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潮》2014,(6):F0002-F0002
2012年以来,湖南省广电局按照中央精神,顺应广大群众要求,在全国率先布局探索推进农村广播"村村响"建设。2012年,在汨罗、嘉禾、安乡、南县、津市、道县、慈利、湘阴等8个县(市)进行了广播"村村响"工程试点建设,共有2400多个行政村完成农村广播"村村响"建设任务,运行状况良好。2013年5月,  相似文献   

2.
《实践》2021,(5)
正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兴安盟科右中旗充分发挥"村村响"应急广播时效性强、覆盖面广、收听方便的优势,让党史学习教育声声入耳,引导群众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迅速掀起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学习热潮。  相似文献   

3.
2013年,我们组织对湖南省广电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全省广电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政策顾问     
《党的建设》2012,(8):53-53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公布农村学生义务教育全免费 日前,《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公布,《规划》提出,我国将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国家标准体系,明确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的保障标准和覆盖水平。  相似文献   

5.
资讯快递     
《廉政瞭望》2013,(4):76-77
彩信助党务公开 重庆市巴南区对需要广大群众尽快知晓的方针政策等,召开院坝会、村(届)民代表会等通报。为每户农家发放“民情联系卡”.卡上印有党组织设置,村社干部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群众可直接和该干部联系。龙洲湾街道党员可登录政务平台问询.专人点对点“答题”并公开。该区利用“广播村村响”,每天早中晚固定播报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内容等。对急需社会周知的党务事项,李家沱街道将其编成语音短信或彩信群发给群众。  相似文献   

6.
“要进一步破解农村改革发展难题,必须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近段时间以来,郫县以“三票评选”为着力点,率先在农村公共服务的民主管理领域探索新机制,起到了“点题破题”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既然体制机制问题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那么,农村公共服务就可以从其他方面率先突破。湖南省中方县的实践证明,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就是伴随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内容体系、质量保障和组织基础不断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十二五”规划中又一次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说明,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将会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日提高,人们对于各类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的膨胀,对于各类公共服务供给相对匮乏短缺的农村更是如此。、当下,无论从公平正义的视角,还是从维护稳定,促进国家和谐发展的角度来讲,都应当进一步重视乡镇公共服务的供给和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南江县西厢村1社林富太,最低生活保障金2460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金324.31元……”1月25日,腊月二十三,正值农历小年,巴中市144个试点村(社区)的“村村响”广播开始“唱榜”,逐条逐项播报着2021年各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情况。通过会前“唱榜”吸引群众关注后,一场以群众“问榜”、村社“答榜”、集中“晒榜”、部门“核榜”、纪委“监榜”为主要环节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情况集中公开放榜活动在巴中火热开展。  相似文献   

10.
华雯文 《新长征》2007,(5):24-26
记者:任局长,“十五”时期,我省的广播电视工作实现了一轮大的发展。广播影视事业和产业发展都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十一五”开局以来,全省广电事业又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请您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十五”以来我省广播电视取得的主要成绩。  相似文献   

11.
一是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校舍、宿舍、食堂改造步伐,实施14所中小学校撤并和4所学校扩建工作。二是统筹城乡医疗卫生均衡发展,加强医疗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投资572万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券项目和投资210万元的农村“改厕”项目。三是统筹城乡文化广播均衡发展。实施9个乡镇文化站、60家“农家书屋”建设项目;为2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配发图书及文化活动器材;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而“多村一社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多村一社区”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是在实现“合村并居”的基础上在社区层面选择中心村建立社区服务中心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重要实践。立足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A社区的实际调研情况,针对案例地区在具体的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农村社区管理结构不完善、服务供给体系形式化、服务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破解思路。  相似文献   

13.
崔广麒 《共产党人》2005,(22):I0004-I0004,F0003
吴忠市广播电视局成立于I999年10目,地级吴忠市广播电视台经国家广电总局2000年3月正式批准成立.实行局台合一的管理体制。现有职工235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91人.大专以上学历122人.下设10个部(室)、广播节目中心、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中心(吴忠微波网络公司)、吴忠城乡网络公司。近年来,先后投入1300多万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设备,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基本实现全自动数字化硬盘制作捶出。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若干误区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和平 《学习论坛》2007,23(4):51-54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条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对于“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强制或恩赐;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或配置上的绝对平均,就是脱离农村发展差别的客观现实实行公共服务供给或配置上的“一刀切”;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简单的给钱给物,忽视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在于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制度安排;认为政府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唯一主体与渠道,忽视实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和渠道的多元化;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农村所有公共服务领域都要均等化,忽视了我国现阶段实现的只能是“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均等”。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北京启动了农村读书益民工程,建设“益民书屋”。截至去年年底,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亿多元。目前,这项文化惠民工程已覆盖了京郊3975个村,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有书屋”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谭震林在湘潭县农村蹲点二事胡建涛1964年9月至1965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率领中央工作组、中国人民大学工作队、湖南省攸县工作队来到湖南省湘潭县农村蹲点。谭震林于9月中旬率工作组进驻湘潭县响塘区响水公社(今响水乡)。他的公开...  相似文献   

17.
加快成都城乡文化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成都“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成都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共建共享,缩小城乡文化发展的差距,成都市应建立适合自己的城乡文化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模式:“环形一螺旋”体系,即以城市和农村两个区域为基点,从图书馆、文化工作站、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等各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内容着手,打造一个从城市到农村,再由农村到城市循环发展、相互发展、上升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梁军 《实践》2014,(8):34-34
加强阵地建设,夯实服务基础。在农村牧区,通过村村合建和产业联建的“双建”形式,成立村村合建党组织,组建农区畜牧业、设施农业、特色种植等产业链党支部和党小组。在街道社区,依托产业协会、服务实体和文艺团队建立创业型、服务型、文化型等社区非建制性“功能型”党支部,  相似文献   

19.
杨传利 《新长征》2014,(3):51-51
伊通满族自治县以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为宗旨,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组织加固,创新设置。从农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能建必建”为原则。大力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社联建”和“基地+支部”、“党员+农户”模式.将党组织设置到产业链上和农村各类经济、社会组织中,通过优化组织资源配置,实现以强带弱,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  相似文献   

20.
张静 《学习月刊》2023,(6):32-33
<正>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持续推动公共服务发展,其中,“十一五”规划首次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十二五”期间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并向全民供给,“十三五”期间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了全面实践。今年2月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为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涉及面更广、供需矛盾更突出的非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其中,强调对基本公共服务要“由政府承担保障供给数量和质量的主要责任,引导市场主体和公益性社会机构补充供给”,对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政府通过支持公益性社会机构或市场主体,增加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布局最终需要可靠的财政投入才能真正落地,当前要为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提供可靠的财政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