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杨德华 《世纪桥》2000,(2):58-60
解放战争时期,以李富春为主要领导的西满根据地的开辟、创建和巩固,对于整个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是东北历史上的辉煌一页。赶赴东北,担任西满分局书记李富春是在日本投降之后,迅即来到东北的。中央最初任命他为冀热辽中央局书记,同时任命林彪为冀热辽军区司令员。由于当时形势复杂、严峻,中央越来越感觉到东北战略地位的重要,1945年9月14日,中央决定成立以彭真为首的东北局。此后,中央共派20名中央委员(占中共七届中央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2万干部、10万军队,日夜兼程赶赴东北。后来李富春在…  相似文献   

2.
“东北角的两雄”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八年抗战结束。毛泽东早就看到了东北战场的重要。在此后短短的几个月内,中共中央从全国各地抽调11万部队、2万名得力干部(其中有4位政治局委员、16名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到东北。显然,在争取和控制东北方面,共产党比国民党棋高一着,抢了先机。1945年8月,党中央开始决定林彪任山东军区司令员。鉴于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中央给正在赴山东途中的林彪发了一份“万万火急”的电报,要林彪、萧劲光、江华、邓华、李天佑一行不去山东,立即去东北。林彪在河南濮阳接到中央的电报后,立即转道,…  相似文献   

3.
舒云 《党史博览》2009,(4):19-24
在林彪去山东的路上。中央两改对他的任命1945年6月,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得知山东党政军负责人罗荣桓得了严重的肾病,亟需休养,决定派林彪到山东接替他。中央正式通知山东分局:林彪出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任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政委。如罗荣桓因病休养,由林彪代理罗荣桓的职务。为了尽快把各路将领送上前线,毛泽东派叶剑英与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协商,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原属红一方面军的第五、九军团已编入左路军,到俄界的中央、军委纵队和第一、三军团只有8000余人,中央决定将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即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林彪任副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任政治部副主任,并由彭德怀、林彪、毛泽东、王稼祥、周恩来组成"五人团"指挥  相似文献   

5.
赵新华 《世纪桥》2001,(3):51-52
1945年“8·15”东北光复后,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陈云、彭真、高岗、张闻天等4名政治局委员和四分之一的中央委员率2万多名  相似文献   

6.
<正>陈云同彭真第一次见面是在1938年9月于延安举行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当时,陈云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彭真任北方局组织部部长。1941年8月,中央决定彭真留中央工作。彭真在中央第一个职务就是担任以陈云为主任的中央组织委员会委员,并协同康生、陈云负责研究选派干部去满洲工作事宜。陈云和彭真虽相识较晚,但相识后就在一起工作了。进军东北前,陈云、彭真一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后不久,新四军军长陈毅从延安来到山东临沂,秘密会见了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两位久经沙场的战将,讨论了当前的军事形势,研究了下步的作战方案……几天之后,罗荣桓率部去东北,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委;陈毅则率野战军指挥部奔赴津浦前线,抗击国民党顽军的进攻。  相似文献   

8.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由于当时粟裕正在青岛治病,中央决策者想到了林彪。林彪是第四野战军司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东北局。党中央先后派遣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张闻天和四分之一以上的正式和候补中央委员,率领二万名干部和十万大军挺进东北,与我党原在东北的抗日力量会合,创建  相似文献   

10.
珍贵的教材     
在纪念辽沈战役胜利暨东北解放50周年前夕,由解放军出版社、白山出版社分别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决胜东北的英雄赞歌》两部书已出版发行.编写《第四野战军战史》是中央军委1994年2月作出的决定,并以陈云、彭真同志为编写总顾问,成立了以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将军为组长的编写领导小组,由沈阳军区、广州军区、军事科学院分别承担编写任务.全书共13章55万字.《决胜东北的英雄赞歌》是沈阳军区政治部编研室为纪念辽沈战役胜利和东北解放50周年而编撰的一部全面反映辽沈战役全过程的史料纪实性图书.全  相似文献   

11.
1930年6月,毛泽东在福建长汀主持整编红军部队,决定将活动在赣西南、闽西地区的红军第四军、第六军(不久改称红三军)和第十二军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而将林彪由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一下子提升为红四军军长(政委是罗荣桓),朱德不再兼军长了。那年林彪才24岁。林彪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倒是一直认真地执行着毛泽东的军事路线,跟随着毛泽东为扩大和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而斗争,特别是在中央苏区的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林彪是建立了战功的。  相似文献   

12.
正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后,中共中央精辟地分析了国内形势,为了先于蒋介石控制东北战略要地,加强我党对东北地区的领导,决定派彭真、陈云、张闻天、高岗四名政治局委员和四分之一以上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率两万名干部进入东北。除此之外,中共中央又组织了北上干部支队,共有四个大队,我是一大队大队长兼党支部书记。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我们到达沈阳。歇了两天后,我们准备继续往北去黑龙江。这时,彭真同志找到我:  相似文献   

13.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岁月。许光达(注: 新中国成立后许光达任国防部副部长、装甲兵司令员) 向中央提出要到抗日前线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批准了他的请求,分配他到条件艰苦、对敌斗争激烈的晋西北,担任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  相似文献   

14.
辽沈战役时,罗荣桓(见题照左1)作为东北百万大军的政治委员,整个战役的胜利,不能不与他的一言一行息息相关.他在党中央和东北局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作战方针,在政治工作、作战指挥、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唐非 《党史博览》2005,(11):4-9
自长征到达陕北后,胡耀邦在那里工作、生活了10年。抗战胜利后,胡耀邦去找毛泽东,说自己在领导机关时间太长了,请求派他到前方去工作。毛泽东同意了。给他的任务是作为先遣支队的一个负责人,率队提早赶赴东北。1945年11月,胡耀邦一行离开延安东进。即将进入辽宁时,形势突变,国民党军在美军的帮助下从葫芦岛登陆,抢先占领了平泉县城,以重兵扼守住了前往东北的通道。胡耀邦等遭受堵截,无法继续前进。胡耀邦率领的东北先遣队原地待命。晋察冀中央局报经中央同意,决定胡耀邦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为萧克,程子华任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铁路史,始于东北铁路的创建,而东北铁路是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诞生的。 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党立即派部队进入东北。 9月15日,党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中央局。9月8日,彭真、陈云等同志即到达沈阳,加强对东北工作的领导。9月19日,党中央做出了“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并迅速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2万名干部、1O万大军,比国民党军队早两个月挺进东北。到11月底,  相似文献   

17.
贺龙在大西南战役刚刚结束之际,就为迅速落实中央和平解放西藏这一特殊而伟大的战略任务运筹帷幄,在百废待兴的繁忙中,亲自拜访和请教藏学专家,为中共中央和西南局制定进军西藏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思贤若渴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党中央从战略的全局将西藏的解放提上了既定的目标。毛泽东决定以即将率部解放大西南的刘伯承、邓小平、贺龙主要承担进军西藏的任务。10月,中共中央决定新成立的西南局由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西南军区由贺龙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贺龙…  相似文献   

18.
刘铮  任芳 《党建文汇》2009,(9):42-42
组建东北边防军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以十三兵团组建东北边防军。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为副司令员、肖华为副政治委员。当时,粟裕由于身体不好,正在青岛治病。他得知中央的任命后,十分着急,便托罗瑞卿给毛泽东捎了封信,说明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此前,周恩来和聂荣臻考虑到粟裕正在治病,建议东北边防军“先归东北军区高岗司令员兼政委指挥”,待粟裕等人赴任后再成立边防军司令部。  相似文献   

19.
张志辉  许建新 《世纪桥》2008,(19):37-40
<正>林彪坚持首战长春,毛泽东则要求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1948年2月初,东北野战军节节胜利的捷报,传到了中央军委。毛泽东指挥各大战场的野战军向国民党军队反攻,他高瞻远瞩,在2月7日致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等密电中,提出了东北野战军下一步作战的构想:一是打抚顺、  相似文献   

20.
回眸凯丰 纪念凯丰同志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岩春秋》2006,(3):51-53
育管理委员会主任。1941年8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任弼时、王稼祥、王明、张闻天、陈云、凯丰组成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同年12月凯丰同志任中央出版委员会成员。翌年1月,被推选为中国青年反法西斯临时委员会委员。1943年3月,中央机构精简,凯丰同志任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委员。1945年4至6月,凯丰同志出席党的七大。会后担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和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决定派遣大批干部挺进东北,并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凯丰同志被调任东北局委员兼宣传部长。10月赴东北,参加了领导建立和巩固东北解放区的工作。亲自创办《东北日报》,先后兼任《群众》编委会副主任、党报委员会书记、《党的工作》编委会副主编。1948年8月,兼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东北分院副院长。新中国成立前后,凯丰同志于1949年3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1950年9月至1953年1月任中共沈阳市委书记,1951年2月至1953年1月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1952年9月,凯丰同志调北京工作,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53年3月至1954年11月兼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院长。1955年3月23日,凯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