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3月5日,是党中央、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日,距今已整整40周年。 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当今的青少年也许还不大清楚。他是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名普通战士,他具有“憎恨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他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思想,曾教育激励了—代人。记得在那个年代里,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学习雷锋,好人好事大量涌现。我也曾是那个年代的解放军战士,对他  相似文献   

2.
这个季节     
这是一个飘渺的季节燕子已远去他乡我的心还在塔里木那里棉海泛银稻谷飘香一望无际的思索让这个季节打扮得雪白金黄那个戴白帽的小伙可是我四川老乡他在田野里把这个季节收藏这个季节我的老乡是辛勤的燕子在他乡的土地里劳作不知疲劳夕阳早已西下捡拾着最后一朵棉花这个季节沙漠和绿洲谱写了拓荒者的歌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号角在这个季节吹响共同建设中你可认识我无数个老乡这个季节@郭长征~~  相似文献   

3.
我有弟弟     
我从没有想过如此不起眼的一件小事情,竟会让弟弟对我感激至今,甚至牺牲自己上学的机会打工挣钱供我读书。弟弟虽不善言辞,却始终用行动证明了他对我的关爱。今天,在弟弟婚礼的宴席上,我听完弟弟讲述的那个冬天里的故事,回想起这十几年里,弟弟为我所做的一切,忍不住泪流满面……我的家在一个偏僻的山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我3岁的时候,妈妈生下了我的弟弟。打他出生那一天起,我一直很讨厌他,因为在农村,儿子是用来养老的,而女儿却是替人家养的,因此,父母总是特别宠他,给他买这个买那个,这让我心里特别嫉妒。虽然我很讨厌他,但…  相似文献   

4.
在西南交大校园里,人们经常会遇见一位身形清瘦、佝偻着背走路的老人.他是一位喉癌患者,七年前在因做手术住院时说过:"只要醒着,我不是想电气化铁路就是想诗词歌赋,有时候做梦都是这样,没有时间想死亡."这是一句震惊了全校师生的话,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5.
贺捷生 《新湘评论》2012,(22):51-53
苍山如海。站在他早年生活的院落,我仰起头,像仰望父亲那样仰望他。春阳洒在他深色的皮肤上,泛出凝重而幽美的光芒,这使他更显得坚毅,沉勇,历经沧桑,仿佛通体都是用意志铸造的。那清癯的脸,高耸的额头,深邃明亮如星星镶嵌在夜空的眼睛,一如从前,让我怀疑这不是一尊铜像,而是那个活生生的人。憋在嗓子眼里的呼唤,差点就要当众喊出来。...  相似文献   

6.
今年42岁的李志辉是石家庄市合作路派出所一名普通的“片儿警”,分管两个社区的治安工作,认识他的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小小辉”。10月28日,他荣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光荣称号。群众在你心里有多重,你在群众心里就有多重。“小小辉”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在群众的眼里,“小小辉”是个大好人,是个贴心人,是那个自己遇到事儿第一时间就想起来的人。  相似文献   

7.
程虹 《世纪桥》2005,(12):44-46
“我们的王成,是毛泽东的战士, 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他的豪迈气概从哪里来, 因为他,对朝鲜人民无限的爱, 对侵略者切齿的恨,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 有千千万万个王成, 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和光荣” 这首《歌唱英雄王成》的朗诵诗,出自于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 故事片《英雄儿女》。由此,让几代人牢牢记住了那个喊出“……再近一点, 向我这儿打,别顾我,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英雄战士——“王成”。 “王成”是谁?“王成”的原型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22、风趣而真诚的爸爸听老人们讲过这样一段往事:当年,爸爸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同战士们在一起,与他们接触,和他们谈话拉家常。他一会儿问这个战士是什么地方的人,一会儿问那个战士是什么时候参加队伍的,再问家里还有什么人……他和战士们说得贴心、打得火热。因为爸爸那时常爱穿便服,人们都觉得爸爸随和,有的战士看爸爸身材高大、魁梧、有力气,又不认识他,便认为爸爸是个老百姓,是个民伫。一次行军,他走在战士们中间,有一个战士走累了,就对爸爸说:“你帮我扛会儿枪吧”爸爸冲他笑笑答应了。把战…  相似文献   

9.
石顺义创作《父老乡亲》这首歌的词作者是空政歌舞团的创作员、著名词作家石顺义。几十年来,他写了近百首军旅歌曲,在军营里,没有几个官兵能叫出他的名字,可官兵们谁都会唱他的歌:《说句心里话》、《父老乡亲》、《一二三四歌》、《兵哥哥》......石顺义歌词创作主题就是战士,他唱战士,颂战士,是因为他就是一个战士,一个兵。石顺义是伴随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0.
初卓 《世纪桥》2003,(1):24-26
在60年代初期,一个普通的战士——雷锋,走进了千家万户,传遍共和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牢牢地记印在了亿万人民的脑海里,他用22岁短暂的生命,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雷锋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兵,人们从他感人的先进事迹中,领悟到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风尚,体察到了一个人民战士的赤胆忠诚。他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全  相似文献   

11.
陆青剑 《当代贵州》2022,(45):46-47
<正>从桐梓到贵阳再到北京,从一个普通的小镇青年到知名导演,饶晓志自身独特的气质,引领他义无反顾地奔跑在影视剧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在饶晓志的镜头里总是想让更多人记住“贵州”这个符号,通过电影传播贵州形象,这是他对家乡的特别情感。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写自己的历史。每个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都应好好的想一想.怎样来写自己的历史。……我要永远保持自己历史鲜红的颜色。──摘自雷锋日记—用自留外日记在沈阳,在辽宁的每个城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每个连队里,人们都在少合着一个普通战士的名字——雷锋。这位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解放军某部班长,正当生命火花四射的时刻,竟与世永诀了。他的整个生命还不到22年,可是,他却给人们留下了一部鲜红鲜红的历史。雷锋——这个贫苦农民的儿子,从小生活在非人的极端贫困和饥饿里,直到解放,他…  相似文献   

13.
王永春 《党史文汇》2003,(10):37-39
参军人民解放军离休干部卫小堂,牧童从军、英勇杀敌、屡立战功,是名扬华夏的人民英雄,曾经光荣地出席新中国首届政治协商会议,并且是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卫小堂,山西晋城横岭村人。提起参加八路军,他就不禁回想起自己两次报名参军的难忘经历。那是1944年8月间的一天,他听说附近村里来了八路军,就偷偷地跑去报名参军。到了部队驻地门口,一个大高个子战士在站岗,小堂提出自己要求参军的愿望,那个战士二话没说,就把他带进屋里去。只见屋里坐着一位干部,那个战士喊了声“牛连长”,报告了他的来意就走了。这个牛连长倒挺和气,就是说话要刨根究底…  相似文献   

14.
李伶 《湘潮》2007,(11)
他是我军首次授衔的将军中唯一的一位外国人,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位双重军籍、双重党籍的"双籍将军"。他是国际主义战士的杰出代表,也是中越友谊的传奇纽带。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他在弥留之际曾这样说:"我这一生,对得起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却对不起我心目中的那个中国女人。"他的半身铜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5.
倘若不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大约不会如此深切地体会人们为什么那样发自内心地推崇他、爱戴他,称他为那个时代独一无二的巨人。马雅可夫斯基在诗里说过“倾倒世界,像倾倒一只酒杯”。这个人真的是把当时那个世界颠倒过来了,而且,看起来是那样从容,那样举重若轻。这个人是邓公小平。那是一个沉闷得令人窒息的年代。人们在温饱线上下,按照一个模式靠着十多种票证过了十几年。几乎每个人都固定在一个职业上,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看一样的戏。不许读指定以外的书,听指定以外的广播,想指定以外的事情。一个聪明、勤劳、充满生机的民族变得呆…  相似文献   

16.
田纪云曾担任多年的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共和国的经济工作,是人民信赖的好总理。他出身农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是从一名普通战士一步一步成长为国务院副总理的。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有三次人生拐点令他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7.
一技在身     
崔鹤同 《求贤》2009,(7):50-50
1962年10月,一个男孩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一个贫困家庭里。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十年文革”的打打杀杀中度过的。与同年代人一样,1978年高中毕业的他并没有学到多少文化知识。但虽然生长在那个“荒漠化”的年代,他比他周围的同龄人还是要幸运得多,他有一位知书达理的母亲。在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极度匮乏的岁月里,母亲经常告诫他们兄妹三人,“人不怕穷,怕的是没有本领。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男孩便把母亲的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  相似文献   

18.
文辉 《党史文苑》2007,(5):15-17
田纪云曾担任多年的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共和国的经济工作.是人民信赖的好总理。他出身农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是从一名普通战士一步一步成长为国务院副总理的。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有三次人生拐点令他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9.
贺捷生 《学习导报》2012,(22):51-53
苍山如海。站在他早年生活的院落,我仰起头,像仰望父亲那样仰望他。春阳洒在他深色的皮肤上,泛出凝重而幽美的光芒,这使他更显得坚毅,沉勇,历经沧桑,仿佛通体都是用意志铸造的。那清癯的脸,高耸的额头,深邃明亮如星星镶嵌在夜空的眼睛,一如从前,让我怀疑这不是一尊铜像,而是那个活生生的人。憋在嗓子眼里的呼唤,差点就要当众喊出来。 共和国十大元帅,九位是南方人,只有徐向前一个生在北方。来到山西,我不能不到五台山下他的故乡去看他,去看曾经哺育他的山川、河流、田野和村庄,看他住过的被松明火和桐油灯熏黑的屋子。临行前,我在太原的花店精心挑选了一只花篮。  相似文献   

20.
今年,农九师一六一团退休职工张成山已经是73岁的老人了,1962年6月,他和他的战友们高唱着"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的战歌,一路来到了现在的农九师一六一团,当年的他23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那个年代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发生在那个年代的故事,却历久弥新,并让我们一次次因为感动和震撼而泪如泉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