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媒体传播虚假新闻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虚假新闻已经成为社会一大毒瘤,而随着第四媒体——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虚假新闻有愈加泛滥之势。同时,网络媒体成为虚假新闻的"放大器"和"加油站"也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以网络媒体对虚假新闻的传播为切入点,分析了网络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并对如何对其进行法律规制作出探讨和解析。  相似文献   

2.
张晓蕾 《政府法制》2009,(17):51-51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新闻舆论监督成为社会良性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的新闻界在走向法制化的同时面临着重重困难:新闻“权力”的异化、正义与良知被遗弃、部分新闻工作者没有社会责任心、假新闻泛滥、有偿新闻屡禁不止、新闻官司倍增……在保持新闻自由和社会责任的天平上,我们应该向哪一方倾斜,或者是怎样才能保持双方平衡呢?新闻活动中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新闻舆论监督成为社会良性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的新闻界在走向法制化的同时面临着重重困难:新闻"权力"的异化、正义与良知被遗弃、部分新闻工作者没有社会责任心、假新闻泛滥、有偿新闻屡禁不止、新闻官司倍增……在保持新闻自由和社会责任的天平上,我们应该向哪一方倾斜,或者是怎样才能保持双方平衡呢?新闻活动中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4.
《政府法制》2013,(33):4-9
最近,强奸幼女的新闻不时登上报端,也引发了舆论的强烈谴责.但除了强奸这种直接伤害外,在中国,儿童色情制品也有泛滥势头。“儿童色情”这条在很多国家被严禁的“高压线”在国内至今鲜有关注。  相似文献   

5.
张春继 《江淮法治》2013,(20):40-41
最近,强奸幼女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也引发了舆论的强烈谴责。但除强奸这种直接伤害外。在中国,儿童色情制品也有泛滥势头。“儿童色情”这条在很多国家被严禁的“高压线”在国内至今鲜有关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全国性、大规模的“扫黄打非”行动的持续开展,炮制黄色、反动等违禁内容出版物的非法出版活动有所收敛,而非法出版教辅读物却呈泛滥之势,并已成为当前非法出版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一些不法书商大张旗鼓非法出版教辅读物,见诸报端的此类案件越来越多,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1995年以来,广西查处的非法出版大案均属此类。如莫勇继的非法出版案。莫以协作出版为  相似文献   

7.
大奎 《检察风云》2004,(15):19-20
互联网上淫秽色情内容呈泛滥之势,已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记者从6月10日开通的“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获悉,开通的头三天,举报中心就接待各类举报4603件,95%以上是针对淫秽色情网站的。网民目前已检举和揭发出国内互联网黄色网站500多家。这种社会公害,已成为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大敌。正如业内人士所说,因其是视觉形象,它的杀伤力,要比一本黄色书刊的危害大千万倍;它是精神上的“海洛因”,其浓度比鸦片高数十倍,正冲击着数以百万计人的道德底线;它成了许多不法分子获取暴利的一种生财之道。这里没有“免费的午餐”。据一位会员私下透露,他参加的交友栏目,月注册费5元,会员费30元,升为星级会员再加10元,自定点击约会另加收费。如此推算,一个同时在线人数5000人的黄色网站,每月收入至少有数十万元。如此暴利,难怪许多人趋之若鹜。  相似文献   

8.
预防职务犯罪地方立法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于法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可推导出职务犯罪猖獗的第一个重要根源:查处几率太低,需要提高社会的参与度;关注于权力资本理论,可推演出职务犯罪泛滥的第二个重要根源:权力资本化,需要防止权力被私有化处理。立基于这两点结论,便可揭示预防职务犯罪地方立法中的财产申报制度、举报制度、社会参与制度、新闻监督制度、专门机关的建立和完善等基本问题的得失,并明了如何完善这些制度。  相似文献   

9.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2,(7):106-106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最高人民法院为此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共同制定的《关于办理走私、非法买卖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公布6起毒品犯罪典型案例。当前,由于全球毒品持续泛滥,国际毒情的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不断加大,国内滋生、诱发毒品犯罪的消极因素依然存在,我国的毒品犯罪仍处于高发态势,禁毒工作总体  相似文献   

10.
科技推动改革,传媒勾画未来——以互联网为新动力的大众传媒生发出对人的教化功能的同时也冲击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许多青少年犯罪与媒体暴力、黄色传媒甚至犯罪新闻的报道都密切相关.因此本文认为我们应通过家庭督导、学校教育和社区预防帮助青少年正确对待大众传媒,同时提高媒介自身素养,传播优秀主流文化,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的精神面貌都有根大的提高和改观。然而,国门洞天.八面来风,市场竞争.良莠并存,伴随着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狂潮的沉渣泛起和黄色文化、浮躁文化的泛滥,我国青少年犯罪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成为我国当前社会治安的一大突出问题。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恶化.不仅破坏了社会的稳定,败坏了社会的良好风俗,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带来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对此若不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及时、有效的治理,其后果不仅会使我国十多年来改…  相似文献   

12.
“黄色网站不仅毒害了广大青少年,就是对成年人也是一个危害,可以说对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危害。”湖北一位李姓家长给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来信说, “发现自己的女儿在网上看露骨的性描写, 整天沉迷于网上与别人一起交流这些东西,我实在觉得痛心。作为家长,我呼吁:政府要严厉打击网上的制黄者,决不能手软。”如今,在互联网上,有的不法网站提供大量的淫秽色情图片、录像、电影、文字等,有的还开办黄色论坛甚至利用视频聊天进而组织一些色情表演,有的甚至提供色情交易联系渠道,互联网上呈现的淫秽色  相似文献   

13.
因清理淫秽色情、低俗信息不力,之前已被两次点名批评的谷歌中国在6月18日遇上了惊雷:《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1+1》三大央视一线节目对其传黄行为进行了曝光。谷歌中国屡教不改的作风引起舆论哗然,不少人指责其缺少社会责任感。但同时,一种荒谬的论调也扭扭捏捏地泛出水面:谷歌中国网站之所以容易搜到黄色信息,是  相似文献   

14.
媒体是构成社会德育环境至关重要的部分,担负着正确道德价值观导向的任务,对未成年人道德素质的养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现实生活中媒体环境存在的网络问题及"黄毒"泛滥、广告充斥不良信息、新闻传播媒体媚俗等问题,已对未成年人道德养成产生了严重消极影响.要营造优良媒体环境,促进未成年人良好道德素质养成,应该注意疏通主流媒体与未成年人的沟通渠道;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文化、媒体环境;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着力办好广播影视节目;加大对不良媒体的法律监督和惩治力度;帮助未成年人提高鉴别、抵制不良媒体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毒品犯罪案件中证据认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因其具有严重的成瘾性,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往往具有强大的经济诱惑力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当前国际范围内的毒品大有泛滥之势。毒品的泛滥不仅会严重威胁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严重败坏社会风尚,直接导致或诱发各种犯罪。鉴于此,制止毒品泛滥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打击毒品犯罪已成为各国司法机关所共同面临的一项严峻任务。本文从分析毒品犯罪案件证据的特殊性入手,重点论述毒品犯罪中主观明知的认定以及使用司法推定和特情引诱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任洋 《法制与社会》2011,(20):169-17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在推进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点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小广告的严重泛滥。本文通过介绍各级部门、相关单位以及广大民众所采取的不同治理小广告泛滥的措施,论述了小广告治理所遭遇的瓶颈,阐明了小广告治理的艰难现状,得出了涉及小广告治理措施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思考,引发了本文对治理小广告泛滥现状与加强立法体系建设之间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案情与争议被告人李某系某高校信息工程专业在校大学生.其于2009年1月开设黄色网站.发布大量淫秽色情图片、视频。该黄色网站的会员注册和点击黄色电子信息不收取费用,但李某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电子信息时加入广告联盟,将广告信息链接到自己所建的淫秽网站,获取广告点击的经济收入。开设黄色网站期间.  相似文献   

18.
前几年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由于一度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和文化市场的失控,走私、制作、贩卖、传播淫秽书刊、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及其它淫秽物品的犯罪日益蔓延,屡禁不绝。“黄毒”的泛滥严重污染社会环境,败坏社会风气,茶毒人们心灵,腐蚀青少年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使人们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和愉悦,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它增加了青少年吸收信息和知识的渠道,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接受前沿观念,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技术本身往往又是一把双刃剑,又会传播一些不健康的、颓废的、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的垃圾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发的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型的犯罪,其危害性、隐蔽性、传播面比传统意义上的犯罪更大。公安部新闻发言人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日益突出,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有80%是因为受到网络色情、暴力等内容的诱惑。青少年网络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黄色淫秽物品在世界不少国家泛滥成灾,引起了有关国家政府和民间有识之士的关注和不满.为打击黄色淫秽物品的制作贩卖活动,净化社会空气,各国纷纷进行"扫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