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南雁 《德国研究》2006,21(2):36-42
二战后西欧各国基于各自独特的历史、现实情况和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移民政策经历了从宽松到严紧,再到宽严结合的过程。欧洲层面上的移民政策则受国家主权和超国家因素这对矛盾的影响,经历了一个从成员国各自为政到相互协调,再到进一步一体化的过程。其间欧盟国家中一些有影响力的大国如德国,对欧洲移民政策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从1988年缅甸军人新政权上台以来,欧盟对缅甸的立场和政策具有多元性并兼顾平衡的特点,既有制裁措施,表达对缅甸军人统治的不满和批评,亦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协助缅甸发展社会经济;同时还在亚欧会议和欧盟-东盟会议框架下与缅甸政府保持接触.总之,欧盟对缅甸的政策受到其利益与国际危机处理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 《德国研究》2000,(1):49-53
一、赫尔辛基会议1 999年 1 2月 1 0日 ,欧盟 1 5国的首脑们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通过了“加强欧洲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的报告” ,就运用欧洲共同的安全和防务政策来更好地解决危机达成了共识 ,从而朝着建立独立防务体系的方向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最后的主席声明主要包括如下几项内容 :第一 ,各国领导人决定最晚要在 2 0 0 3年组建一支可在 6 0天内部署完毕 ,并且至少能在冲突地区驻扎一年的快速反应部队 ,人数为 5到 6万。这支按照自愿原则建立起来的部队使欧盟在北约不愿介入的情况下也能采取军事行动 ,从而可以全面执行欧盟确定的处理危机…  相似文献   

4.
论欧盟区域政策对欧洲一体化的特殊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在促进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因素中,欧盟区域政策是其中一个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因素,该政策的有效运用,使各成员国及其地区之间能够达到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发展所要求的经济聚合水平和社会凝聚力.欧洲一体化的深化与扩大是同欧盟区域政策的实施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欧盟多语政策与欧洲文化多样共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起欧盟多语政策,人们自然想起欧盟的多官方语言机制。该机制起源于1957年欧共体成立时,当时的四种官方语言(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荷兰语)被赋予平等的政治地位。欧盟在2004年东扩以前,成员国有15个,官方或工作语言有11种,分别为丹麦语、德语、英语、芬兰语、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荷兰语、葡萄牙语、瑞典语和西班牙语。  相似文献   

6.
7.
8.
郑春荣 《欧洲研究》2012,(5):1-16,1
德国在应对欧债危机中从最初的犹豫走向后来的独断,这一表现既与德国的经济治理理念有着紧密关系,又是德国国内各否决玩家钳制的结果。虽然"欧洲的德国"依然是德国的行动框架,但是通过欧债危机的分析可以清晰看出德国的欧洲政策自两德统一以来呈现的若干新变化:德国的欧洲政策日益为内政所驱动;德国的"欧洲使命"日益衰减;德国正在成为地缘经济强权,等等。这些新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来自欧盟其他成员国对德国欧洲政策的外部期待,以及德国社会的内部约束之间的张力,增加了德国欧洲政策的不可测性,也给欧洲一体化的未来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欧洲经济政策结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约为经济货币联盟建立起一套全面的经济政策结构,将统一货币政策的相关职权授予欧元体系,而将其他经济政策职权保留给成员国,不过这些政策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有关多层次管理和政策协调的约束性规则的制约。协调形式最强的是已经形成统一政策的领域,包括竞争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其次是属于密切协调的政策领域,包括财政政策和结构政策;再次是协调形式相对较弱的政策领域,包括劳动力市场政策、产品和资本市场政策、工资政策等。协调结构的核心是广泛经济政策指导方针,具体的执行程序包括在执行财政政策方面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关于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指导方针(卢森堡进程)、关于产品和资本市场的经济改革报告(卡迪夫进程)、有关工资增长的宏观经济对话(科隆进程)。  相似文献   

10.
浅析欧盟对外环境政策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进 《欧洲研究》2008,26(5):33-46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集团,欧盟对全球环境的恶化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和现实责任。欧盟对外环境政策的提出既是为了回应跨国环境污染尤其是全球范围内环境恶化的压力,更是由于欧盟看到了环境保护在新的形势下对国际竞争的意义。欧盟对外环境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确立欧盟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领导地位和道德权威,取得在国际环境政治领域的话语主导权,制定有利于欧盟的国际环境政治游戏规则,提升欧盟的综合竞争力。欧盟综合利用外交、经济和法律等多种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对于跨境群体而言,迁出国与迁入国的政策影响十分深刻。跨境行为发生前,迁出国的政策影响大于迁入国;跨境行为发生后,迁入国的政策影响大于迁出国。迁入国良好的政策拉力,有助于跨境群体跨境行为的实现。迁入国政策拉力越大,跨境群体跨境迁入行为动力越强。迁入国以跨境群体迁入行为能为本国创造国家红利为基本前提。随着少子老龄化的持续加剧,日本迫于人口压力,不断促使跨境群体迁入政策宽松化。跨境群体的迁入,为日本带来国家红利的同时,也造成潜在的社会问题危机。日本政府通过多语政策,缓解跨境群体的负面冲击,稳定整合、层级递进,减少跨境群体与本国群体间的相互排斥。  相似文献   

13.
欧盟多层治理体系下的对外决策具有独特性和局限性,需要发挥网络组织的灵活机制和资源配置能力,帮助克服欧盟正规决策程序中的复杂性和等级制,提高欧盟对外决策的利益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政策网络理论在分析利益协调、理解网络结构、推动合作过程以及发展决策体系内公、私行为体协调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理论优势。本文将欧盟对外政策研究与政策网络方法相结合,目的在于检验政策网络方法在分析政策网络结构影响欧洲对外决策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莱海上安全政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莱在国家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出口、只能提供有限战略防卫能力等条件下,选择了主要依靠地区安全机制实现海上安全战略的途径."大国平衡"政策和"集体安全"方式是文莱维护既得海洋权益,实现海上安全的主要政策内容.  相似文献   

15.
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什政府的中东战略服务于反恐与民主改造中东这两大互相联系的目标,而其核心的环节是伊拉克,也就是武力改造伊拉克,民主改造整个中东.到2007年这种政策走入了困境.布什政府遂调整政策:重启巴以和平进程,推动以色列改善与穆斯林世界的关系;在推广民主方面放松对阿拉伯国家的压力,在整个大中东地区建立孤立和遏制伊朗的联盟.而这种转变的突出事例是2007年11月安纳波利斯会议.但巴以和平进程由于诸多原因鲜有进展.  相似文献   

16.
田德文 《欧洲研究》2012,(2):1-20,159
"民族国家"是诞生于欧洲的国家形态①,主要通过专制君主国转型和封建帝国解体而来。欧洲民族国家兴起过程中,"民族"起到整合国民认同、赋予国家合法性的作用。但从根本上说,"民族"只是建国的理由,民族国家在欧洲兴起的深层原因是推翻封建制度。欧洲民族国家的出现是历史进步,但建构过程也使世界付出沉重代价,两次世界大战均与其有关。同时,由于"民族意识"具有持久性,欧洲民族国家建成后,多数仍然面临"民族问题"困扰。当代欧洲,民族国家正在发生新的转型:各国的民族构成由单一向多元发展,国家主权行使方式在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中改变。本文认为,民族国家建构、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是一个进程的三个方面。到目前为止,民族国家仍是多层治理体系的核心与合法性的来源,不应得出其弱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2015年,日本政府将认知症政策提升为国家战略,制定"认知症政策推进综合战略"(新橙色计划),并于2017年进一步完善该计划。地方自治体根据新橙色计划,因地制宜构建认知症社区综合照护体系,为认知症老人综合提供医疗、护理、预防护理及生活支援服务,使其在自己熟悉的社区安度晚年。为了维护认知症患者的权益,日本政府建立成年监护人制度,积极培养市民监护人,保障认知症老人安心接受医疗和照护。认知症家属自发组织"认知症家属会",民间组织在政府支持下开设各种"认知症咖啡屋",促进认知症患者及其家属间的交流,缓解照护负担,形成认知症患者及其家属、政府、民间组织、医疗护理机构共同参与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代高新技术产业群中最活跃、最具渗透力的部门,信息通讯技术(ICT)产业对于欧盟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尤为关键,而不断提高其竞争力正是欧盟ICT产业政策的目标所在。本文旨在对欧盟层面ICT产业政策的发展、内容和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表明,欧盟ICT产业政策的确取得了一些实效,但至今仍未能改变其ICT产业整体竞争力及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长期低于美国的局面。近几年来,该政策正在由分散走向整合、由专注于供给转向供求兼顾、由温和转向力度加大,这一转变能否在未来取得实效,将成为欧盟能否保持和提升经济竞争力、成功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关键。另外,强调尊重欧洲基本价值观和欧洲经济社会模式使得该政策具有了典型的欧盟特色,值得他国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际社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美两国竞争加剧。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南海政策的军事化倾向尤为突出。通过案例分析、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美国南海政策军事化及其影响进行探究,可以看出美国南海政策军事化的主要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崛起。为达到这一目的,美国提升了"航行自由行动"的频率和烈度,增加了在南海内沿和外围的军事战略存在,还加强了与盟国的同盟关系。不过,美国国内有一部分人认为南海政策军事化目前并未达到其希望的效力,反而使美国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愈加难以保持平衡。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受到挑战的同时,中美关系也因此有所倒退,南海局势变得更加复杂。鉴于此,中国一方面要保持克制态度,增强危机意识,做好预案,通过高质量外交对话等方式增进与美国的政治互信,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推进与东盟国家《南海各方行为准则》的谈判与磋商,与东盟国家一道维护好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