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2年2月下旬,离开上海解放63周年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在这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的一条街道上,一家新餐厅的广告语中赫然出现了“法租界比萨”“盛大开业”的字样。  相似文献   

2.
叶莉荣 《前进论坛》2009,(10):57-57
当我打开书橱,在一捆厚厚的信札中,见到一张已经微微泛黄的信笺的时候,一段不能尘封的记忆,便清晰地出现在眼前:那是1984年,屯溪市政协和市各民主党派为庆祝建国35周年,决定联合举办屯溪市各界人士国庆书画展。  相似文献   

3.
历史记忆是一个民族或群体共有的回忆,是凝聚该族群成员的情感纽带和精神家园,也是他们获得认同和证明其族裔价值的基本要素。以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为蓝本,运用流散批评理论分析了流散民族——美国黑人的历史记忆及其对于黑人获得民族认同的重要性,指出黑人获得认同的途径是融合而非单纯的固步自封:既要保持本族历史与文化的独特性,又觅求与主流社会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4.
乐东山青水秀,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民间文化丰厚。昌化江,弯弯曲曲,穿越崇山峻岭,流淌着大自然甘甜的泉水,滋润着繁衍生息于两岸的黎民百姓,也孕育出丰富多彩的黎族传统民间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5.
细读2012年第2期《黄埔》杂志中《桂平:铭记的一段黄埔情》一文后,不禁回想起当年在黄埔军校的生活,故而记之。1937年,抗战爆发。就读于佛山南海中学的我希望能上战场、卫家园。可是当我将此事告知家中大哥时,全家人都担心会有危险而持反对意见。大哥曾多次劝阻,望我能继续学业。我只好口头保证会继续学业,暗中却瞒着家人报考了  相似文献   

6.
连日来,海峡两岸以及港澳地区各 界都在举行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的系 列活动,纪念这个对于中华民族和现代 中国有着重要意义的历史性时刻。这共 同的纪念,再一次唤醒两岸骨肉同胞共 御外侮、捍卫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尊严的 共同记忆,也再一次激发两岸中华儿女 对于和平发展、振兴中华的共同企盼。  相似文献   

7.
近日,文化部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为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共224名代表性传承人。其中,释永信作为少林功夫的代表性传承人,而传统医药方面,中国中医科学院共有17名专家被推选为中医方面的代表性传承人。在本次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中,浙江省共有16位成功入围。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沈新培、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徐朝兴、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王阿牛等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8.
陈湘  赵芳 《今日民族》2005,(6):15-17
(一)“今天我们在一起,歌唱各民族的团结,今天我们在一起,歌唱美好和谐的家园……”2005年5月25日傍晚的昆明连云宾馆,有一个云南各民族的聚会,这歌声就从那里飘出来,然后是掌声、欢笑声。记者走进聚会的大厅就被那热烈的气氛深深感染。一个个身着民族服装满脸欢笑的人们,或五六个谈笑着,或三两个搂着肩牵着手高歌着,大家都在争着讲话、抢着歌唱,似乎有太多的话要讲、有太多的欢乐要表达,有人怕自己的声音被淹没,就到台上的话筒前去讲……有的在向三台山、基诺山乡的乡长了解着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有的谈论着楚雄医药园区的建设、文山三七产业…  相似文献   

9.
《当代广西》2007,(13):22-23
在广西,被誉为“民族记忆的背影”的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不少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为了抢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5年起,我区各市开始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经专家评审后,确定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8个,其中19个项目纳入国家保护范畴。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归侨》一书的英文原作由加拿大历史学家Glen Peterson撰写,香港归侨文化人士张茂荣先生将其翻译为中文,2016年由香港生活文化基金会再版发行。原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大量中文报纸与档案等,考察了中国人海外迁移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政策的形成与实践,以及侨务政策对新中国归侨命运的影响,是研究新中国侨务政策与归侨群体、侨乡的一本重要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归侨》一书,包含了新中国初期华侨回国背景,中国对华侨形象认知的历史演变与政策制定,以及新中国侨务政策带来的深远影响等内容。该书中文版的出版与再版,体现了归侨对自身集体记忆的书写与强化,反映了归侨强烈的文化认同与集体认同。同时,此书的翻译与出版也弥补了当代中国史对归侨群体研究的不足,是归侨文化人对归侨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黄幸 《台声》2011,(6):58-59
每次提到故乡台湾,我总会想起士林。 1943年春,我从台南二中(今台南一中)考上了当时的台北帝国大学预科。那时候,预科才建校3年,在士林附近的芝山山麓下建造了木造的简易校舍,为了上学方便,我就在士林寄宿,预科毕业后又从士林乘火车去台大上课。在我的印象中,当时的士林是一个台湾本地人的小镇。士林有两条街,两旁排列着骑楼式的两层或三层楼房,有住家、店铺,所有建筑都历经久远,颇具浓郁的闽南建筑风貌。士林有着浓厚的人文风气,有文人、歌唱家,不少人会弹钢琴,会拉手风琴,有几家还是清朝举人的后代。  相似文献   

12.
大约是1958年秋,毛泽东与叶剑英、刘伯承、贺龙几位元帅,还有徐特立、林伯渠几位老人到上海,吃晚饭时把周谷城也叫了去。周谷城风尘仆仆刚一进屋,毛泽尔即拿了一本《新建设》杂忐,把周谷城拉到一间小屋里对他说:“你的逻辑论文写的很明确,要继续争鸣下去。”  相似文献   

13.
周骏羽 《前进论坛》2011,(12):43-43
大约是1958年秋,毛泽东与叶剑英、刘伯承、贺龙几位元帅,还有徐特立、林伯渠几位老人到上海,吃晚饭时把周谷城也叫了去。周谷城风尘仆仆刚一进屋,毛泽东即拿了一本《新建设》杂志,把周谷城拉到一问小屋里对他说:“你的逻辑论文写的很明确,要继续争鸣下去。”  相似文献   

14.
郭衍莹 《春秋》2012,(3):20-21
景德是我敬仰的一位老师.我们都是山东蓬莱县马格庄东村人.我们的父辈早年就都到上海谋生.所以两家一直是世交。1937年“八·一三”事变时.我家从上海的南市逃难到法租界.由当时上海的山东会馆收容.安排住在会馆旁一间小平房内.两家住得很近.来往就更密切。抗战胜利后,他来齐鲁初中教历史课.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但我们并不知...  相似文献   

15.
沐泽 《台声》2006,(7):86-87
如果你要了解一座城市,就该到它的博物馆去。在那里你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记忆。以收藏、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为使命的博物馆,是人类文化记忆与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是地域代表性文化的汇聚,在传承文明、维护文化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的博物馆曾是社会精英展示和传播知识的殿堂,曾是历史学家记录和展示城市发展历程的场所,曾被视为是城市记忆的载体。首都博物馆对身居北京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从1981年成立以来就“寄居”在国子监孔庙里的老首博其实更像是一个古老的建筑博物馆,在人们的印象里,孔庙恢弘…  相似文献   

16.
赵准胜 《前沿》2010,(1):F0002-F0002
虽然是中国青年年报的记者,但桂杰为人纯朴,毫无大记者的架势,她文笔轻灵,却直抵心灵深处,绝无娇柔之感。一如桂杰其人,这本《不会尘封的记忆——百姓生活30年》首先给人以诚实、厚重之感。  相似文献   

17.
夏莉娜 《中国人大》2014,(22):53-55
裔式娟: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感觉从1953年起,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裔式娟小组"保持了长达30多年的模范集体称号。她作为劳动模范,当选为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家在上海的裔式娟从1951年起连年当选为上海市劳模及全国劳模。记者请她谈谈从劳动模范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夏莉娜 《中国人大》2014,(23):50-52
陈舜瑶:基层代表占很大比例 记者一直特别期待着对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陈舜瑶的采访。首先目前健在的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已经为数不多。记者的特别期待还有另一层原因,陈舜瑶是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宋平的夫人。多年来,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宋平始终非常低调,多数人对他们夫妇的了解很少,甚至略显神秘。  相似文献   

19.
郭金玫 《前沿》2007,(10):240-241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把少数民族问题作为中国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纳入全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轨道,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自治的主张。本文谈及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领导者李大钊同志为解决内蒙古民族问题,开辟内蒙古地区的革命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于靖园 《小康》2011,(5):74-75
中国在防沙治沙方面位于世界领先地位。沙区那么艰苦,人们吃水都困难,还要取得那么大的治沙成绩,让世界刮目相看,没有一种精神做不到。这才是我们治沙能取得成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