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试论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被害人的救助制度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给予被害人不同形式和不同来源的精神安慰和物质帮助,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平复或减轻犯罪行为对被害人造成的后果,是当今世界各国刑事司法政策和社会政策保护被害人的一个非常普遍的潮流。世界上许多国家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犯罪被害人救助方面的立法。我国目前在犯罪被害人救助及保护方面还存在缺陷,因此有必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借鉴各国的立法经验,尤其是台湾的救助制度,加强我国对犯罪被害人权利的立法保护,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救助制度不健全,刑事案件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其权益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进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尽快出台《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条例》,建立完善的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法律制度来对被害人进行及时的援救和帮助,使受犯罪破坏的社会秩序得到尽快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韩国以《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促进的特例法》和《犯罪被害者救助法》为主体,构建了犯罪被害人保护制度的基本框架。我国应当借鉴韩国犯罪被害人保护制度的有益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加快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4.
边境地区外国人1犯罪作为边境问题之一,以其暴力、复杂、突发、频发等特征著称,严重破坏边境人民的生活安宁,影响之恶劣不言而喻。着力研究边境地区的犯罪状况,寻找应对其逐年上升趋势的原因和对策,是涉及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稳边控边工作与国际关系局势的重大问题。建立涉外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刑事诉讼人性化的要求,是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社会正义的需要。随着涉外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也会逐步得到加强,这对于在刑事诉讼中处于弱势地位的被害人的利益维护,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无疑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具体追偿制度缺位等诸多问题。一般而言,检察机关刑事被害人救助追偿制度仅指向加害方追偿。目前,刑事被害人救助追偿制度的建构具有立法、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具体应包括发现、追偿、处置、救济四种机制。为实现该制度的长效化,除追偿资金外,还可以探索将追缴的犯罪所得及收益、罚金和没收的财产、监管场所在押人员的劳动创收等全部或者部分纳入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以拓宽其资金来源渠道。  相似文献   

6.
刑事被害人是司法体制改革不容忽视的群体之一。本文从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渊源入手,考察先行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和香港的有关经验,在分析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在立法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突破一直以来对刑事救助的法学视角局限,将其放置于刑事公共政策平台之上,提出进一步发展完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框架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犯罪的急剧膨胀,犯罪被害人已构成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然而目前我国对犯罪被害人的保护非常不力。事实上,犯罪被害人在追究犯罪、维护自己权利的过程中其地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近几十年来,被害人的权益重新受到关注。我国加强对犯罪被害人的保护,一方面应当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建立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另一方面要对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进行改革和完善。此外,要建立社会救助体系,这一点比前两方面的工作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对被害人的保护也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还没有以立法的形式确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但是,理论界已开始对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司法实践中也有一些摸索,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对刑事被害人进行救助的尝试。近年来,最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高度关注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一直致力于刑事被害人保障问题研究,并努力探寻解决路径。我国目前经济尚不发达,由国家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救助被害人还相当困难,但为慰藉被害人,使其中生活特别困难的人能摆脱困境,仍应顺应世界人权、人道主义潮流,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以保障被害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亓建文 《工会论坛》2007,13(1):121-122
《刑事诉讼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刑事被害人可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在刑事判决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等途径获得赔偿,但这一制度设计存在诸多缺陷,不能确保被害人获得及时、有效的补偿;国家补偿制度在一定情形下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但国家补偿是国家基于人道主义而给予被害人的一种福利救济,这种救助是有限的,并有多种限制条件。相比较而言,刑事和解等恢复性司法措施更有利于满足刑事被害人的需求,有利于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指导完善刑事被害人补偿机制,是我国刑事司法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被害人学术研究的发展,被害人权益保障已成为刑事政策的一项重要课题。我国被害人救助制度刚刚起步,很多方面都不健全。完善对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建立被害人救助基金,平复被害人与被告人的矛盾与仇恨,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略论犯罪被害人的地位及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对被害人参与权的改革和发展,是国际刑事司法政策的一个突出方面。犯罪被害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权利保护已成为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其在诉讼中的地位,也成为国际刑事诉讼法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但是,我国对犯罪被害人的研究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对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和补偿制度还不够完善,因而应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12.
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已成为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在诉讼中的地位也成为国际刑事诉讼法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但是,我国对犯罪被害人的研究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对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和补偿制度还不够完善,因而应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13.
贯穿边沁著作始终的功利主义思想影响深远,其立法理论中提出的犯罪补偿理论对当今社会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归根结底体现在作为犯罪被害人的权益难以通过此制度得到有效救济和恢复,许多被害人受犯罪侵害后终身处于贫困境地,身心极度痛苦,而我国又没有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因此,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借鉴边沁的理论,建立起补偿内容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的犯罪补偿机制,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在我国立法中尚是空白,建立该制度必须探讨分析其得以建立的价值基础,即:促进公正与效率,保障人权和控制犯罪,强化国家责任和保护公众信赖利益以及增进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目前刑事法律援助运作最有效率的国家之一,其健全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为美国刑事案件的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公设辩护人制度,作为美国刑事法律援助的重要手段,为实现经济困难的被告人的辩护权提供了切实保障。在评介美国刑事法律援助体系之公设辩护人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的刑事法律援助体系,构建我国公设辩护人制度,将其作为我国刑事法律援助手段之一,实行多元化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使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事业变得真实有效,进一步完善我国司法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和解制度使被害人因享有了追诉与否的决定权而获得更切实的赔偿,被告人也因摆脱了“罪犯标签”的纠缠而能够更加顺利地复归社会,因而这种制度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当事人都是一种较佳制度选择。我国“倡导和谐、反对争讼”的传统观念为刑事和解制度提供了文化基础;我国民间事实上存在着的大量“私了”案件的情形,为刑事和解制度的引进奠定了心理基础;我国的传统调解机制与遍布的调解网络为刑事和解制度的引进奠定了组织基础。因而,在我国引进该项制度完全是可行的。在制度设计上,应兼顾国情对国外的刑事和解制度加以修正,以适合我国的社会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7.
证据开示是现代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实质化的必备程序,作为法治国家对抗式刑事诉讼模式中的一项制度,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建主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应由1.证据开示的主体、范围;2.证据开示的时间、地点、运作方式;3.证据开示的工作制度、保障机制及监督等三部分内容构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刑事法律援助是一种国家责任,国家应当切实承担起提供刑事法律援助的责任而不能将义务转嫁给律师。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存在法律规范和制度运行两方面的问题,应当通过规范的自省和政策的关照加以完善。当然,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根植于整个刑事诉讼制度之中,要真正提高刑事法律援助的水平,还必须改善刑事诉讼的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9.
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的损害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迅速 ,在我国 ,它是一项民事法律制度 ;由于对它的“民事法律制度”的定性 ,致使其在我国的发展仅局限于民事领域。本文在介绍损害赔偿制度的国内外发展的基础上 ,郑重论证了在刑事和行政领域建立该制度的现实性、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1996年公安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了全国刑侦体制改革会议,会议确定了刑侦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方向,要求在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建立覆盖社会面的责任区刑警队。此次刑侦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刑事侦查工作影响较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