应国务院邀请参加国庆观光团上北京天安门观礼。翻看港刊资料,眼光更不禁久久停留在称他为“罕见的奇特人物”这句话上。祖籍福建南安,出身草根阶层的黄先生白手起家,在海外靠过着几乎不知娱乐休闲为何物的俭朴生活,筹集小本与人合办小公司;靠“信用就是金钱”,最终在金融界成就了大业;靠觉察“风起于青萍之末”的敏感,避过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袭击;靠拿捏准确之功,经营香港地产赢得厚利。这些精…  相似文献   

3.
我亲身感受到“福建省荣誉公民”第一人的黄仲咸老先生的崇高人品和过人威望,是近在眼前的同事小陈就曾获得过他颁发的奖学金。同时,远在千里的他多次应国务院邀请参加国庆观光团上北京天安门观礼、翻看港刊资料,眼光更不禁久久停留在称他为“罕见的奇特人物”这句话上。  相似文献   

4.
华讯传真     
华裔科学家、现任AT&T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研究室主任的卓以和,荣获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的“国家科学奖章”,1993年9月30在白宫接受了克林顿总编的颁奖。 卓以和出生于北京。父亲卓宜宋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曾在中国燕京大学教授政治学,并为著名银行家。他本人毕业于伊利诺州大学,取得博土学位,主修电子工程,1968年加入AT&T公司贝尔实验室。多年来,他在半导体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最杰出的就是与AT&T几位科学家共同合作,发明“分子束磊  相似文献   

5.
孙立人率不足一团之众,在缅甸仁安羌击溃日军两个联队八千余人,取得震惊世界的仁安羌大捷,营救出被围困的英印军七千余人,被誉为“东方隆美尔”。为此,他荣获英国国王赠予的“帝国司令”荣誉勋章和美国总统罗斯福颁赠的“丰功”勋章,因此受到中外舆论尤其是西方军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欧宗清是泰国颇有声望的华裔企业家,人称“人造花大王”.他现任欧兰集团公司董事长,兼任泰国海南会馆理事长.欧宗清的企业经营有方,业绩显著,荣获泰国皇上和泰国政府授予的“工业管理荣誉博士”学位和“手工业品出口优异奖”.欧宗清同时又是一位社会慈善家,泰华琼侨社团的重要领袖,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相似文献   

7.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多么响亮的称号!在一个十二亿人口的国度中脱颖而出的青年中医专家王富龙博士,于1994年荣获第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殊荣。他的荣誉来自他的贡献,他的贡献在于他在传统医学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他擅治癫痛顽症,在中国大陆几乎尽人皆知。近几年来,他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也越来越广泛地传播。说起如何又治起了糖尿病,王富龙讲起了一段往事:"八年前,曾有一个16岁的患者由他父亲带着来到我的门诊部,一进门,我就注意到了这父子俩的步态和气色,我觉得这两位都身患顽症并且是不同的病症。经检查,…  相似文献   

8.
胡文虎     
“万金油大王”的发跡史胡文虎,祖籍福建省永定县金丰里忠川乡(现下洋公社中川村),1883年诞生于缅甸仰光,1954年9月逝世于檀香山皇后医院。他是本世纪前半期中著名的华侨企业家,被誉为“万金油大王”,他的发跡史完全与“虎标良药”联系在一起。胡文虎的父亲胡子钦是1861年南渡到缅甸谋生的华侨,在仰光升设永安堂中药行,因医术高明,很有些名望,药行生意也就日臻繁荣。胡子钦娶潮州籍侨生李氏为妻,生  相似文献   

9.
在长江以北最大侨乡的山东省,有一位在侨务战线上工作了十几年的优秀侨务工作者,他就是烟台市侨联主席李德章。他曾先后荣获烟台市支援家乡建设荣誉  相似文献   

10.
欧宗清是泰国颇有声望的华商企业家,人称“人造花大王”。他现任欧兰集团公司董事长,兼任泰国海南会馆理事长。欧宗清的企业经营有方,业绩显著,荣获泰国皇上和泰国政府授予的“工业管理荣誉博士”学位和“手工业品出口优异奖”。欧宗清同时又是一位社会慈善家,泰华琼侨社团的重要领袖,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好强上进未虚度岂甘永做推销员欧宗清于20年代末出生在泰国的一个华侨家庭里,祖江海南省文昌县。他从小就志向远大,好强上进,是个凡事都喜欢往前走,决不满足于现状的人。欧宗清20多岁时来到褒谷,在几家大公司里服务,他从市…  相似文献   

11.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毛泽东与华侨领袖陈嘉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南洋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心系祖国,不计个人得失,自抗战爆发之后便为国家和民族奔走一生,舍弃了万贯家财,堪称广大爱国华侨中的典范。他也因此得以与毛泽东相识相知,从而在二十年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后人所称道。延安初交陈嘉庚1874年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村(今属厦门市)的一个侨商家庭。1890年,17岁的他就远离家乡,只身去新加坡经商。到1925年他已成为拥有1200多万资产的南洋著名工商企业家。陈嘉庚虽身在国外,却是个志在报国的“华侨大实业家”。他曾募…  相似文献   

12.
母亲去世后不久,他把父亲接到了城里。父亲一开始不愿意,说城里太远,他一走,怕母亲在乡下孤单。他知道父母感情很好,母亲的去世让父亲很伤心。父亲的年纪也不小了,身体也不太好,他说:“就到城里去散散心,过些日子再回来。”父亲这才没有坚持。他在家陪了父亲两天,然后就上班了。他很忙,在一家很大的公司做着部门经理,事情千头万绪,烦杂缠人。他想请个保姆,但父亲没有同意,说又没有什么事,不必花那个钱,再说,自己还不习惯有人伺候。“要不你下班的时候带份报纸来。”父亲说。他上班的时候,父亲就在家里看电视,有时也会下楼,到附近走走。他生…  相似文献   

13.
幽默与漫画     
不得民心 某国总统前往一家精神病院参观,所有的病人都站在回廊上鼓掌欢迎他,只有一名病人,面无表情对着这个总统不理不睬。 总统:“那个病人为什么不对我打招呼呢?” 院长:“因为他今天精神非常正常。” 白费心机 父亲为培养宝贝儿子的艺术修养,决定带他去欣赏小提琴独奏会。 一小时过后,儿子不耐烦地问道:“什么时候他才能把那木盒子锯开?” 父亲:“……”  相似文献   

14.
“我嫁的不是高干家庭,是我的丈夫”1987年,24岁的彭丽媛经人介绍与时任福建省厦门市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在一个朋友家相识。说起这段姻缘有人会以为彭丽媛攀高枝,殊不知当时的彭丽媛不仅与习近平行政级别相当,而且还是中国音乐学院的高材生;两人当年见面时,也...  相似文献   

15.
狮城喷水图 得知市政府代表团赴新加坡访 问考察,新加坡的水果大王、复发 中记集团的总裁,也是我市的荣誉 市民余大中先生,热情地承办了一 应事务。为此,先生在收获季节 里,放下繁忙的业务,从中国专程 飞回新加坡,在我们到访的当晚设 宴欢迎。之后,先生说:“各大宾 馆的自助早餐,大同小异,没多大 意思,还是肉骨茶有些味道,不妨 去尝尝”。 第二天清晨,先生因故不能前 来,让他的助手、同年好友黄先生 和曾在泰安合作企业里任过 职的符先生,还有全程陪同 的薛先生相陪。于是,我们 一行走出下榻的濠景大酒 店,穿街过巷,前往…  相似文献   

16.
微博     
13岁男子汉 我愿成为父亲的腿 母亲早逝、父亲截肢,他休学在家;为照顾病父,他每晚都睡不踏实。“爸,你先吃吧”,而他的菜只是个咸鸭蛋;他是柔道好苗子,但无法正常训练。“成为柔道队员,我就能得奖为父亲治病了”,这是他最大的心愿。辽宁好少年国大海。懂事得让人心疼。@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开国上将,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叶飞,是威震中外的华侨将领。他祖籍福建省南安县(今南安市),出生在菲律宾。但叶飞逝世后,骨灰没有依例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没有安放在叶氏家族世代聚居的南安故里,也没有送回父母栖息的诞生地菲律宾吕宋岛,而是安放在厦门市烈士陵园,这多少令人感到不解。要知道,这可是叶飞将军生前自己决定的。叶飞11岁便踏上厦门岛,由此,他以身许国,迈出革命征途的第一步20世纪初,厦门已是东南沿海一个比较开化的海岛城市。因其位于闽南九龙江口,“高居堂奥,雄视漳泉”,“海道四达,帆…  相似文献   

18.
华君武的漫画人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而益坚华君武先生的寓所在北京月坛南路,他的书房非常简朴,右边并排放着三个书柜,书柜前摆着茶几与藤编沙发,靠北的窗旁是一张写字台。华老衣着很随便,与他书房的风格浑然一体,充溢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一股不为世俗所累的自信、自在,一派自得其乐的沉醉、祥和。华老是四川广汉向阳镇的“荣誉村民”,是天津塘沽盐场的“荣誉盐工”……可见华老与群众的打成一片。华老不负责全国美协的日常工作后,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工厂农村部队,获得了很多诸如荣誉顾问、荣誉工人、荣誉村民等普通而光荣的称号。1991年5月,华老应中国美术家协会龙的传人四…  相似文献   

19.
15年前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当张延平随父亲张雨卿先生第一次踏上故乡的黄土地时,“故乡”两字便从他的心灵深处凸现出来,而他对故乡的爱也从此愈加炽烈。十几年来,他虽身居海外,但心中一直装着故乡这片热土,也一直牵挂着故乡的老乡亲。那年张延平还很年轻,他随父亲回甘肃泾川老家寻根问祖。站在丰台乡广袤的原野上,父亲指着周围郁郁葱葱的庄稼地,深情地对儿子说:“这就是咱们的家乡,是咱们要寻的根呀。你要记住这里,以后要常来常往。”延平会意地点着头。两年后,父亲溘然长逝,而他如同父亲在世时一样,依然年复一年关爱着故乡。一个生长于台…  相似文献   

20.
腌鱼     
小兄弟俩盛上饭后,问父亲:“用什么莱下饭?”父亲用手指点着,回答说:“以挂在灶上的腌鱼下饭。你们看一眼,吃一口饭,就行。”忽然间,弟弟大声嚷了起来:‘爸爸、哥哥他多看了一眼。”父亲正色斥道:“咸死他罢!”腌鱼@程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