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春节,应广大市民的强烈要求,北京市政府决定,恢复五环路内限制性燃放烟花爆竹。为了避免燃放烟花爆竹安全事故的发生,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的王岐山,特意找来市委宣传部和市应急办的相关工作人员,开会商议相应的事宜。在会上,王岐山提议,利用手机短信向全体北京市民拜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燃放烟花爆竹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应用于许多场合,尤其是在节日燃放,可以增加喜庆气氛.随看现代城市社会基本结构和生存空间的变化,燃放烟花爆竹所带来的人身威胁、心理损伤、噪声污染、环境污染,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如何对待传统民俗,如何对民俗文化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既考验看政府的行政能力、学者的智慧和胸怀,也彰示着全民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3.
兔年春节过去不久,有关是否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争议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不仅内地及香港媒体持续评论,一些国际媒体也十分关注。有人说,燃放烟花爆竹的负面作用相当明显,费钱扰民不说,它还会造成空气污染并成为火灾事故的一大隐患;但也有人说,过年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一大民俗,要完全禁止也不尽合情理。为此,有学者建议可以通过征税的方式来限制燃放,并作为事故赔偿的预备金。此言一出,更将争议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4.
海峡 《党课》2013,(1):92-95
近几年全国有200多个城市逐渐解禁烟花爆竹,从全面禁止燃放改为允许在指定时间与场地燃放。但由于人们忽视了烟花爆竹燃放的安全防范和管理,每逢春节或重大节日,因燃放烟花爆竹而炸伤人、引发火灾,造成人身及财产损失等事故屡有发生。面对飞来横祸,我们该如何维权呢?  相似文献   

5.
民风民俗是历经千百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民间文化,又是所有百姓都能够参与进去的习惯和娱乐。随着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城市环境保护和生命财产安全意识强化,传统民风民俗必然有不适应城市管理而产生矛盾的表现。我们以民间传统节日燃放烟花爆竹近年来的情况作为调查提问材料,以启迪“管理”约束度与“民意”满意度之间的平衡和谐的思考,以及“法为民立”———制定好的公共政策是政府的职责。试看从报刊、网络获得的材料片段:我国燃放烟花爆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安全和环保的考虑,许多大中城市相继做出禁止燃…  相似文献   

6.
数字看节俭     
春节前,中央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全国各地反响强烈,尤其是在春节期间,能明显感受到各地群众在备年货、送礼、年夜饭、聚餐、燃放烟花爆竹等方面的改变,而很多酒店在节前也取消最低消费标准,推出"小份"菜、"半份"菜,节俭style正在成为新时尚。  相似文献   

7.
甲戌年春节,北京、武汉等一些大城市实施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法令.令行禁止,除夕之夜,祥和宁静、噼噼啪啪的爆炸声没有了,刺鼻难闻的硫磺味没有了,因燃放烟花爆竹而引发的火警没有了,因鞭炮爆炸而受伤到医院抢救的事也没有了……一道禁令,官、民、老、幼人等一律遵守,毫无例外.我们权力机关的法律权威还是使人高兴的.对于禁鞭,绝大多数群众是拥护的、称赞的.由于大家都遵守、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春节期间,一位从台湾回大陆过春节的朋友对我说:“共产党真厉害,这个涉及千千万万人的事,而且是具有千百年历史的陈规陋习,说禁就禁住了,在台湾这些恐怕是难以办到的事.”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读者赵传贵问: 我是一个即将结婚的青年人,非常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而沈阳市政府作出决定:从去年12月1日起禁止在市内燃放烟花爆竹。听到这个决定后,我非常气愤,如果没有烟花爆竹,结婚典礼、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将荡然无存。我的一些朋友也都与我有同感。听说可以民告官,不知怎么个告法。如果我们联名起诉市政府,可不可以?  相似文献   

9.
报载,今年的除夕之夜,北京市八个烟花爆竹禁放区无一燃放烟花爆竹,消除了往年“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景象,全城沉浸在安静、祥和、温馨的气氛之中,鼓楼附近的居民第一次清晰地听到了袅袅钟声。这说明首都禁放烟花爆竹取得圆满成功。 新年燃放鞭炮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之久的一项习俗。习俗的力量是强大的,改变习俗之难可想而知,更何况是在拥有一千多  相似文献   

10.
《北京支部生活》2009,(1):F0003-F0003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1月30日,新都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因燃放爆竹而致使一名围观者受伤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法院最终认定:承担主要责任的应是生产爆竹的鞭炮厂而非爆竹燃放者,爆竹燃放者只承担次要责任,并分别判决生产爆竹的厂家承担90%的侵权责任,爆竹燃放者承担10%的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1,(2):107-108
越南有一句民谣:“肥肉姜葱红对联,幡旗爆竹大粽粑。”其意思是春节到了,要为过节准备丰盛的肉菜,煮好粽粑,门口贴上大红对联,把国旗高高挂起,并让爆竹鸣响。越南人把农历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越南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全国过春节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兔年的祝福     
梁雨 《实践》2011,(2):1-1
这期《实践》,是伴着兔年的爆竹,带着浓浓的年味儿,送到读者手上的。朋友们打开杂志的时候,扑面而来的就是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送给各位的良好祝福:大家兔年好!  相似文献   

14.
2002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初九,凌晨3时,江城丹东突然响起了鞭炮声。鞭炮声越来越密集,很快就响彻全城,并一直持续到天亮。不少人家的窗户、门上都拴上了红布条。电话、手机、寻呼机都在传递着一个消息:大孤山庙门倒了,小鬼儿都跑出来了……于是全城夜半时分鞭炮齐鸣,倾城诠释我国民俗中关于爆竹由来的解释——驱鬼避邪。进而爆竹声声之中,消防部门接到了几次火警;环卫工人多清运许多垃圾;而各媒体、文化、宣传部门纷纷出动,以各种方式消除影响。  相似文献   

15.
爆竹震天响,神州春浩荡.2013农历新年如期而至,这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开局之年落实大政方针,实现良好开局,关键在做,关键在结合实际做、  相似文献   

16.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防不胜防的爆竹,呛得人透不过气来的硝烟味,不想吃又不得不吃的“转转席”。这些往年让小城花菱镇居民几多欢喜几多愁的现象,今年春节陡然减少。安县县城花菱镇这个年过得真“稳重”。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4,(1):122-122
闭门炮和开门炮 人们习惯在大年三十关门吃年夜饭之前放鞭炮,俗称“闭门炮”,这一挂一定是红色小炮,满地彩虹,然后关上大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饮酒谈笑。到了晚上12点,再放第二挂,这时要放金色的(牛皮纸)爆竹,  相似文献   

18.
龙在宇 《廉政瞭望》2014,(21):44-46
对于这样的场景,人们并不会陌生——某名贪官落马后,网络上一片沸腾,叫好声此起彼伏。在其主政过的城市,甚至还有人燃放爆竹。 然而.秦玉海却成为例外! 9月2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相似文献   

19.
辛江 《廉政瞭望》2008,(12):26-27
2008年3月16日傍晚,新疆哈密铁路局的大门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常。其间,不仅有人放起了成挂的爆竹,而且还有人老泪纵横地高呼起了口号:“感谢政府、感谢党啊!‘小玺子’终于被‘两规’了,我们的铁路终于有盼头了!”……  相似文献   

20.
有关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禁”与“放”的争议持续了多年,随着环保形势的日趋严峻,植根于人们心目中以燃放爆竹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受到很大冲击。很多民众赞成禁放烟花体现了人们的观念变革.是难得一见的进步共识,值得珍惜与褒奖。意识主导行动。不要小看了这种理念上的民意主流,民心向背比传统习俗甚至规章制度更具不可抗拒的践行力。君不见,马年前夕烟花爆竹的销售爆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