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建设企业道德伦理塑造“法人人格”形象——朱贻庭教授访谈录本刊记者谋中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如何判断它的价值?如何规范它的行为?如何体现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统一?听说专门从事企业伦理研究的上海伦理学会副会长、华东师大朱贻庭教授和上海电度...  相似文献   

2.
《今日上海》2012,(11):12-12
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5年来,上海的进展如何?据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至2011年,申城已顺利完成阶段性目标,城市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强化规划约束力,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城市病”究竟有哪些症状?该如何防治?  相似文献   

4.
“济南效应”与千百个“想不到”本刊记者丁晓璐,马永梅’96岁始,全国36个省会及计划单列城市交警掀起了学习济南同行的热潮。一个季节过去了,活动进行得怎样?效果如何?4月2日,来自上海、深圳、海口等全国36个省会及计划单列城市的交警队“头头”们欢聚京城...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时期的上海已进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在这关键时期,如何抓住机遇,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率先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束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发挥地方人大对外交往的优势,使上海人大的外事工作更好地为上海的改革发展服务?面对新课题、新使命,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3,(7):81-83
破旧立新,对于任何正在进步或渴望进步的事物来说,都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过程。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城市建设正处在“破”与“立”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扩容的需求呼唤建设规模更宏大、功能更完善的新城:另一方面,民间对保护旧城、善待历史,传承城市文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看待城市发展中的“新”与“旧”?“立新”是否必然伴随大规模的“破旧”?怎样处理好城市建设“破”与“立”的关系?厘清这些问题,才能规避“伪城市化”风险,不断提高城镇化推进的质量,使城市发展步入永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何迎接北部湾开放开发的历史机遇,实现区域合作共赢?如何加快推进全市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培植大工业、大企业的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上海支部生活》2013,(1):43-43
本刊讯(记者张蔓蔓)随着上海的城市发展,大量外来从业人员融入上海,参与上海的建设,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为企业外来从业人员搭建交流平台,2012年11月2日,徐汇区社区学院、徐汇区总工会、徐汇区斜土路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外来从业人员融入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系列研讨会:我与企业共成长”。  相似文献   

9.
2009年是上海世博会筹办的关键之年,各项筹办工作进入临战状态。上海如何充分放大世博效应,在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的同时,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优质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世博会结束,面临着转型发展巨大挑战的上海,该如何延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把营造“国际美好都市”作为目标,结合上海城市的优势和特点,卓有成效地提升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水平?近日,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一份“建设国际美好都市”的报告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如何保留与储备人才是许多企业HR管理者深感困惑的问题之一。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只是通过建立薪酬、绩效体系来完善留才和激励机制,而对于人才的储备机制仍停留在设想阶段。企业应当如何看待员工离职?又该如何进行人才储备呢?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上海乃至近代中国工业发展曾经的起源地,杨浦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迅速。发展越快,就越需要党风廉政建设同步跟进。杨浦区的党风廉政建设如何抓?还面临着哪些现实的挑战?杨浦区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相关精神要求?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近日对杨浦区委常委、纪委书记陈守正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3.
目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都有不和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点。重要的是:如何建设?  相似文献   

14.
谢会丽 《今日浙江》2013,(11):36-37
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实施仅两年,至去年12月,上海就基本完成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各项目标任务。上海的做法为我省提供了有益借鉴。成效与全国其他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相比,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五个率先"、"五个第一"的显著成效。"五个率先"主要表现在:第一,率  相似文献   

15.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拿什么集聚创新人才?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怎样更有效?引进政策是否有足够吸引力?近日,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召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专题座谈会,政协委员围绕人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协商建言。  相似文献   

16.
香港的社会管理如何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精华就在于“政府购买服务”这六个字,这不仅是香港的经验,更是不少发达的欧美国家社会管理的做法。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也在探索这种做法,但做起来并不像香港政府那么超脱,症结何在?  相似文献   

17.
《今日上海》2014,(12):10-10
一年前,上海在全国范围率先启动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时近年底,上海这项工作进展如何?经记者初步了解进展状况如下: 初步形成3大国资集团上海国际集团以浦发银行、国泰君安、中国太保为龙头,加快纵向整合力度,盘活金融和各类金融资产;国盛集团通过市场化方式,完成蔬菜集团、建材集团等企业的联合重组,盘活存量资产;上海城投集团参股绿地、光明、申通、国泰君安,成为下辖路桥、水务、环境等产业及上海中心的控股公司,专业从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18.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国正面临着新一轮"银发"浪潮,社会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越来越大。据重庆市老龄委资料显示,2009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人512.9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6.32%。老龄人口数据,比上年度增加21.27万人,增长4.3%。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年轻人在职场、生活中已压力重重,家里的父母逐年衰老,尤其是那些远在天南海北打拼、逐渐融入城市的孩子们,年迈的父母大都留守在农村,远隔千山万水,电话线的传音可以沟通亲情,却不能照顾老人们的饮食起居。伴随着中国社会几十年巨变,乡镇"八大员"、民办教师、非规范征地农转非人员如何实现"老有所养"?农村"空巢老人"急速增量如何解决保障?民间资金进入社会养老领域溃不成军缘由何在?……这些都是横在老人获得有效保障前的诸多问题。面对如此众多而具体的问题,如何实现养老"突围"?5月底,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养老服务工作调研,希冀助推国家新政迅速落实,也对全社会养老服务有所推动,真正让老人们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9.
如今提起“节能”,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但上海要完成节能硬指标面对的状况如何?有哪些具体措施?解决了哪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孙秋香何乐 《群众》2017,(14):58-60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城市像“海绵”一样有“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把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再利用造福人类。“海绵”不是一个虚化的概念,它对应着的是实实在在的景观格局;构建“海绵城市”即建立相应的水生态基础设施。作为江苏省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昆山是如何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近日本刊记者前往昆山进行了实地探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