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不仅消解了我国传统经济学范式的解释力,也对西方经济理论本身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栏刊发的一组笔谈,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对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经济理性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以及财富的本质等四个热点问题进行了理论反思,旨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的本质,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不仅消解了我国传统经济学范式的解释力,也对西方经济理论本身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栏刊发的一组笔谈,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对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经济理性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以及财富的本质等四个热点问题进行了理论反思,旨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的本质,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不仅消解了我国传统经济学范式的解释力,也对西方经济理论本身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栏刊发的一组笔谈,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对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经济理性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以及财富的本质等四个热点问题进行了理论反思,旨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的本质,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雨辰 《长江论坛》2023,(3):16-26+2
我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史与接受史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从拒斥到接受的发展历程,这一发展历程与中国学术界秉承的哲学理念的变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密切相关。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促进了学术界对教科书体系的反思,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认识、对新的研究论域的开启。真正实现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价值和目的,需要我们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化、民族化和时代化的宏大视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历史主义研究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范式”,使西方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很多学者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哲学基础、理论价值和实践特征等方面有了深刻论述。其实,科学发展观蕴涵了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继承和突破,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否定和批判,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温州经济活力的"五线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耀秋 《前沿》2002,(10):36-39
立足竞争、创新至上、人口对流、人合为主 ,不断扩张是温州经济充满活力的“五线谱” ,其实质在于遵循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又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对各地区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具有特别价值。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7.
史娜 《前沿》2010,(3):61-6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商品交易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我国社会的经济价值观领域也开始进入从传统向现代的全面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内在的诚信观、契约观和竞争意识等价值观的觉醒和发扬,使我国传统的经济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同时也带来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价值观的外在影响。本文根据"中国公民价值观蓝皮书"的调查报告,指出我国公民的市场经济价值观转变基本成功,但是这跟未来的现代经济价值观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经济理论中,最富创造性、最具影响力的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它不仅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观念,也突破了西方经济学家的传统观念,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和创新,是把握这个理论的关键。笔者以为突破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及其本质问题,是邓小…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批判”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发展”的理论、“和谐”的理论和“人本”的理论。与这些理论本质相联系,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即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化,实现了三次重大的理论飞跃。第一次飞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道路,第二次飞跃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次飞跃形成了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和谐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0.
姜南 《前沿》2005,(8):81-83
我国传统文化儒家教育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这一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命题,对于研究人的本质,促进道德规范,培养理想人格,完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拟从弘扬儒学的“天人合一”这一主要论证思想出发,结合现代教育的人文精神理想人格教育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