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石 《天津人大》2006,(4):44-44
近日,有机会瞻仰鲁迅先生的故居,实现了积久的夙愿.站在先生的故居前,自然想到先生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之贡献.在大学念书时,就酷爱先生的作品,特别是鲁迅杂文.我的毕业论文也与鲁迅杂文相关.  相似文献   

2.
今年2月8日晚间,从电视新闻联播中听到许老去世的消息,我顿时陷入沉痛的哀思之中,不能自己。许老的与世长辞,使我思绪万千,联想起不少他可堪传颂的往事。现在仅谈几件小事来说明他的道德风范  相似文献   

3.
许涤新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经济理论家 ,而且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家 ,他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我的记忆中 ,大概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在《东方杂志》、《新中华》……等刊物上 ,他发表了不少关于当代中国问题尤其是中国经济问题的论著 ,我读后得益非浅。现在算来 ,我与许老相识已有半个多世纪了。 1 946年夏 ,我应英国文化委员会的邀请作为访问学者赴英从事经济史研究。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两种…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代众多科学家群体中,有众多的科学家是值得敬重的。不过要是有人向我提问:你最敬重的科学家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周培源先生。其原因,不仅是我上大学的力学专业是周培源先生所创办,周培源给我们上过基础课理论力学,也不仅是我工作后,许多年是在力学系度过的,经常能够聆听他的教诲,而是近若干年来我逐渐对力学史产生兴趣后,在浏览了许多科学名人传略后,在熟悉了我国近代科学发展史之后,经过比较和思考得到的结论。只有跳出一个系,而从近代整个中国的科学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才体味出他在我国近代科学发展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搜寻     
许多年以前,我经历了一段床头屋角皆"侦探"的生活。那时,我与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泽新先生打算共同撰写一部文艺理论专著时,还不知道我们将要完成的是中国第一部《侦探小说学》,也没有意识到这部《侦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经济学会成立于1950年8月,那是由一批热心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研究的经济学家与著名人士如马寅初、许涤新、孙冶方、陈虞逊等39人签名发起成立的.当时的名称为中国新经济学研究会上海分会,选举马寅初为理事长、许涤新为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7.
正画之生活小时候我家乡那里有一个所谓的算命先生,街坊四邻的人们都去找他算,因为认为他算得准。那个先生对我说,你40岁后才能上大学。2007年9月至2011年7月我在中国国家画院进修了4年,我戏称这4年是读本科。那时候也就是40多岁,这个事情很有意思。我生于1962年,上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8.
希望与牛津和剑桥齐名唐书彪今年春节回乡省亲期间,听说我大学时代的校长刘道玉先生创办了一所国家承认学历、名叫武汉津桥学校的私立中小学,觉得很有趣。刘道玉在80年代主持武汉大学校务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教育改革,事情做得有声有色,人也名声大噪。我毕业后,有...  相似文献   

9.
陈鹤琴先生,浙江上虞人,生于1892年3月5日,今年是他一百周年诞辰。我和陈老相识在20年代,其后也多次在一起共事,他长我4岁,是我的兄长,亦是我的知心好友,关系一直很密切。陈老幼时读过私塾,1911年春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秋转入清华学堂高等科。1914年公费留美,先在霍布金斯大学得文学学位,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获教育硕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你们的大学生活即将开始,你们将从此在清华园开启一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我们的老学长曹禺先生晚年回忆大学岁月时,曾饱含深情地写到:"我感谢水木清华,这美妙无比的大花园里的花花草草,我走出图书馆,才觉出春风、杨柳、浅溪、白石,水波上浮荡的黄嘴雏鸭,感到青春自由的气息迎面而来."我也想起,我们1920级学长、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在弥留之际对护士不停地说:"这里是清华大学."那时先生还想到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相信,工作和生活了25年的清华,一定是他最牵挂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大学的双重价值危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由北大改革方案引发的论争迄今未息。最近,读了阎光才先生大作《对大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反思》(《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10期),我感到对这场争论本身也该进行反思了。如果我们只关注“应怎样建立”和“建立怎样”的大学人事制度,很可能忽略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价值迷向、结构错位等深层问题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北大的示范效应很可能是负面的。这便是笔者不揣寡陋,凭个人观察与经验发表意见的动机所在。所持观点,如有不当处,盼专家教正。现代大学的双重价值构成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评价现代大学的价值尺度是什么?大…  相似文献   

12.
<正> 1987年4月,我与吴光先生应邀访问了九州大学、筑波大学、京都大学和名古屋大学等日本著名学府。这是我首次访日,所到之处,除了新鲜还是新鲜,加上言语不通,谈不上多深的观感。此后,我又六次东渡扶桑,除1990年的一次是应冈田先生和福田殖先生之邀赴九大做一年访问研究之外,其余均为半月左右的短期滞留。赴日之目的,既有纯学术性的开会讲学,又有民间性的走家访友,也有考察参  相似文献   

13.
驰骋国际汉学界的骁将--在耶鲁大学拜访史景迁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耶鲁大学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也是美国东部最著名的中国学研究基地之一。“拜访史景迁教授”,自然成了我访问这所著名学府的重点计划。史景迁教授是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也是耶鲁中国学研究的核心领导人。不久前,我在耶鲁大学图书馆的内置花园,拜访了先生。史景迁先生的英文名字是JonathanSpence,1936年8月出身于英国,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因钟情于古代中国文明,1959年毕业后,即到美国的耶鲁大学深造。先生在耶鲁大学求学时期的指导教师主要有两位,一位是芮玛丽(MaryC.Wright)教授,一位是房兆楹教授。芮玛丽是中国…  相似文献   

14.
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问题的研究是我的夙愿。当我实现此一夙愿,从实际工作转到理论工作时,已经年过半百,属于半瓶醋和半路出家了。怎么赶上潮流、适应形势?唯有认真学习。其一,学习前辈,也学习后生。80年代初,我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先后是孙冶方、许涤新、刘国光、董辅礽,治学各有专长和特色。学习他们怎样掌握原理、解剖现实、思考对策,使我渐渐入门。特别是参加一些  相似文献   

15.
很高兴能出席今天的晚宴并在此就女性领导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次论坛十分有意义也很独特:一是由中国和美国两个知名大学——北京大学和维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联合举办,北京大学王恩哥校长和维斯理学院Kim Bottomly院长还亲自出席论坛,是强强合作;二是主题为"Women's Leadership:Making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十分重要,令人关注;三是与会者和演讲及发言者都是卓有成就的女性杰出领导者,显示了其高水平.特别是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女士和驻华大使骆家辉先生莅临会议,必将进一步推动中美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合作,包括女性发展的交流合作.我也热烈祝贺论坛获得了丰硕成果,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6.
圆梦     
我的大学梦,做的很早、很长,也很苦、很涩。当我跨进小学的第一天,我就朦朦胧胧地意识到:我迈向了大学之门的第一步。这是我最初的“大学梦”——天真无邪。当我以优异成绩考入县重点学校时,我清醒地知道:这里距大学之门只有一步之遥了。此时,我的“大学梦”——甜蜜温馨。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在我即将进入高考的前夕,席卷全国的“批林批孔”运动开始了。早些时候,许多小道消息都在传说,我们这一届高中毕业生可以直接考大学,恢复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多年的高考制度。谁知,因为要搞运动,上头规定高中毕业生必须下乡或回乡“参加当地的批…  相似文献   

17.
李卉妍 《台声》2001,(3):25-26
在 2000年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记者采访了台湾知名人士许信良先生。   记:许先生已经多次来过祖国大陆了,那么请您谈谈对大陆的观感好吗   许:我 1989年就来过了,是到福建。后来到大陆又到过北京、上海和厦门,算起来这是第 4次了。从第一次来到现在 ,中间隔了 9年,这 9年中国发展太快了。 9年前,厦门其实是很乱的,不是像目前那么漂亮的一个城市。而今天厦门以都市的发展来看,比台北漂亮,比台湾的城市好了很多。上海也是一样。 9年前我到上海,浦东是一片荒凉,今天的浦东是全世界最新最好的都市。北京也不例外。今天的北京…  相似文献   

18.
刚进大学时,有一天在校园里走,突然听到广播里播送党中央领导人给病危的赵丹送去问候的鲜花的消息,很是感动,我为我国政府对国宝级人物也开始给予隆重的礼遇感到欣慰。工作后,从内部文件看到胡耀邦总书记关心沈从文,指示分配他住部长楼的报道,感慨也很深。去年钱钟书先生逝世,江泽民总书记立即去电杨绛先生表示问候,许多报纸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加以报道,告诉人们知识和文化的价值。我这里再三感动,是因为最近读到不少与我年龄差不多的青年学人写的文章,他们不便说中国,就写帝俄时代,写俄皇、将军如何开恩叛逆的知识分子,妻子、父兄如何义无反…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你好! 我是一个25岁的女孩,没有上过大学,但我一直很努力地通过自考的方式学习。一年前,我交了男友。差不多算是一见钟情,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在一起感觉很幸福。他的家境比我好,性格也很开朗,做什么事情都很乐观。这正是我很欣赏的,所以我真的是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我现在是在新加坡的一所大学里面,方圆几里,两条腿能到达的地方都是校区。校区没有围墙,许是因为其大吧,建不了围墙,而且即使是没有围墙,外人也还是不来,整日看不到外人,所见都是师生模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