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开创了从意义到形式的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思路,这不但体现在下卷的"表达论",而且贯穿全书的始终.该书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建立了六大语法范畴系统:动词时态系统、句子功能系统、句子语气系统、语义角色系统、语义范畴系统以及语义关联系统,这是吕叔湘语法研究的核心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汉语语义语法理论才得以长足的发展.本文全面阐述了汉语语义语法的理论思想,指出它的理论核心是:强调形式与意义的的双向研究,特别是强化了语义范畴、语义角色和语义关联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反义词共现构式"X的Y的"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独特的一种语言现象。基于语料库对该构式的组构成分、句法特征及语义进行详细描写和分析,可以发现进入该构式的可变量"X"和"Y"主要是反义形容词、动词、名词和代词;该构式在句中主要充当主语、定语、宾语等句法成分;该构式有加合义、周遍义和选择义三种语义。加合义是该构式的基本义,周遍义是"部分代整体"转喻作用的结果,选择义则受句法环境压制使然。  相似文献   

3.
连A带B"、"又A又B"和"一边A一边B"三种近义格式在形式、语义、语用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形式上,除音节的对称性和AB语法单位的不同外,三种格式A、B对动词性、形容词性、名词性成分的接纳所呈现的阶梯状分布差异,直接导致了三者句法功能的倾向以及格式义丰富性的差异。在语义上,前两种格式AB的概念关系关联度越高,越容易进入格式,后一种则相反;三种格式内部逻辑语义关系除都存在并列、顺承外,还都有着各自的特性。在语用上,"连A带B"和"又A又B"多表主客观的融合,而"一边A一边B"只表客观描写;三者焦点信息也不同:"连A带B"在A上,"一边A一边B"在B上,而"又A又B"的则在AB共同构成的语用意义上。  相似文献   

4.
徐东 《中国公证》2005,(12):39-43
一、证明与公证证明 何为"证明"?从文字学上解释,"证"古字写作"證",有"证实"、"证据"的含义,"明",日月为"明",有"明亮"、"明白"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雅各布森的"诗歌语法"既是诗歌理论,又是批评实践,它有别于人文主义的诗歌研究,通过诗歌的语法分析,从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的层面上重新诠释文学作品的意义生成问题.雅各布森对普希金的两首抒情诗的分析表明,诗歌中的语法具有独特的魅力:对立的语法范畴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架构起了诗歌的结构,而且还负载着诗歌的语义阐释.因此,"诗歌语法"理论与实践表达的是作为语言学家的雅各布森对于文学科学的诉求,拓展了诗歌、语言和文学批评等相关领域的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6.
试论现代汉语核心句的句义结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语法研究的一个有顶组成部分,句义结构的类型研究必须要遵循语形语义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本根据区别性语义特征将现代汉语基础表义结构分为属性,方们,领属,识别,感知,自身动作,涉客动作等七小类,并采用谓词逻辑对各小类基础表义结构的内部语义配置式进行描写,指出现代汉语句子的语义成分是一个逐层概括的层级系统,现代汉语核心锯的语义结构有五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7.
话说结构的探讨可追溯到维尔的"起始-目的"说。甲柏连孜首先就汉语事实提出"心理主语-心理谓语"结构,并且是三个平面理论的初创者。为反对模仿"主-谓"框架,陈承泽曾提出"标语-说明语"框架。直到霍凯特讨论了英语和汉语中的话题现象,赵元任受其启迪才主张汉语主-谓的语法意义是话题-说明。李纳等依据类型说提出汉语是话题凸显型语言,刘宏谟则依据海外汉语教学实践提出"引-申"分析法。汉语有S、T、V、O四个基本句法成分的观点,既损坏了传统语法系统的自恰性,又拆散了话说结构自身的匹配性。本文基于"名词牵头说"和话题语-说明语的匹配关系,提出了"范畴系统+匹配框架"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动补情态否定构式"V不C"表示"不可能","不"字否定构式"不VC"表示"能而不做"。二者的成因都是概念整合,但类型不同。前者是由具有因果相关性的两个事件前后相接"截搭"而成,后者是由表示"未然"否定的"不X"和表示"致使"义的"VC"构式"糅合"而成。情态否定构式具有致事的施动性和言者的预期性的语义特点,"不"字否定构式具有致事对变化的意志性和致事对变化的可控性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格式“…本来就…”,在句法、语义、语用平面[1 ] 上有它自身的特点 :“本来”在语义上前后形成对比 ,“就”附载着“顺承或递进”的语义特征 ,整个格式则包含了“前后对比 ,顺承或递进”的语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朱德熙先生是国内外著名语言学家,他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有着突出的成就,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为建立我国的现代语法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朱先生发表(出版)了大量的有关汉语语法研究的论著,其中可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论文集,1980年5月第1版)、《语法讲义》(1982年9月第1版)和《语法答问》(1985年7月第1版)三本专著为代表。如果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主要是试图探索一种新的切合汉语语法研究的方法来分别描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盗"椟"含"珠"     
保安偷了"天价"电脑犯罪嫌疑人王某是宁波市一家知名服装企业的保安,职责本来就是保卫企业的财产安全,可总嫌钱赚得慢的王某却打起了企业财产的歪主意.  相似文献   

14.
吴锡民 《金陵法律评论》2004,(1):104-107,128
陈思和先生提出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世界性因素"的看法,对外来影响之"接受"的主流观念和方法形成了"颠覆性"挑战.然在本文的"误读"视域里,世界范围的文学与具有"世界性因素"的文学是有着明显区别的;确认"世界性因素"最顶级的平行关键词也许分别是:"先进性"、"同步"与"反响";将本土东西置于"他者"(Others)反应(而不是反映)的视野中来加以检视恐怕平等对话会有"质"的飞跃;锁定作家创作活动的"重力场"(弱作用)兴许不失为某些"影响"事实依据之困窘的合理解释;只要有利于我们自身文学的必然王国健康地向文学的自由王国迈进,就甭管张三李四来路的"比重"的如何.  相似文献   

15.
Youth are known to be that part of the population that are most receptive to things new. The current preferences of youth very frequently become the standards of tomorrow. On the basis of this fact alone, we can say that the study of youth's tastes has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This also applies to tastes in music.1  相似文献   

16.
17.
"刑"字的本义为残害肢体的肉刑,后来引申泛指刑罚."灋"字的本义是在神判之后令其离去、离开,亦即放逐."聿"、"律"本为一字,"聿"字有区分之义,引申为界限、标准等义,"律"字因此而被用为音律、法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立案与侦查的关系——关于初查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思平 《政法学刊》2001,18(6):48-49
我国侦查部门一直以来是采用先立案后侦查的提起侦查方式。然而,执法实践证明,一切侦查活动都必须在立案之后才能进行是不可能的。立案不能作为提起侦查的条件,提起侦查的条件应概括为侦查主体获得犯罪线索之后,只要认为有可能存在犯罪事实时,就可以提起侦查。立案则可以在侦查的任何一个阶段,它标志着要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自力救济,还是权利滥用?——评微软“黑屏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软对中国实施WGA和OGA计划,对使用盗版软件的用户采取了电脑黑屏和提醒标记的警告,此举引起各界的强烈反应.微软实施"黑屏计划"在技术上涉嫌窃取家庭用户隐私,妨害到个人安全和社会稳定,从法律上看不属于自力救济而是对知识产权的滥用.社会各方都应冷静思考,针对类似事件提出妥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牛皮癣”     
我说:“拿上照相机,出去走走。”妻子问:“拍什么?”“我想写一篇文章……”“写文章还要配照片?”“不拍照片,人们会不相信的。”“不至于吧……”“不!这次如果不配照片,人们肯定不信。”妻子拿上照相机,半信半疑地跟着我往外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