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探析“网络民主”特征 构筑政协网络媒体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钊冀 《世纪行》2010,(8):32-34
<正>近年来,网络已经发展成为人们讨论公共事务、表达意见、进行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平台,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和交换媒介,一种普遍的社会交流载体和社会联系形式。由网络载体发展而来的"网络民主"表现出不同于以往民主方式的形式和特点,并以各种形式对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产  相似文献   

2.
<正>讨论社会变迁与犯罪治理,需要首先理解两个概念,一个是"社会变迁",它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的变化。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变迁是急剧的,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另一个概念是"社会整合"。社会整合与社会变迁相对应。在急剧社会变迁中,传统的规范、文化、行为方式受到冲击,各种矛盾冲突不断,将这些新矛  相似文献   

3.
"在安全无虞和物质殷实的环境里,人们大多不愿接受各种清规戒律的束缚,不轻信、不盲从形形色色的权威,张扬个性和独立思考的求异倾向会日益普遍。"不得不看到,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更多的是一种"唯我"意识,一种"求异"倾向。一个事关公共利益的信息发布之后,质疑之声都会汹涌而来。在事件面前,来自不同阶层的社会群体不再众口一辞,而是各执一词。打破了大一统的模式之后的这几十年,无论哪个社会各个领域,都从未像现在这般充斥着各种不一样的声音。这是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社会的一种进步,更是一种挑战。诚然,任何社会都需要不一样的声音,但是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信任、是热情、是社会共识。如何在人们的"唯我"意识和"求异"倾向中找到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就需要找到社会的"黏合剂"。  相似文献   

4.
"在安全无虞和物质殷实的环境里,人们大多不愿接受各种清规戒律的束缚,不轻信、不盲从形形色色的权威,张扬个性和独立思考的求异倾向会日益普遍。"不得不看到,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更多的是一种"唯我"意识,一种"求异"倾向。一个事关公共利益的信息发布之后,质疑之声都会汹涌而来。在事件面前,来自不同阶层的社会群体不再众口一辞,而是各执一词。打破了大一统的模式之后的这几十年,无论哪个社会各个领域,都从未像现在这般充斥着各种不一样的声音。这是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社会的一种进步,更是一种挑战。诚然,任何社会都需要不一样的声音,但是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信任、是热情、是社会共识。如何在人们的"唯我"意识和"求异"倾向中找到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就需要找到社会的"黏合剂"。  相似文献   

5.
搭乘着一辆叫"实名制"的快速列车,国人的生活正在迅速奔向一个透明社会。尤其是今年以来,各种实名制更是呈现"大跃进"之势,随之而来的社会争议也达到历史高峰,比如对个人信息、隐私安全的担忧,比如对网络实名制可能妨碍言论自由的疑虑,等等。应当看到,在衣食住行都捆绑于各种粮本、票证的计划经济年代,国人虽然时刻处于交付"身份"的"实名"生活状态,却惯于接受这种管制,未见任何异议。如今,任何一种实名制的推行,都可能引发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敏感,其实恰恰证明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进步。正因此,政府部门应当意识到,由实名制引发的社会争议甚至抵制并不可怕,恰恰是推动民主法治、督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提出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却存在一定程度上"社会信任危机"。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环境卫生漏洞以及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使得民众对政府以及各种社会机构、企业、媒体缺乏信任。社会信任是一个社会团结、和谐的标志,也是民众幸福生活与健康发展的保障。了解影响社会信任的因素,有助于解释社会信任水平低下的现状,为找到解决社会信任问题的办法奠定基础。二、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7.
陈涛 《中国民政》2014,(4):43-43,45
<正>政策是指国家运用立法和其他手段所制定的影响社会生产、生活及其他行为或活动的基本方针、要求和规定等。无论是满足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需要,还是提高全体成员的物质生活水平,制定和实施社会福利政策都是基本手段。目前,中国已进入"社会政策时代"。所谓社会政策时代是社会福利政策作为一种现象较为集中出现的时期。具体  相似文献   

8.
关注精神小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语出西汉的《礼记·礼运》,是与"大同"比较而言的,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可以理解为安然度日的社会经济状况,它寄托了普通百姓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小康社会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概念,它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种体现,这个要求是既包括物质生活的宽余,同样也包括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环境的改善,是物质小康与精神小康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正>"泛假心理"是一种畸形心态,其特征是以消极悲观的态度看待虚假现象的存在,并接受关于虚假现象的炒作与张扬,把属于某一领域、某一局部的虚假问题泛化为社会的普遍现象,进而用怀疑一切的思维定势去研究市场、观察生活,使社会管理领域弥散着一种诚信缺失和信任危机。"泛假心理"的存在不仅危害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而且严重吞噬着部分社会成员的道德良知,使人们在善恶、  相似文献   

10.
钱宁 《思想战线》2003,29(4):93-99
社会福利是一项需要道德支持的社会事业,是一种充分就业、安全、健康、快乐、社会生活有序的"好的生活"状态。要真正实现理想中的社会福利化,需要由国家和政府出面,以一种高度的政治道德观和复合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大众谋福利。  相似文献   

11.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善红 《新东方》2005,(3):4-11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社会主义社会是制度优越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其功能处于最大优化状态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思考发展问题,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吴丕 《人民论坛》2012,(22):26-27
各种"主义"、"思想"、"理论"、"观点"满天飞,各种专著、论文、报告堆成山,但是实际上这些东西绝大多数都是一钱不值的垃圾"思想泡沫"是影响中国出现大思想家的一种社会病症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台湾社会出现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希望保持既有的生活现状与方式,选择安逸与小清新,追求较为现实的生活小梦想,却不求大改革、大变革,不求大幸福、大发展、大格局。这就是当今台湾出现的一种社会新思潮——"小确幸",即追求"小小但确实存在的幸福"。"小确幸"是一种"后现代"、"后物质主义"的思想与心理表现,有它出现的社会经济背景,有它存在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根据我国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区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一、矛盾与问题:当前社区建设面临新挑战1、我国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社区各种社会矛盾复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阶层发生了重要分化。社区是生活在一定地域空间内居民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中有先富起来的社会"精英",也有失业、病残等弱势群体;有国际化的高楼大厦,也有高、中、低档各类小区以及十分简陋的宅院棚户。利益差异的存在,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社区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冲突的汇聚地。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快速的现代化和急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面对各种压力和不确定性,许多社会成员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的紧张心理。而且,伴随着各种社会问题和现代化负面影响的累积,焦虑已经超越了个体的心理状态,不断"传染"、弥漫到整个社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不管是下岗工人、失地农民、进  相似文献   

16.
与官方主导的"伞式社会"相对应,民间的经济社会呈现出"蜂窝式社会"景象。"蜂窝式社会"有两类五种类型,包括就业者"链式"、"网式"两种形态"蜂窝"和经商者以家庭、价值链、本族裔为中心形成的三种类型"蜂窝"。"蜂窝式社会"具有民间性质,没有很多权力和资源,只能靠自身努力获得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其经济性和社会性比较强,但政治性比较弱。社会上各种大大小小的"蜂窝"的共同特征是互惠共赢;各种"蜂窝"一旦成为群体性网络或民族性网络,将会同时具有经济性、社会性和政治性,不但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也是推动市场化制度变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屌丝”现象的后现代话语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屌丝"是典型的网络亚文化,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网络语言文化,其边缘性、批判性、反抗性、开放性和娱乐性等都彰显了后现代社会文化特性。"屌丝"这种近乎"变异与狂欢"的网络语言,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底层群体对自身社会地位及生活状态的嘲弄和反讽,是对转型期我国社会分层现实的一种解构;同时,它又是青年反抗传统文化、彰显自身个性特点的工具。"屌丝"族期待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政府和社会应给予"屌丝"族更多的包容与关爱,积极引导青年网络亚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五四"新女性到"妇女干部",从"铁姑娘"到当代"新典范",中国女性社会角色经历了历史变迁.官方意识形态和个人话语,社会主义伦理和传统的正统观念,性别平等和性别差异,各种矛盾相互冲突和交织,共同构建当代中国女性的社会生活,共同界定其社会角色.而中国当代女性试图寻找各种途径来表达自身的性别意识,以此对抗意识形态话语对个性和性别差异的束缚.其中一种做法是以4类新模范女性取代过去的原型化革命榜样,其中包括来自外国文化传统的新榜样.  相似文献   

19.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中的长期战略任务。社区作为承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型微观公共空间和重要日常生活领域,既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形成的平台,也是落实管理、服务和设施建设基础,在"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和基础的作用。"两型社区"建设重在推动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形成,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从武汉市"两型社区"创建的实践经验来看,"两型社区"已显示出了一种新社会行动的框架:在社区建设目标上,从以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制建构为目标到以构建新的生活方式为目标的转变,在社区建设动力上,从政府主导的社会行动,转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合力推进。  相似文献   

20.
刘挺 《群众》2014,(10):64-66
<正>社会工作根源于社会问题,是一种以"助人自助、自助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个职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的香港地区也已存在50多年,这一职业的从业人员被称之为社会工作者,他们是社会福利的传递者,是基层社会矛盾的润滑剂。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专业化社会工作者,社会转型的加剧,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凸显也同样需要这一社会的"减压阀"。因而,培养造就一支能力强、素质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