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谨防偏见     
东汉末年,诸葛亮将庞统推荐给刘备作为辅佐的对象.庞统来到刘营,直接去见刘备,效古人毛遂自荐之法,未出示诸葛亮所写的荐书.看来庞统是要考察一下刘备的为人,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要获得初步的人际知觉.可是刘备见庞统自傲无礼、形貌丑陋古怪,心中不悦.但为了实现自己招贤的诺言,还是给了庞统一个小小的县官当-可见刘备对庞统的"知觉"是不佳的.庞统不满意刘备对自己的轻视,但毕竟有事先得到的关于刘备爱才的说法,所以未曾辞去,他要作进一步的观察.诸葛亮归来,见刘备如此处置,大  相似文献   

2.
胡泳 《瞭望》1992,(30)
幼承父训,读史书,常常有些大惑不解的东西。比如说“好皇帝”刘备临终前嘱咐儿子阿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堪称语重心长。东汉有名的直臣范滂,引颈受戮前对他儿子说的一番话,听来却字字悲愤:“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刘备是明主,贵为天子;范滂是名士,罪列党人:两人的地位和遭际不同,故辞别人世时的心绪也不同。刘备说得很动听,  相似文献   

3.
余显斌 《各界》2014,(9):46-49
古代皇帝也有偶像,刘备大概算一粉丝,诸葛亮就是其偶像。因此,刘备言“我得孔明,如鱼得水”,崇拜之极。今天看来,不唯关张不服,后世史家也有异议。另一个是北魏太武帝,也算超级粉丝,他的偶像,则是他的谋臣崔浩。崔浩行军用兵之道,高于孔明:在北魏一统北方底定中原中,其功之大,无可比拟。  相似文献   

4.
在三国历史人物群英谱中,魏廷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有勇有谋、屡建战功,却最终未受到重用;他善于思考、富有主见,经常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却极少被采纳;他忠心耿耿、全力实现兴汉大计,却被疑有“反骨”,惨遭斩杀;他作为骁勇善战的大将军,没有死在刀枪相见的疆场,却死于自己营垒中已故上司安排的圈套。这样一个“鲜活的面孔”,颇为引人深思。魏廷,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县)人,原在刘表大将蔡瑁手下,刘备兵败途往襄阳,蔡瑁因降曹,拒不接纳刘备。魏廷砍死守门将士,去追刘备未能寻见,就投了长河太守韩玄。韩百因其…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的吕布能力非凡,"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但德性太差.谁用他,谁就会给自己造成祸害.丁建阳任用了他,没多久,他就杀了丁建阳.董卓信用他,还将他纳为义子,他又杀了董卓.后来曹操生擒了吕布,正在迟疑是否任用他之时,刘备进言道:"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董卓太师乎!"曹操听后猛省过来,免除了可能的后患.唐李世民总结用人时说过:"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功;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我们党的干部标准历来是德才兼备,德与才相比更应注重德.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提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6.
岑燮钧 《各界》2011,(12):44-46
元善见大概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做皇帝,因为他的父亲只是北魏的一个亲王而已。可是,偏偏这样的好事落在了他的头上。那一年,他只有11岁。11岁,本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可是,做了皇帝,大概再要无忧无虑就难了。谁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度过青春期的。  相似文献   

7.
山阿棉 《各界》2008,(8):2-3
吕布是个投谁灭谁极端靠不住的家伙,刘备第一个说这话,当场就葬送了吕布的性命.岂不知贼喊捉贼,翻翻<三国演义>,刘备先后投靠的人至少是吕布的三倍,而且更是投谁吞谁,且吃肉不吐骨头.……  相似文献   

8.
章立早 《团结》2005,(3):47-48
(一)“阿斗”似乎成了“愚钝”、“笨蛋”的代名词。其实,三国时代那位扶不起的刘后主阿斗并非天资愚钝,在他幼童时期,诸葛亮曾对他进行过智力测验,并夸奖他智力非一般。可他后来的表现为什么显得如此“愚钝”、“笨蛋”呢?主要原因是他没有得到合理的培养和使用:刘备在世的时候,名为太子的阿斗,当然无权过问政务,自然得不到锻炼的机会。17岁那年,当刘备一命呜呼后,他匆匆登上皇位,名义上虽然成了一国之主,但一切政令和军令,事无巨细地都由诸葛亮和一班老臣包办。他不过是一位享享清福的安乐王,什么事情也不用操心。可是,当诸葛亮和那班全力…  相似文献   

9.
何以应之     
据说,刘备禁酒,家有酿酒工具的就算犯法。简雍嘲之,指一过路男子说:他犯了奸淫罪。刘备诧异,问道: “你怎么知道?”简雍回答:“因为他有淫具。”简雍的意思是,判罪要有犯罪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正>非我能用之才非才,这话实在是太功利,但的确是事实。三国时代曹操爱才,但也因爱才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居然因为关羽是人才就这么放过了他。赵云七进七出长坂坡,杀了不少人,居然也因为曹操爱才让他走了。此二人是刘备的左膀右臂,一生都在威胁着曹操的势力。曹操没有认识到,才不能为我所用,即不为才。我们很多企业在用人的时候往往注重人的能力,而忽略了与企业的匹配度。很多领导求贤若  相似文献   

11.
曹髦,字彦士,安徽省毫州市人,生于公元241年,死于公元160年.曹髦的父亲是东海定王曹霖,他本人则在曹芳废后被选为皇帝,可惜有皇帝之名无皇帝之实,当时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时节,他不甘心被操纵,发兵讨伐司马昭,战死.曹髦就义的时候,刚刚二十岁了.  相似文献   

12.
董俊凤 《侨园》2013,(12):42-42
<正>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后宫里可谓"百花争艳",各类美女令人眼花缭乱,其中将姐妹花纳入后宫的皇帝不在少数,然而能像唐德宗李适将五姐妹全都纳入后宫的帝王恐怕只有他一个人。唐德宗李适是唐朝的第十个皇帝。这位皇帝经历过安史之乱,当过兵马大元帅,也想过发愤图强,中兴唐室,然而他没有当皇帝的资质。他虽然实施革新,但由于措施不力,用人不当,所以在他执政期间,大小叛乱此起彼伏。在这种情况下,唐德宗决定实行文治,开展一场"新文化  相似文献   

13.
岑燮钧 《各界》2014,(6):53-54
大宋国的老百姓都替皇帝着急。皇帝你再这样闹下去,一旦沦为亡国之君,会有好果子吃吗?可是,赵佶一点也不着急,该踢足球还是踢足球,该画画还是画画,管他前有狼后有虎,该玩还得玩。大不了让儿子做皇帝,自己做太上皇,岂不更惬意?等到金人逼近,他果然撂挑子,做他的太上皇了。  相似文献   

14.
张雨 《党政论坛》2012,(6):39-39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对他的手下说过这样一段话: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83,(1)
爱新觉罗·溥仪一九○六年生于北京,他的父亲是光绪皇帝的弟弟醇亲王载沣。光绪死后,溥仪于一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登极作了清朝第十代皇帝,年号宣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溥仪被迫宣布退位,但他仍保留了皇帝尊号,住在紫禁城内。一九二四年十一月,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第二年他逃往天津。  相似文献   

16.
杨府 《各界》2011,(4):57-59
北凉皇帝沮渠牧犍在五胡十六国的皇帝中,算是个有为的君主。他自小就知道笼络汉族的儒生和谋士,深知臣藩之礼,也知应变之道,同时孝敬南方的东晋(晋亡后是刘宋)和北魏两朝,两边讨好,很是游刃有余。在继位之初,也注重农桑,谦恭下士,留心朝政。但这小子生得铁塔似的,精力过剩,好色乱淫。他每灭一国,都要取一国之女滋行宣淫,并且连自己的寡嫂也不放过,也正因此,导致了北凉最终的灭亡。  相似文献   

17.
杜袭谏曹操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杀了曹操的征西将军夏侯渊,夺取了汉中。曹操大怒,亲自率领大军,讨伐刘备。当时关中营帅许攸带着他的部下不但不归附曹操,还讲了许多傲慢无理的话。曹操一气之下,决定要先去讨伐许攸。许多火臣劝说曹操召抚许攸,以便集中力量,对付刘备。曹操一概不听,并且横刀在膝,以戒谏者。杜袭是曹操刚刚任命的驻守关中的留府长史,他也觉得曹操的做法不妥,也来相劝。背操见他进来,不等他开口,就劈头一句:“我的决心已定,你不要再自讨没趣了!”杜袭没  相似文献   

18.
孔明应聘     
鹅毛飘飘,万树梨花,诸葛孔明在一个偏远小山村的平房中悠闲地赏着雪。他饱读诗书,熟谙奇门遁甲之术,深知孔孟之道。少年时上帝曾托梦给他,称他将会被刘氏集团老总刘备三顾而请之,并将用“隆中对”震惊天下商界。屈指算来,时至今日已有二十年了。孔明等了整整二十年,如今自己已经三十出头了,不能再忍了,自己要入世,要去找刘各,毛遂自荐。  相似文献   

19.
文欢 《各界》2009,(11)
先讲个小故事,这是明代冯梦龙记载的,真实性不可考证,就当个引子吧. 说朱熹有个学生姓廖,有一天晚上做梦,梦见自己去觐见皇帝,门口小太监拦住,说你先把名片拿出来啊,他往怀里一掏,还真翻出来一张名片,上面写着"宣教郎廖某",他一惊可就醒了.  相似文献   

20.
文裁缝 《各界》2013,(9):3-3
刘备发表的登基诏书,全篇都是声讨魏国曹丕篡夺汉家皇位。但结尾却猛地大转身,落到了讨伐东吴上来。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人,都认可这一转折。东吴孙权杀了关羽,他必须要为此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