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龚锐 《思想战线》2002,28(6):57-61
西双版纳特定文化社区中的基诺族、哈尼族、傣族,在节日中形成的族际交往关系和消费文化颇有特色,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审视这三个少数民族在节日消费流变过程,可以看出节日消费反映了少数民族文明化和社会化的成果,体现了文化与社会环境对人的教化和塑模作用。  相似文献   

2.
哈尼族梯田文化的内涵、成因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4):105-109
哈尼族梯田文化是哀牢山地区哈尼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以梯田为主要物质载体、以梯田生产生活为核心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其内涵丰厚、独特,其成因有特定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因素,其特点可概括为"历史悠久、内涵丰厚,分布广袤、景观壮丽,天人合一、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金文 《今日民族》2006,(12):14-16
智慧超群的长者哈尼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文化遗产积淀丰厚。但因为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哈尼文化的传承依赖于口耳相继、言传身教,在这个过程中,“摩批”(宗教祭司)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功不可没。“摩批”是哈尼语音译,意为“智慧超群的长者”(  相似文献   

4.
计志宏 《前沿》2011,(4):132-134
哈尼族传统节日文化对增强哈尼族自身的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哈尼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受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外来文化的融合、保护措施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哈尼族文化的传承遇到了断裂的危险。因此,必须针对哈尼族自身的状况,自主创新,为传统节日注入新质,从而实现哈尼族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卢鹏 《今日民族》2013,(2):14-16
竹子在哈尼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竹笋被用来制作成各种菜肴,竹虫是招待贵客的美味;各种竹器是哈尼人生产生活及祭祀活动中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韦丹辉 《八桂侨刊》2021,(4):60-67,59
以浙江省青田侨乡为例,从三个不同阶段总结了青田人移民以及青田移民对故乡文化的影响.早期青田移民更多是为侨乡带回来自外乡的物资.改革开放以来,青田人移民与侨乡文化发展显示出双向式互动发展的趋势.侨乡文化的当代变化可对如何应对以华侨回流、华侨回归创业为主旋律的时代变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青年与社会互动的发展是政权过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社会管理方式变迁而产生的互动依赖性行为的过程。近百年历史变迁中的中国青年与社会互动的历程主要分三个阶段,分别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近30年、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近30年和改革开放以后的40多年。青年与社会互动的内在逻辑体现为青年社会化、青年组织化和青年的"非青年化"。正确认识青年与社会的关系、青年与社会互动的逻辑,从向度、深度和广度三个维度实现我国青年发展与社会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朝霞 《今日民族》2004,(1):37-43
甲寅乡位于红河县境东部,是个隐藏在好山、好水怀抱中的哈尼族山乡。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叫“假玉”的人在放牧中走失了牛群,四处寻找都没有找到,终于有一天他在一个山好、水好、气候温和的地方找到了走失数天的牛群,从此,他在这里安了家,并用“假玉”来命名这里,由于哈尼口音的原因,后人便写成了“甲寅”。来到甲寅,凡是六十来岁以上的老人都能给你讲这个传说。甲寅距县城迤萨37公里,占地面积87平方公里,辖6个村委会,41个自然村,总人口24196人,境内居住着哈尼族、彝族、汉族、瑶族四种民族,哈尼族占85%,甲寅因此被称为全国最大的哈尼族山…  相似文献   

9.
构建历史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良性互动——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献宁  杜艳华 《人民论坛》2011,(11):188-189
发展文化产业有赖于文化资源,离不开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着力构建历史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引导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并以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二者间的良性循环、滚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阐释广西侨乡文化和华侨华人文化的含义入手,探讨了两者的互动。所谓广西侨乡文化与华侨华人文化的互动,是指广西侨乡文化对海外华侨华人及其社会的影响,以及华侨华人文化对广西民众及其社会的影响。广西侨乡文化与华侨华人文化互动的主要内容,就其作为各自发挥影响的精神力量而言,主要表现在观念形态、心理特征、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其中广西侨乡文化对华人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成份包括:革命斗争传统、乡土意识、家庭观念和宗教信仰;而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对广西社会产生影响的是商品意识,以及华侨华人文化中所吸收的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1.
汉傣之间:阿昌族的民族认同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昌族从明清以来就深受周围处于强势地位的汉族和傣族文化的影响,其社会发展基本上就是这种情况的结果。从地理位置来看,阿昌族正好处于汉族和傣族之间的缓冲地带或直接被其所包围,因此与周边的汉族和傣族之间既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也有婚姻关系的存在。在族群认同的过程中阿昌族容纳了汉、傣等民族的新鲜血液,形成了典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民族共生格局。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光 《思想战线》2004,30(1):125-130
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但民族关系仍然紧张,以矛盾冲突为主的汉匈民族关系、汉越民族关系构成了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主要方面和基本内容,而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却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为汉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3.
族群与社会文化互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族群划分以族群认同为基础 ,族群认同又以其共同的历史记忆和语言、宗教信仰及习俗文化等因素为基础 ;族群边界的扩延与缩小 ,取决于族群文化张力大小所导致的族群关系的变动。换言之 ,族群、社会与文化实际上构成的是一种动态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羌族与白马藏人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振明 《思想战线》2000,26(5):39-41
羌族与白马藏人源于古代同源的羌族和氐族,是两支地域相邻且文化相近的族体.其文化的相近主要表现在生计、生活、宗教、习俗等方面,但由于历史原因,两种文化也存在一些差异,羌族受汉化较深,农耕业较先进;白马藏人多受藏文化影响,农业生产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以来独龙族调查研究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志英  闵红云 《思想战线》2004,30(3):131-136
20世纪50年代初,党和政府派出了工作组深入怒江独龙族地区,对独龙族进行全面调查。至20世纪末,我国众多专家学者更加关注独龙族研究,多次深入独龙江地区,对独龙族展开各种专题的研究,撰写、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研究成果。今后的研究应从多学科、系统性入手,注重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创新,研究视野的开拓。  相似文献   

16.
明清两朝出于政治、军事之考虑,在贵州先后多次实施大规模屯政,留戍军士,设置屯堡,守卫边防,以纾民力,形成屯堡与当地"夷寨"同处共生的地域格局.时因背景特殊,屯堡设置大多兼具防范"夷族"叛乱之功能,故在屯堡族群与"夷寨"族群之间人为筑起了一道隔离藩篱,阻隔着彼此的交往与联系.在隔离的历史环境下,族群内部产生了文化认同的基础和动力,并促成各自内生起顽强守护生存边界的强烈意识.在历史有限的互动中,融而未合,保持了鲜明的文化个性,折射出适时"隔离"有利于族群文化个性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史实.  相似文献   

17.
试论明清之际的贵州民族社会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是贵州社会发生变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贵州民族地区开始并在总体上逐步完成了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的社会转型。经济上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及商品经济的渗透和冲击,政治上从土司缺席的崩溃到流官体制的确立的“改土归流”,是促成这一社会变革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考古人类学的族属研究注重考古学文化问题,其关健在于理解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中人群集团的历史真实。应用"族群边界"的族群认同理论中的"情境族群"和"根基小族群"概念分析河套阴山地区北方民族遗存的族属问题,关注族群的构建过程,可以建立某种识别判断"根基小族群"性质遗存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苗瑶民族的"祭鬼"与古代汉族的血祭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瑶民族传统宗教中的祭鬼与汉语典籍<周礼>中的血祭,在主要内容以及多种方言的读音上都有相似之处,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为苗瑶民族的来源研究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