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园内的占座现象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这一生活中常见且渺小的“法律现象”来探究法律形成及运行过程中的一些内在规律。占座习惯法规则并非一部完完全全的“善法”,但其存在与发展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并且在其规制下形成了一种“自生自发的秩序”。但“主权者”试图建立一种更加优化的秩序,从而推出了一套“成文法”,结果却出现了更加混乱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何柏生 《法律科学》2001,(6):122-127
在西部开发中 ,涉及到许多法律问题 ,对这些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对西部开发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成为当今中国的重要特征,随着经济体制转变带来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我国的成文法逐渐凸显出它滞后性、缺乏灵活性等弊端。因此,我国在坚持和完善成文法的同时,应该尝试引入判例法制度,发挥两种法律形式的互补作用,扬长避短。建立以成文法为主,以判例法为辅的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这不仅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法治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国家与社会:权力控制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社会与国家的二重性,人类不得不面对既需要权力又怀疑权力的二难困境。法律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最高调整系统,运用法律维护市民社会的自律、自治与独立,明确国家权力行使的根据、范围、界限和程序,协调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法治社会与法治国家的整合,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本权利的法理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价值目标,但时于如何建构和完善基本权利保障制度仍是困扰我国法治实践的重要课题.在法理学的视野中, "以人为本"是基本权利保障之逻辑起点,而"主权在民"则成为基本权利保障之政治基石.针对当下我国基本权利保障的现实困境,我们应当以程序保障为重心来完善我国基本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7.
王芳 《法制与社会》2010,(22):295-295
在社会主义中国,"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其演进变化经历了三大阶段。作为法理学的重要内容,其每一次演进都透视着我国法理学的发展轨迹。随着法治理念的确立,我国法理学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应当立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身话语体系,在此前提下需要建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话语体系.作为一种理论尝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话语一方面要将党对执政实践的自我表达的话语体系以及解读性评价作为特殊法理学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应当在历史事实、现实需要和未来社会之间建立某种平衡性联系.从马克思主义历史终结论角度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乃至社会主义法治本身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环节,属于特殊的一般法理学的范畴.定位于特殊法理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包含了走向作为一般法理学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9.
贺海仁 《北方法学》2010,4(1):16-28
启蒙法理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固然重复了启蒙哲学的经典主题,却带有鲜明的中国问题和时代特色,为此成就了中国社会成长所亟须的一系列正当性话语。在对法律的合法性、法律权威、法律主权和国家治理等的论证中,强化了对矛盾原理、法律与连续性权威、代表和代理、自由和关系、“统”与“治”、以国为国等问题和关系概念的理解,为进一步进行改革开放时代中的国家制度建设提供分析性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理学研究中的“身份”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法治理论反对基于身份而衍生的特权,并不完全反对对"身份"的追求。由于当代中国法理学对身份问题研究误解了梅因关于法治是"从身份到契约"运动的思想,因而对基于"身份"的法理学意义有不正确的认识,在"身份"问题上出现了焦虑症状以后,仍不能正视"身份"问题的重要性。中国法理学还没有自身的独立性,没有做出独特的理论贡献,以至于出现了这种"身份"的焦虑。要想提升法理学的学科地位,需要认真研究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以法律方法论塑造法理学的实用性,使法律话语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1.
迁徙自由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辉 《河北法学》2004,22(8):84-86
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有着自然的属性,有必要在法理学层面就其权利性质加以考量,从正义、秩序和规则等涉及法的价值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从法治与迁徙自由的关系方面加以探讨,发现:迁徙自由实乃法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王振民 《中外法学》1999,(3):128-129
<正> 由沈宗灵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学专业《法理学》教科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本书评议人之一,得以先睹为快,兹将我的一些想法写出来与各位共勉。 一、总体评价 这本法理学教材是在党的十五大之后编写的一本较新的教课书。全书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并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明确把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确立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的治国方略写进教课书,这在我国各种法学教材中是较新的尝试和变革。全书在体系结构、内容观点等方面也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发展完善了我国的法理学。通览全书,观点鲜明,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律的判例法倾向及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灵丽 《现代法学》2003,25(3):168-174
中国在清末的法律转型时选择了大陆法系并以此建立了自己的法律体系。上世纪 90年代中国在立法和司法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判例法倾向 ,这种倾向是中国法制走向完善和成熟的标志。中国的判例法倾向将为中国未来的法制走向提供更丰富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也将为中国形成独具特色的法律体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中国当代法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迎军 《河北法学》2001,19(2):8-12
三代领导集体的民主法制思想、法治实践与中国当代法理学息息相关 ,三者互动 ,推进了当代中国的法治进程和中国当代法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熠  周媛媛 《法制与经济》2008,(12):126-126,F0003
被西方国家誉为“东方经验”的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诉讼调解具有强烈的职权主义色彩,随着中国目前调解的制度化,它已经越来越相似于审判,甚至成为国家的工具。究竟强制诉讼调解有何弊端?它与法治理念是否矛盾呢?本文从诉讼调解的概念和性质出发,揭示其客观现状,进而阐述其与法治理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从法理学视角审视诉讼调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西方国家誉为"东方经验"的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诉讼调解具有强烈的职权主义色彩,随着中国目前调解的制度化,它已经越来越相似于审判,甚至成为国家的工具。究竟强制诉讼调解有何弊端?它与法治理念是否矛盾呢?本文从诉讼调解的概念和性质出发,揭示其客观现状,进而阐述其与法治理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我们从法理学的视角对“两个承诺”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就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这两个问题的真正解决,对于我国在新世纪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进而实现法制现代化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里,法律渊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除朝廷律令之外,传统习惯曾经是调整人们日常生活和民事行为的重要渊源。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性质的根本性转变,中国社会的法律与秩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习惯在当代中国农村是否还存在?习惯是否与现代国家制定法相冲突?其在农村法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法学研究的重视。通过对徽州农村民事习惯调查中的个案分析发现,在当今徽州农村仍然存留着大量的传统习惯,有些习惯甚至发挥着重要的法律效力。在当代中国农村的法治建设中,我们应当承认和重视发挥习惯的法律效力,探究那些“被冷落的真实”,为农村法治建设的发展寻找传统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与法理学的变革和更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进程深刻地改变着法的存在方式、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也必然引起法理学的理论变革与更新。本文以法律本体论、法律价值观、法律人格观、法律发展观、法治观等五个法理学的基本论题为主题 ,分析或展望全球化所可能引起的法理学的理论变革和更新。  相似文献   

20.
秦旺 《现代法学》2002,24(1):85-91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定位是司法改革中的重要问题。作者从法理学的角度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文章首先分析了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内涵 ,基于此 ,作者接着从哲学、法学和实践的角度对法官自由裁量权进行了考察 ,并对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根基进行了分析 ,最后就如何缓解法官自由裁量权中个性化的涉入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