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阿拉伯之春既有颜色革命的部分特征,但又不等同于颜色革命。它指的是发端于突尼斯继而几乎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的,为推动政府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乃至要求推翻本国专制政体的自发的、内生性的街头运动。阿拉伯世界政局动荡的内部原因是其各自国内积重难返的政治、经济问题,外部原因在于美西方十几年来不断在该地区进行的民主渗透。美西方在阿拉伯世界强推西式民主,在经济、政治、安全三方面酿成一系列的苦果并形成恶性循环,客观上使阿拉伯民众对西方民主自由的幻想趋于破灭,将使中东地区在很长时期内都难有宁日。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始终没有放松对所谓"不听话"和"非民主国家"的改造战略,普京领导的俄罗斯无疑是其最想改造的重要目标。美西方对俄改造的手法主要有:不断加大对俄反对派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对俄境内反政府活动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等等。普京深知西方对俄罗斯的险恶用心,要求相关部门对全球发生的"颜色革命"进行深入研究,在立法上,推出系列法律法规,阻击"颜色革命";在行动上,主动出击,反制西方颠覆活动,以及在社会领域、政权建设等方面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颜色革命”是指近几年来在中亚诸国发生的、具有鲜明颜色标志的一系列“革命”。从实质上讲,“颜色革命”是一种非暴力的“革命”或“夺权”方式。我国与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虽然在政治体制、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同样面临着“西化”、“分化”的外部威胁,内部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的社会转型期,因此存在着引发“颜色革命”的潜在威胁和可能性,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在2004~2005年的国际政治词汇里,"颜色革命"可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其革命浪潮也愈发受世人关心."颜色革命"的爆发对独联体及中亚局势产生了不可小视的影响.本文将就其定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几大方面加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采取的"西化分化"战略没有改变。中国在社会全面转型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发生"颜色革命"的土壤和条件并没有消除,诱发"颜色革命"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这些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和较量依然激烈,深化改革中交织叠加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等等。有效防范和化解"颜色革命"风险,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导权,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从而筑牢防范抵御"颜色革命"的钢铁防线,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安全。  相似文献   

6.
一、"颜色革命"简况 马列主义从创立起就注重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时,社会主义运动便开始着手进行,社会制度的建立也逐渐兴起,最初的巴黎公社就是一个雏形,列宁时代,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创建性地提出在帝国主义薄弱链条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大胆实践,并建立起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7.
“颜色革命”是以某种颜色为标志,以“街头政治”为方式的亲美亲西方的政权变更行动。“颜色革命”都由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操纵,他们凭借强大的武力和财力,借口“培养民主土壤”,利用文化、经济和政治手段,进行舆论宣传,政治动员和金钱援助,培养、收买和雇佣非亲美亲西方国家的反对派,伺机发动“街头政治”,推翻执政政权,改换亲美亲西方政权。在中亚地区,就是推翻亲俄政权,建立亲美亲西方的政权。“颜色革命”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我们对此应高度警惕,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8.
本文反思了“颜色革命”的概念、原因、手段和性质,并从国际关系的视角分析了独联体内的“颜色革命”.深入剖析了颜色革命对俄美关系的影响,认为颜色革命是美俄之间的新一轮博弈,美式民主未必符合中亚的实际。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平衡、务实外交或最符合独联体国家的利益。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史鉴兴亡。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苏东剧变和21世纪初继发的"颜色革命"既让人眼花缭乱,更引人深思。引起苏东剧变和"颜色革命"的原因是深刻而复杂的,从内因看,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停滞、执政党腐败以及民主法治不完善等方面,这些深刻教训,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发生在欧亚大陆一系列的“颜色革命”,有其经济、政治、地区差异、民族矛盾诸多原因,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颜色革命”的背后,都有美国这只若隐若现的手。美国除利用非政府组织外,还以各种伎俩推动“颜色革命”,这必须引起人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11.
12.
知识分子政策是党的一项重要政策。建国后根据知识分子思想状况的变化,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文革”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是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重要内容,这段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具有深远的消极影响。认真分析总结这十年间知识分子政策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主援助是美国中亚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集中体现在竞争性政治进程、法治和人权、公民社会及民主体制的构建这四个重点领域。根据美国对中亚地区民主援助的目标认知、战略内容以及援助重点与方式的变化,可将美国对中亚民主援助政策划分为四个阶段。中亚地区是美国民主援助取得最小成果的地方,原因在于美国式民主模式和价值理念与中亚地区文化缺乏相容性,中亚地区精英和民众对民主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民主援助项目内容与中亚民众的需求不匹配,美国民主援助机构的功利性实施策略、高度现实主义的政策取向,以及美国民主援助机构滥用资金、中饱私囊。美国干涉对象国内政,影响了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的稳定,催生了地区形势的动荡和紧张。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代初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爆发了“颜色革命”,青年政治组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颜色革命”对俄罗斯产生了深远影响,俄罗斯青年的政治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已经存在的各种反政府青年政治组织开始活跃,以发动“俄罗斯版颜色革命”为己任的新的反政府青年政治组织纷纷成立.这一形势迫使普京政府开始高度关注青年的力量和作用,以支持组建亲政府青年政治组织等方式严密防范在俄罗斯发生“颜色革命”.经过普京政府的周密行动,俄罗斯政局较为稳定,“颜色革命”的影响在俄罗斯渐渐淡去,这其中亲政府青年政治组织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亚地区的毒品生产和交易活动日渐猖獗,毒品问题已成为中亚国家的主要威胁。严重的毒品问题是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它对中亚地区及其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毒品问题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有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也符合中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尤其是“9.11”事件发生以来,中亚地区对于世界各大国或相关地区强国的地缘和能源战略的重要性凸显。美国作为一超,在企图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逐渐认识到中亚地区的重要性并逐步调整其中亚战略,其成就令其他利益角逐者刮目相看。但是,美国在追求自己的战略目标和利益诉求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会受到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和掣肘。中亚地区的未来不会取决于美国的一厢情愿,但是美国依然会将建立和加强中亚地区平衡作为自身在欧亚大陆综合性地缘战略的一个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中,旧制度在法国塑造了一个统一的中央权威,使法国摆脱了分裂的传统国家结构。然而,旧制度在推动法国现代国家建构的进程中只注重权威的塑造,而忽视了社会的自由诉求。旧制度抛弃了欧洲的自由传统,从而导致大革命的爆发。大革命回应了社会的诉求,但又侵蚀着国家的权威。旧制度与大革命是国家权威与社会自由之间的互动和博弈,国家理性试图在二者之间进行规范与平衡,必须兼顾权威与自由的双重特征。现代化的国家建构必须塑造有效的国家理性。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学术话语中,理性和理性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笛卡尔主义的代名词,哈耶克不满"理性"和"理性主义"长期以来被其独享和滥用的局面,尝试和寻求对理性和理性主义的正名。通过对理性的重新表述和在理性主义之前加修饰语的办法,从逻辑层面上将这两个术语加以提升,区分出滥用理性的"建构理性(主义)"和有效利用理性的"进化理性(主义)",为自发生成的进化理性的社会制度进行辩护,提防个体自由遭受源于建构理性的计划和极权主义的侵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