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永泉 《新东方》2008,(11):20-24
一、日本政治大国的现行标准 政治大国是与经济大国、军事大国相对应的概念,其意是指在全球或地区具有较高政治地位和较大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在当今世界,人们一般把占据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在国际事务中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五个国家称为政治大国。然而,这五个政治大国就其在国际政治中地位、作用和影响而言,也并非完全相同,而是存在着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2.
"大国"概念有多维的解释.探索大国的发展之道,已成为实践向学者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规模分析是大国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视角,学术界有必要给予充分关注并加以切实运用.中国是当今全球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从一个古典东方文明大国走向现代世界文明大国,特别是怎样在超大社会实现民主政治,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在人类探索大国文明发展道路上的最大实验.中国学者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机会有条件在人类最大规模的社会实验中做出自己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3.
尹振茂 《小康》2006,(8):48-49
中国大量进口的大宗原材料价格一涨再涨,而大量出口的原材料价格却一跌再跌。国际贸易,中国的定价权在哪里?目前,中国已然陷入一个“贸易大国”与“定价小国”并存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4.
近代国际体系建立以来,大国始终占有独特的地位。特定历史时期大国的战略走向及其相互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当今大国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走向合作、协调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把世界各大国拉到了一起,大国之间不应是敌人和对手,而应是合作共赢的伙伴。各大国唯有合作、协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方能应对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正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增进大国协调共创和谐世界的伟业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2007年2月27日,伴随着股市的“黑色星期二”,中国A股以一个十年单日最大跌幅和一天蒸发万亿财富的代价取得了话语权——从美国到日本,从股市到汇市,中国的A股指数在一天之间似乎成为了全球资本市场的风向标。事实上,上证在攀上2000点后,作为联动的股票走势,投资者发现A股开始带动H股。中国崛起不仅表现在全球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还反映在资本市场的定价权上。定价权的真实意义并非鼓吹泡沫,而是对资本市场力量的展现。大国崛起背景下,A股定价权是资本市场影响力的外在表观。  相似文献   

6.
跨国并购与海外能源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并购与投资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中国企业跨国投资主要面临着大国关系的博弈、附加的经济条件、不确定的政治风险和不安定的运输线路等风险。海外能源投资与跨国并购,有利于获取战略资源,尽快融入全球生产体系,谋求战略性资源的定价权,实现国家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提升国际地位的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在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国际地位的极大跃升;然而好景不长,开罗会议后中国的大国地位开始下降并最终丧失。本文通过对1941-1945年中国大国地位得而复失历史演变的原因剖析,认为这一时期中国在反法西斯阵营中所拥有的"大国"资格是一种特殊的"战时大国",与之相对应的国际地位是一种特殊的"战时大国地位",中国要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傲立于世界舞台,必须以强大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后盾。  相似文献   

8.
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离不开对“大国小农”国情和农情的关注。“大国小农”与实现乡村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矛盾,须立足乡村发展实际使其实现“大国中农”的升级。结合农民群体发挥的中坚作用和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来看,“大国中农”无疑是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现实选择。深剖“大国小农”与乡村共同富裕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厘清实现乡村共同富裕所面临的市场失灵和政府不足的困境,可以为建构“大国中农”理论和实践范式提供靶向基础。基于“大国中农”的价值意义和“大国小农”的现实困境,以增权赋能为指导思路建构理论范式,以内外融合为指导思路建构实践范式,无疑是以“大国中农”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取得的成绩令世人震惊。但是,在国人为之欢呼雀跃之时,有必要对中国的现实国情特征进行整体把握,中国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而是经济大国。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大国经济的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只有改变这种现状才能使中国由"大国经济"向"经济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0.
刘得手 《人民论坛》2023,(21):76-81
近年来,美国以同盟体系、伙伴关系为依托,积极推行“小圈子”外交。“小圈子”外交是指美国推动下的三个及以上国家为赢得大国竞争而进行的合作。美国“小圈子”外交的实质是美国维护其全球领导地位的工具,服务于美国界定的国家利益。美国推行的“小圈子”外交,对内控制盟友,对外打压竞争对手,以合作之名行对抗之实,危害全球治理,导致地区安全局势紧张、动荡。“小圈子”解决不了全球面临的“大挑战”,“小集团”适应不了当今世界的“大变局”。只有避免大国竞争的陷阱,跳出“国强必霸”的惯性思维,才能打破“小圈子”外交的桎梏,切实加强多边合作,走合作共赢之路。  相似文献   

11.
章娟 《长白学刊》2008,(4):154-154
20世纪末以来,国际社会发生的多方面变化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全球政治的时代已经来临。不管现实主义如何雄辩的宣称国家政治仍然是大国政治,国际体系运行仍然是基于大国价值分配结构,全球政治的特征都在政治主体、政治议程、政治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而以全球共同利益、全球价值、全球合作等为主题的全球政治对国际政治实现了全面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薛涌 《同舟共进》2011,(4):11-13
中国是在中年时代做着青春期的大国梦,而对衰老的来临之快,缺乏足够的警觉。中国不能一味地谈崛起,还必须为衰落作准备。衰落如同人之进入老年,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气候治理这样一个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问题中谈形象塑造,与中国能否在国际社会中获得大国形象有着必然联系。中国应在气候治理事务中努力塑造承担责任、客观公正、积极推动和扶助贫弱的形象。而这其中,中国将会面对来自结构、行动和话语三方面的困难。为克服困难,在相关问题领域塑造良好形象,中国应采取行动与话语相结合等多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有关"全球治理"的重大贡献,是维护全人类利益的重大精神成果,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中国重合作、守信用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各种各样的高峰论坛接踵而至,笔者也有幸多次聆听国内一流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和铿锵之声。在人民大学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业内专家开始谋划中国金融崛起之路;在北京大学“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高官名家纷纷点拨“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展望大国经济适逢快速崛起的良机,中国或许将很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或许十年后经济总量就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相似文献   

16.
温润敦厚的笑容,展现着的是一种人生历练;不疾不徐的言语,透露,的是一种人到中年的成熟与稳重。然而,当话题切入到服装版型设计之时,上海180度服装学院院长朱盂清双眸即刻闪烁着光彩。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了20年,也苦苦追寻了20年,朱孟清的心灵深处有一个不灭的理想:让中国由服装生产大国迈向自主设计制造大国。这一理想如影随形般盘亘于朱孟清教授脑海之中。也就是这一理想促使全球唯一科学的一版打出的数字制版技术在中国诞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南方”的浮现,国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也在蓬勃兴起,并且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全球南方”研究的兴起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多个领域,既专注于国家间关系的变化,又拓展了社会间关系研究的视角,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人文社会科学已有的思维定式,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生产和理论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全球南方”的浮现实际上正在改变大国兴衰的历史条件,对基于美西方历史经验的国际关系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直接触及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问题。对正在兴起中的“全球南方”研究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评价,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潘卫东 《理论月刊》2003,2(1):32-34
邓小平的大国风范思想是邓小平国家形象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邓小平大国风范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树立大国形象、体现大国风范应坚持的原则,以及邓小平大国风范思想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对邓小平的大国风范思想进行了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19.
拉美地区以辽阔的疆域、充裕的资源禀赋、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独特的地理区位,以及在全球和地区治理中的活跃姿态,成为全球战略价值较高的区域。历史、地缘和现实等因素,加之地区内部政治生态复杂化,让拉美再次成为大国关注和博弈之地。中国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与拉美的合作日益密切,引发有关国家的无端猜忌和恶意挑拨。我们坚信,一贯秉持正确义利观、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的中国,过去没有殖民他国的历史,今天和未来也绝不会走"强国必霸"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周琼 《人民公安》2008,(16):4-9
在奥运的舞台上.在全世界目光的聚焦中,政府、文化、公民……中国的各个层面都展示出一派大国风范。一次登场便让世界惊艳,随之而来的,是大国余韵悠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