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幽默     
不得了 “我妻子读完《快乐的兄弟俩》这本书以后,生了一对双胞胎。”哈罗德对他的两个同事说。  相似文献   

2.
讽刺与幽默     
《今日广西》2010,(11):62-62
不在“人事” 企业人事部的员工李某,最近被调到楼下的公关部。这天,他朋友打电话到原部门:“李某在吗?”李某同事答:“他已经不在人事了。”朋友:“啊?他什么时候去的?”同事:“上礼拜。”朋友:“我都不知道……也没送他一程……”同事:“没关系啊,下去找他不就好了?”  相似文献   

3.
《上海支部生活》2009,(7):63-63
古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然而,不“做贼”的人有时也会心虚。办公室有人丢手机了,这本来不关老郑的事,但在同事对此事议论纷纷时,他感觉大家是在议论自己,心里就像真的偷过手机一样忐忑不安,面红耳赤不说,大热天里还出了一手的冷汗。这样的表现自然被敏感的同事察觉,开始把怀疑重点转移到他身上。  相似文献   

4.
兄弟     
治与郅同姓王,治比郅大一个月,同事们管他俩一个叫大治,一个叫小郅。他们同一天进入保安公司,同在一个单位上班,同住一个宿舍。治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虽然有那么一点小心眼儿,治自打第一眼见到郅的那天起就不太喜欢他,慢慢地甚至有点恨他。治恨他的工作比自己出色;恨他总能得到领导的“偏爱”;恨他有一副好嗓子,总有那么多同事和女孩子成天围着他转,就连自己的女朋友也夸他:“小郅歌唱的真好,而且人长得又那么帅,哎!哪个女孩要是嫁给他……”于是,治就越发的嫉妒了。“既生瑜,何生亮”。治常常这样感叹。想想自己工作并…  相似文献   

5.
“占地为王”与“划地而治”诸尚一一位记者,最近从南京返沪,在南京西站订到了车票,并随付了空调费。不料他去南京站(即东站)上车,所持空调费收据却不管用,还得再交一笔空调费。为此,他深有感慨,在报上载文发问;“一张车票须交两次空调费,这是哪家的规定?”同...  相似文献   

6.
2005年1月,是我人生旅程中又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伴随着新年的脚步,已近不惑之年的我从方山县财政局调入吕梁市委统战部工作,我恋恋不舍地作别了我熟悉的工作和环境,还有熟悉的同事和朋友。在基层作为县级财政局副局长也可谓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了,特别是自己所处单位的性质,当时我所在位置的确是令许多的同事仰慕,因此我做出的选择使周围的好多同事不理解,实实在在地讲,就连我自己当时也有一种“懵懵”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闻闸 《时事报告》2013,(11):50-51
一些公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擅长“说话”,跟上级说话语无伦次,跟同事说话漫无边际,跟媒体说话“雷语”频出,跟群众说话语塞冷场……学会“说话”成为公务人员亟须补习的一门新学问。  相似文献   

8.
董云牧 《今日广西》2010,(15):41-43
支持者说,“裸婚”本该是年轻人正常的生活状态;反对者云,“裸婚”不过是自欺欺人。 假期归来,同事萨摩王喜气洋洋地向大家宣布;“我结婚了!”正当大家对他的闪电结婚感到好奇,提出要看看婚礼的照片时,他抛出一个新名词——“裸婚”。吓得我们这些人以为他俩真的不穿衣服,实践一把行为艺术。  相似文献   

9.
《新东方》2006,(4):41-41
1.有好事儿不通报。2.明知而推说不知。3.进出不互相告知。4.不说可以说的私事。5.有事不肯向同事求助。6.拒绝同事的“小吃”。7.常和一人“咬耳朵”。8.热衷于探听家事。9.喜欢嘴巴上占便宜。九种行为影响同事关系  相似文献   

10.
醉驾劣文化     
一位朋友说到一个发生在新近的醉驾伤人事件:一位男性同事,在亲戚婚宴上喝高了,但这位中年男子自我感觉良好,不听劝阻,强行上了自己的车子,来劲地发动,狠劲地前冲,立马就撞了,车毁人伤,把“前喜宴”变成了“后悲剧”。  相似文献   

11.
同学、同行、同乡、同事或者战友相聚原本是人之常情,领导干部也是人,正常的人际交往无可厚非,但正常交往不等于异化为“小圈子”。  相似文献   

12.
1、融入同事的爱好之中 俗话说“趣味相投”,只有共同的爱好、兴趣才能让人走到一起。小红所在单位大部分同事都是男性的,中午吃饭时的短暂休息时间,同事们往往会聚集在一起谈天说地,可惜小红总感觉到插不上嘴,起初的一段日子只能在旁边远听。男同事们喜欢谈论的话题无非集中在体育、股票上面,不过他们即使不懂时装的流行趋势,也不妨碍他们与女同事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热词     
媒体刊文称,现实中,常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跟领导和同事的关系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明明白白,更多的是保持着一种“无声的联系”,对领导不搞“贴靠”、不去“巴结”,也不善“套近乎”,对同事不去拉拉扯扯、吃吃喝喝,不搞吹吹拍拍、拉帮结伙,平日里多半埋头干事、不会来事,只琢磨事、不琢磨人,这就是那种被称为“不粘人”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三子 《台声》2003,(8):20-24
每一次去八大处的时候,都会从车上看到一个古色古香、树木葱郁的庭院,一直以为这是公园。直到最近的一天,才知道这是一家医院。同事告诉我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家整形外科医院,蔡国斌就在这儿工作。“蔡国斌是谁啊?”“你不知道蔡国斌?”同事用很诧异的眼神看着我,“那可是我们台胞中的名人啊!你竟然不知道?!”同事再一次的质疑让我感觉不知道蔡国斌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紧接着,同事开始津津有味地给我讲起了蔡国斌:整形外科医院瘢痕治疗中心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  相似文献   

15.
收获选择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被分配到全县一个最边远最贫穷落后的工作条件很差的乡农技站工作。那里距县城60公里,是一个干部不愿去的乡。干部换了一批又一批,而我一干就是八年。工作中,我总是开开心心的。同事们很纳闷,对此有点不理解,而我,只是一笑置之。后来,在我进城休假时,偶尔遇到那些调走的同事,他们都问我:“在那种地方工作了这么多年,你就一点也不感到苦恼吗?”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2,(1):2-F0002
2011年南京市党代会确立了南京未来发展的蓝图,全市掀起了争当江苏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首位市”,创建江苏党的建设“先进市”的热潮,南京地方税务局在这次“三争一创”活动中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7.
作为活跃于各自领域的“半边天”,她们注定要承受起更多来自事业和家庭的压力。当“寒冬”不期而遇,她们以柔弱的肩膀与男性同事共同担负起了同样沉重的责任。“三八节”将至,让我们以关爱的视角,聚焦各行业优秀的职业女性,分享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平凡的职场经历与感悟。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有媒体记者作了新闻调查,将大连、南京、成都三个软件名城放在一起做了比较,其中特别提出:中国软件名城南京“两园多基地”的发展模式,形成有特色的软件产品族群,低调的“南京特色”让人不敢小觑。  相似文献   

19.
去年.我有幸代同事做了两个月的信访工作。信访过程中一些事情让我感慨良多,甚至有几分忧虑。也许是由于我刚接受这项工作的缘故吧,同事热情地为我建言献策:这些人在瞎闹.不就是来弄钱么?然后列举许多他曾看到过的类似情况,并建议如何转、推、拒。同时,旁边也有不少同事对这一见解表示赞同。当把信件转到基层时,一位信访下作者带着冷淡且无所谓的口气说声“知道了”;  相似文献   

20.
听过一则趣事。说是某老外去拜访其中国同事,同事的太太穿着齐整的睡衣盛意相迎,却弄得老外大惊失色,慌忙退出门外,连声地道歉,并请同事待太太“换好衣服”再请他进去。此事如果是真.除非此老外是初来乍到,不然他在上海的生活真是堪虞了:别说是人家家里,街巷、菜场、超市,尤其是居民小区里到处都有这样“衣冠不整”的男女,那岂不是要处处一惊一乍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