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些西方国家的某些反华势力,某些存有先天性反华仇华清结的人,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于是便力图遏制中国,炮制并极力推销一种反华论调——“中国威胁论”。然而“中国威胁论”炒了近十年,并未产生他们所企望的遏制中国发展的作用,于是转换角度寻找新的突破口。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外交》杂志今年polo月号上抛出了西格尔的“中国无足轻重论”O西格尔在题为《中国重要吗?》的文章中说,中国这个“拥有全世界1/5…  相似文献   

2.
《时事报告》2006,(2):31-38
今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中国威胁论”沉渣泛起。“中国威胁论”几度起伏,其存在的背景是什么?美国为何如此关注中国的发展?当前中美关系的特点是什么?对“中国威胁论”该如何看待并沉着应对?认清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头脑,树立起我们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3.
不断演绎的“中国威胁论”梁立华“中国威胁论”自90年代初在国际舆论中出现,虽然明显荒唐,但却愈演愈烈,渐成为西方对华舆论的一股逆流。“中国威胁论”是怎样演绎的呢?本文作一简要分析。迄今为止国际舆论中涉及“中国威胁”内容的论调很多,论述文章不下百余篇,...  相似文献   

4.
从“黄祸论”到“中国威胁论”彭怀东一段时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成天在散布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企图用其编造的谎言蒙混世人的视野。“中国威胁论”是什么货色?只要粗通中国近代史的人都会知道:它不过是19世纪、20世纪之交帝国主义制造的“黄祸论”的翻版的变种...  相似文献   

5.
何标 《台声》2014,(1):41-41
在京台北学者陈君与访问大陆学者林君,常相切磋论道,一日,谈及“中国威胁论”,对话如下:奥巴马口吐真言 陈君:西方报刊上“中国威胁论”屡见不鲜。其实中国大陆一向韬光养晦,埋头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一成立,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就不绝于耳。中国三代领导集体都对之进行了坚决还击,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三代领导集体应对“中国威胁论”的思想和实践,既有基本思路的继承,也有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尤其是美国叫得山响,给中国外交决策环境造成极大压力。虽然有关话题可追溯到百年前的“黄祸论”,但本文主要探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先由日本人提出、再由美国人扩展的中国威胁论。美国叫嚣的中国威胁论,具有名目繁多、接连不断、花样翻新并延伸到网络新领域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2000年5月20日台湾新领导人上台后,其分裂祖国的言行更加猖狂,提出“决战境外”的战略新构想,公开挑战祖国大陆,挑战亚太和平。值得注意的是,“决战境外”构想提出后,将极力影响台湾军队加大某些武器装备的发展力度,在其以往研制核生化武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大规模毁伤性武器,为“以武拒统”增加资本。  相似文献   

9.
双周视点     
《时代潮》2004,(20)
“法中两国建立了堪称典范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法国总统希拉克于10月8日至12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对法中目前的发展关系给予了高度评价。" “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是对这个大国的不信任,是没有效和无必要的做法。”" ——访华期间,希拉克表示法国支持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希望明年初可以通过解除禁运的决议,他还称“中国威胁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言论。”"“法国总统希拉克率50名法国企业巨头离开巴黎,向中国发起‘集团冲锋’。”" ——对希拉克总统访华,法新社发表文章表示,法国政界和商界盯住了14000亿美元的庞大中国经济总量…  相似文献   

10.
最近,美国五角大楼和“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先后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两份年度报告,毫无根据地大肆宣染所谓“中国威胁论”,报告借题发挥,无事生非,对中国发展自卫的军力和对外经贸说三道四……。联系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的风风雨雨,这种论调时起时伏,无独有偶,这种声音也不时地在我国近邻的一个岛国上响起。冷战结束已经十余年了,为什么世界上总是有人死拖着“冷战思维”不放,别有用心地散布“中国威胁论”,它们的目的、企图是什么?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上热爱和平的人们必须引起警觉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时期以来,5G问题一-直广受关注。个别国家极力兜售所谓“华为威胁论”,散布“科技冷战”阴云,试图给全球电信行业筑起“隔岛墙兽”。这些言行违背开放包容的时代潮流,影响各国电信业的正常发展,是十分危险的。那么,华为究竟是否安全可靠?华为给中英关系带来什么?“禁止华为”将有什么后果?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以来,美日印等国家掀起新一轮“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出现,在浅层次上,即战术层面上,主要是为了满足美国等国家内部相关群体和部门的利益。在中层次上,即战略层面上,主要是为了打压、围堵中国,挽救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下滑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深层次上,即心理层面上,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担忧以及现实主义国际政治信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湖北宣传》2006,(1):26-26
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再起的主要原因 一、中国崛起一直是美国关注的重点之一,它在反恐战争告一段落之际重新聚焦中国,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14.
近一个时期,在美国,“中国威胁论”和“妖魔化中国”的炒作不绝于耳,而荷兰飞利浦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慈雷却一再指出:中国的崛起不是威胁是机遇,其他国家和跨国公司完全可以从中获益。柯慈雷的中国发展“机遇”论和美国等国热炒“中国威胁论”形成鲜明对比,引起记者的浓厚兴趣,不久前,记者在北京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5.
不断演绎的政治神话:“中国威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威胁论”自九十年代初在国际舆论中出现,虽明显荒唐,却愈演愈烈,渐成西方对华舆论的主流并呈不断“发展完善”趋势。那么,这则现代的政治神话何以成篇并续版不断呢?循着“中国威胁论”变化演绎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谬种流传、“成势”的原因所在。一、填补真空的“美国之敌”迄今为止国际舆论中涉及“中国威胁”内容的论调很多,论述文章不下百余篇,一些国家政要在各种场合的言论也时有所见,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虽然侧重不同,分量有别,但内容相互交织呼应,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反华逆流。那么…  相似文献   

16.
《上海支部生活》2007,(4):50-50
最近,一些国家借助中国增加军费开支大做文章,再次鼓噪“中国威胁论”,可谓老调重弹。不久前,《瞭望》杂志发表傅立群的文章,指出,中国之所以增加军费开支,有着多方面的客观原因,但主要原因有5点。  相似文献   

17.
碧波 《统一论坛》2002,(4):21-23
“中国威胁论”子虚乌有,实为台湾军购寻找借口2002年7月12日,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中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7月15日,国会“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提出《美中安全评估报告》,重弹“中国威胁论”老调。一说中国增加针对台湾的导弹部署,台海军力平衡将于2005年被打破;二说中国近年国防预算大增,军力不断增强,正在对美国的利益构成威胁,美应执行强硬的对华政策等。美报章指出,两份报告的用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07,(2):106-106
台湾当局近来动作频频,极力推动“去中国化”的分裂活动,为其图谋“台湾法理独立”营造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9.
2000年5月20日台湾新领导人上台后,其分裂祖国的言行更加猖狂,提出“决战境外”的战略新构想,公开挑战祖国大陆,挑战亚太和平。值得注意的是,“决战境外”构想提出后,将极力影响台湾军队加大某些武器装备的发展力度,在其以往研制核生化武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大规模毁伤性武器,为“以武拒统”增加资本。  相似文献   

20.
“中国输出通缩论” 的由来及依据 当前“中国威胁论”又有新版本,“中国输出通缩论”悄然兴起并开始蔓延。“中国输出通缩论”源于摩根斯坦利公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2002年10月所作的一份题为《中国因素》的分析报告。该报告认为,中国正在通过商品出口,将自身的通货紧缩转向全球,中国是当前世界通货紧缩的来源之一。此论一出,令各界震惊,并引发了一些对中国的抨击。对此,我们需要认真辨析,以明是非。所谓的“中国输出通缩论”的主要论据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