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规的法律适用是高校治理及其纠纷解决中的重要问题。"单一基本权利观"下的校规治理论扭曲了教师、高校、学生与公权力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误读了法律保留原则,也造成了校规治理范围的混沌状态。校规自治的核心在于寻求成员权利保护和学术自由保障之间的平衡。国家法与校规之间不构成上下位法的关系,校规具有填补国家法空白的功能,同时在特定情形下,亦可突破国家法的桎梏。从校规正当性的本源出发,司法审查应当建构组织标准、程序标准与实体标准的多维审查体系。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规在依法治校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不合理校规对大学生的处罚事件频上法庭。本文试图通过人权角度分析当前大学生处罚中权利所受之侵犯,并对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和高校校规做出说明。  相似文献   

3.
诚实信用是法治原则,也是道德原则,是人们之间一切交往的基础和保障。有之,则交往顺畅,反之,则交往受阻。下面案例中这对男女的欲再婚交往历程再一次证明了这个规律。他们拥有硕士学位和惹人羡慕的职业,算是社会精英分子,以他们的年龄和经历看,也不是不懂世事,但却依然使自己陷入麻烦。不得解脱,继而相互辱骂和威胁恐吓。这究竟是为什么?本文想拟通过分析案情,研究原因,寻求方法,以期为他们解除困境,为人们之间避免和减少矛盾、和谐交往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婚姻问题之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海峡两岸婚姻现状自1987年11月以来,海峡两岸人民交往终因开放探亲而揭开序幕,随之而来的两岸人民之间的通婚也逐年增多,且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福建省和上海市,在历史上与台湾曾有过密切联系和频繁交往,去台人员所占比例较高,故而与台湾居民之间通婚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制定校规程序的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针对高校校规制定程序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制定校规的实际情况,对校规制定程序规范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法制与经济》2001,(2):40-40
编辑同志:我是个农村娃,为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我付出了很多心血。1999年我如愿以偿,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读大学期间,我虽然有些顽皮,但学习还是努力的。成绩虽算不上很好,但也不算太差。没有想到的是,不久前,学校以我学习成绩不好、违反校规谈恋爱并经常滋事为由,勒令我退学。其实,我哪里经常滋事,这完全是老师对我有成见。对这种处理决定,我气愤不已,  相似文献   

7.
跨区域协作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构想罗江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跨区域的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省际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交往也日益增多。在大流动、大交往的同时,跨区域的犯罪也大量发生。而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检察机关在侦办跨区域案件中协作配合不够等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规的违宪审查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胡肖华  徐靖 《法律科学》2005,23(2):20-26
我国高校虽然不具有行政机关的资格 ,但法律赋予它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权 ,所以 ,我国高校校规是一种自治规章 ,属于抽象行政行为。大学生是国家的普通公民 ,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 ,但现行司法体制在处理高校校规侵犯大学生宪法权利的行为时存在许多缺憾。为使高校管理法治化 ,高校校规必须接受违宪审查。法院在审查校规合宪性时应遵循一些原则 ,诸如法层级效力规则、校规合宪性推定规则、禁止歧视对等规则等  相似文献   

9.
文化传播:模式及其过程谢建明一可以这样肯定,自从有了文化,有了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接触,就出现了文化的传播。远古时代,原始人征服自然以及抵御外敌入侵,都需要进行信息传播,甚至,一个新的生命诞生,其首要任务是逐渐接受识别氏族图腾和领地界标以及...  相似文献   

10.
罚款是一种行政处罚手段。高校是否有权对学生进行罚款?校规校纪中的罚款条文是否合法?高校的自主权是否体现为自主的制定罚款的校规校纪?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校规”。校规是各所学校的内部规章制度,其内容包括师生的仪容、出勤情况、禁带物品说明、室内行为、公共场所行为等,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12.
贺琛 《江淮法治》2010,(22):24-24
近日,南京市一所重点中学在家长会上颁布了新校规:学生平时不准看电视.周末在家不准看湖南卫视,建议看中央2、9、10频道;并要求家长协同推行。此则新闻一出,舆论大众皆哗然,尔后责怪校方之举荒谬者有之,批评湖南卫视低俗者有之。应该说,教育领域中传统应试教育之僵化可谓渊源长久,并饱受苛责,致使该中学禁令一经面世就被推至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3.
《律师世界》1994年第1期刊登了林德华同志《彩礼返还纠纷应认定为附条件赠与》一文(以下简称“林文”)。对作者在该文中主张的观点笔者持有不同看法。彩礼返还纠纷不应认定为附条件赠与。主要理由是:1、从事实看,林文所概括的情况与事实不符。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男女双方在结婚前除了单纯的感情交往外,或多或少都在男女双方及其家庭间有一些物质交往。在交往中,并非林文所归纳的以婚约的形式由一方给另一方一定数量的彩礼,而是多种情况的并存:既有借“看门头”、“过礼”等陋俗索要或收取一方财物;也有基于感情或礼…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价值的失落与复归——师生关系的社会学解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当代社会学家剖析现代生活、反思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迷失、探询生活本真意义的一个重要视角。师生交往是教育实践范畴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学校教育价值的根本体现,也是实现这一价值的重要途径。对师生交往的历史与范式的不断探询,其意义不单单在于能够对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不同时期的水平作出生动的揭示,还在于通过对真实、普遍的师生交往的审视和质疑,能够有效地折射出支撑这一关系的磐基,因此,它是评判教育发展与革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动教育变革与发展,民国时期教育家之间频繁交往、相互合作,形成了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不仅体现在公共教育事务的互援互助、群策群力,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关心提携、情感交流,由此建立和保持着较为紧密的人际关系,形成了广泛而复杂的教育交往网络。就交往类型而言,民国教育家的交往活动概括起来可分为地缘交往、学缘交往、志缘交往三种。相较于地缘交往、学缘交往,教育家之间基于共同教育志趣的志缘交往更具持久性。教育家的教育交往网络也并非封闭、排外的,而是开放、包容的。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及教育研究的深化,教育家的交往活动由以地缘交往、学缘交往为主,逐渐向崇尚志缘交往转变,志缘交往成为民国教育家积累学术资本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所美国著名的军事学院,它有着150多年的历史,有着传承了150多年的严格校规,许多著名的军官在这所严格的校规中诞生,并走上战场,取得了卓越的战功.这个军事学院不是西点军校,而是堡垒军事学院.  相似文献   

17.
信莲 《政府法制》2012,(29):43-43
美国5年级小学生泰勒为了和父亲一起去听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而逃课。不过他完全不必为自己违反校规的行为担心,因为奥巴马亲自为他写了一张请假条。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规是高等学校公共权力行使的重要依据,是现代大学治理的介质文本,在法律地位上可类同于"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校规亦法",法律性与"准"法律性是校规可被司法适用的规范内核。校规的司法适用以附带性审查为前提,司法审判机关有权选择适用合法的高校校规作为相应教育行政诉讼案件审理之"参考"。在校规司法适用过程中,国家司法监督权对校内自主管理权应保持必要尊让;惟其如此,方能实现校内管理秩序的良性和谐。  相似文献   

19.
成都盐道街中学针对仞高中阶段的学生礼仪教育规定,初高中的学生异性交往设定文明交往的距离。异性同学的交往距离一般为0.8米——1米,低于50厘米算亲密交往。对异性之间在公共场所交往距离低于50厘米的,老师会对学生提出批评,情节严重的还要处分。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着漫长的历史,跨文化交往是这一发展过程的最高形式.受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跨文化交往形成了多种模式.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对这种多元化模式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模式也反映了各自的价值观.跨文化交往既要推进本文化的发展,维护本文化的价值观,同时还应该在交往过程中努力创造新的、为所有交往参与者所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即普世性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应该以维护、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为目的,以和平、平等、协商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