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虑的作用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焦虑在学习中的作用,传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也只提如何消除焦虑这一心理现象,对它的作用却很少提及,因此降低了焦虑在教学中的地位。所谓焦虑,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它是与未能满足需要、预料到失败的可能性相联系。焦虑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运用正确与否,过或不及都将适得其反。焦虑水平过低会使学生毫无顾忌,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水平过高则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作用。作为教师,对学生施以适当的焦虑是必不可少的,它能促进学生获得各种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2.
教学要“多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态度要传“情” 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借助目光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引起学生的亲近、尊重的情绪体验,促成较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教师坦诚的真实形象,适度的情感变化,亲切而温和的表情,使师生的距离拉近了,感情的通道打开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灵敏度就会随之大大提高。 二、教学语言要有“情”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升华,要通过人体语言恰到好处地表露出来,借助人体语言把教师所领会的教材内容尽善尽美地展示给学生。人体语言所产生的奇妙效应,会带领学生进入境界,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 心理学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3.
备课卡片     
减轻压力发挥潜能人有压力是因为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值,有理想和追求,这是一个健康人正常的心理需要。但压力过大会使人产生焦虑、忧郁、恐惧和紧张等不良心态,消耗精力和时间,损害身心健康。人们在学会承受适度的压力的同时,还要有效地排除过大的压力,使自己进入生活和工作的良性循环,发挥最大潜能。1.要举重若轻,不要举轻若重。多数人的压力感是来自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没必要过分紧张,而应以适度的紧张来面对生活压力,做到遇事镇定自若。若将生活事件中的挫折都当作“火山”、“地震”看待,就会把自己弄得极度紧张焦虑…  相似文献   

4.
向容 《重庆行政》2016,(6):102-103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某种意义上讲,成功的教师主要不是教给学生一堆死的知识,而是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倘若学生对求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钻研知识。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途径,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爱护学生,感情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如果一位学生受到某位老师的斥责就会产生畏惧感,那么他对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可见,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不仅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习课也应如此。中学政治自习课的传统作法是:教师要求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内容,学生便硬背死记,教师“巡逻监视”。教师一来,学生就高声朗诵,闻于远近;教师一去,学生则偃旗息鼓,闲聊无事。这样,由于学生没有明确具体的任务,不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我从去年开始,改变政治自习课的一贯做法,利用自习时间开展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变自习课为小论文课。1985年以来,全国15个省、市先后开展了高中学生政治小论文  相似文献   

6.
开展大练兵离不开政治工作强有力的指导作用,同时,大练兵也为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要求政治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方式方法,运用科学先进的新手段,为大练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一、走出“三个误区”新形势、新任务,对公安民警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抓好练兵,掌握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使练兵变成自觉的行动,应走出以下误区:首先,要走出“练不练无所谓”的误区,提高对练兵重要性的认识。有的同志满足于现有知识层次,认为只要能应付当前的工作就行;有的认为练兵与晋职晋级没有必然的联系,练了也没有实际意义。产生这些模糊认识的原…  相似文献   

7.
浓厚的兴趣,可以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同时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相反,没有丝毫兴趣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寓学于乐,以趣激学的体会。一、设疑引趣所谓设疑,就是有意设置障碍,造成疑惑,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这样可以唤起动机,激发兴趣。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教师不仅要善于答疑,还要善于设疑,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注意和探索行为。如:在讲“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时,我提出“从马尾上拔出一根毛,…  相似文献   

8.
每个班级都是由不同思想认识、不同性格、不同知识层次组成的复杂的人群集合体。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学生的特点,从而有效地应用“欣赏术”于教学之中。所谓“欣赏术”是指适时适度适当地对学生自身具备的优点或在学习过程中的良好表现给予赞美,减轻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9.
教学一得     
易求难教学实践使我越来越深刻认识到,贯彻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创造型人才,关键是教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善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我在《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易求难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钻研问题。易求难,就是学生感觉要学的知识容易时,设法使学生再意识到知识的深度,从而达到开拓思维的目的。在教学中,遇到难点,我们启发诱导不得法,会使学生产生气馁情绪;如果遇到容易的地方,我们适可而止,学生又会“飘飘然”。当学生遇到困难,并能  相似文献   

10.
当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时,我们经常把它归结为学生的原因,而忽略了教师教学的因素。其实学生产生学习错误除了自身的因素外,教师教学处理不当也是学生产生学习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错误,教师有责。一、教师处理信息能力不强,导致学生错误由于教师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强,会出现:1.零乱信息未条理化,造成学生知识掌握出错。  相似文献   

11.
“心灵施暴”一词是近几年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所谓“心灵施暴”就是教师使教育对象受到心灵伤害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目前,学校教师违背职业道德,“讽刺、挖苦学生等不尊重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变相的体罚,一种对学生心灵的体罚,它的伤害力要远远超过肉体上的伤害,对学生造成的压力远比“体罚”的后果更令人恐惧。据《中国青少年报》对全国22个城市的4850名在校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统计,有65.2%的学生曾经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心罚”(心灵施暴),有8.7%的学生受到来自父母或祖父母的严重“心罚”。  相似文献   

12.
课堂十忌     
一忌感情用事。某些教师容不得学生,看到学生捣蛋、“一问三不知”、“讲过还错”时,便怒不可遏,言语尖酸刻薄,甚至体罚学生,殊不知这样会使师生之间出现隔阂,感情产生危机,影响教育效果。二忌生吞活剥。在教学舞台上,各家各派的教育学说可谓精彩纷呈、争奇斗研。然而,不辨菽麦,简单机械地一味摹仿,则会成为东施效颦。教师首先要系统地学习各家理论,并消化吸收,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然后针对班级特点、学生情况、教材内容、教学大纲、考纲要求等因素,再选择并灵活运用适合上述诸因素的教学方法。三忌顾此失彼。一些教…  相似文献   

13.
一、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意识 人无压力不走,水无压力不流。压力产生动力,动力形成自觉行动。安全重于泰山,无疑就是一种压力。泰山压顶谁敢怠慢,要想方设法顶住。可现实工作中,有的有这种认识,有的没有这种认识,有的甚至认为天塌下来也没啥了不起,有高个子顶着。这种认识上的无所谓,必定带来工作上的马虎。工作上的马虎、凑合、不在乎,是酿成事故的根源,回顾所发生的事故,哪一件不是这样。 要使铁路职工在安全上自我加压,一是管理者在管理上和利益分配上要进行科学的安排;二是要教育广大职工认识到安全与效益息息相关,谁安全谁受益,谁出事故谁倒霉,而且要真有所体现,不是说说而已;三是要在政治道德、法律意识上增加压力。出事故不能简单地看作只是生产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和通信产业迅速兴起,国际网络化进程加快,使知识的创造、储存、学习和使用方式等产生了革命。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教师带来了疑惑。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可是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会提出许多新问题。学生可以问教师,教师也会有疑惑,怎么办?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给教育带来了活力。笔者认为教师面前有张“网”——国际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是教师活水的源头。这张网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任何其他媒介都无法替代,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助手一:提供时事新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人阶级的典范、“铁人”王进喜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喷油。”我想,这是对正确的“压力”观的形象、准确的表述。现在社会上为什么会出现不肯找活干、靠父母退休金过日子的“吃老”一族?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感受到或认识到生活的压力,觉得反正有人  相似文献   

16.
“笨”是指人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较差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基础,适当而又有意地表现得“笨”一些,则会更加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这是因为:1.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混读易混概念,有意误用原理,有意歧解知识间的关系……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准确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笨一些,容易激发起学生产生要超越老师的愿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相似文献   

17.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引导教育学生明确“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生存和发展”,鼓励学生勤学好学,避免产生“厌学”情绪,使学生拥有永不枯竭的学习源泉和动力,这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一是知学。即为什么要学习,这是解决学生学习目的的问题,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前提。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材观,培养学生“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让学生明确“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上来,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中心议题。然而,长时间来,重教轻学的现象相当严重,学生不会学习普遍存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也不例外,它已直接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已引起不少教师的重视。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授人以渔”。不仅要把学生领进知识大门,还要把打开知识宝库大…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科学人生观》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的作用。电化教学具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用它来辅助课堂教学,对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效果,作用是显著的。借“电”引趣,激发学习热情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如果教学过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的概念学习指导,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传授有关学习的知识,指导学习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点、较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简言之,就是要使学生懂学习、爱学习、会学习。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帮助,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能力,进而实现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新的学习方式第一,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