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  相似文献   

2.
培根那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广为人知,但知识这个力量是没有方向性的。它可以使人奋发向上,造福于人类;也可以使人沉沦堕落,危害国家、民族。所以我们中国古人云:“书,既可以兴邦;亦可以乱世。”这对一般人来说是如此,即使对那些具有  相似文献   

3.
最近,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把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紧密联系起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当前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是人的本质不断发展、个体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不断提升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是“由于人”并且是“为了人”的。但是,人的精神素质的提高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它的产生是通过使自然成为“人化自然”、即改造客观世界的过…  相似文献   

4.
民主的流变     
民主不是一个恒定之物,而是一个流变之物。它经历了从“人本身”到“使人成为人”的流变过程,流变的原因在于物质技术的发展。民主源于史前人类的行为方式,人神沟通的方式,贵族制是其肇始。然而,技术的发展,使“人本身”失去了实现的可能,而只能尽多地“使人成为人”,这就是后来的“民主制”。“使人成为人”并不是一个突变的结果,而是逐步应战技术发展的结果,古希腊的民主理论是连接“人本身”和“使人成为人”的过渡阶段,近代的民主设计完全成为“使人成为人”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庭仍然是社会的细胞。当前,为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探讨家庭道德原则是有现实意义的。家庭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产生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家庭”这个组织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人  相似文献   

6.
如果命运把一个人抛到异国他乡,人海茫茫却又举目无亲,现实逼迫,他非得去听去学去讲当地语言不可。这时,要是突然有一声母语飘到耳际,他会万分惊喜,暖流发自心头,涌遍全身。哪怕是短短几个字,哪怕是西南人听到了东北话,也会立即产生无限的亲切感、认同感。古人说“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人生大快,莫过于此。这便是语言的国家、民族归属意义的魅  相似文献   

7.
人类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崭新的政治思想在中国诞生,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战略构想。它不仅是和平统一祖国的伟大战略决策,而且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也将产生强烈西深远的政治影响。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战略构想是怎样提出来的呢?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觉的现代社会发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自觉是人类理性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和自由过程中的最高体现,它主要涉及人的解放的目的、意义、价值等关于“人自身”的问题。在社会发展的文化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人的求真精神、求善精神和求美精神,使人牢记人永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的目的在于人自身,关心人、热爱人,关注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使人成为一种具有崇高境界的真正全面自由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劳动创造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理,它在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得到了相当完整的论述。随着科学的进步,这一学说在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不断的话难,许多论者认为人类同样是自然选择的产物,人类进化完全是生物学的问题。本文拟对劳动与自然选择进行粗浅的分析。一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它是进化论得以战胜“目的论”和“特创论”的有力武器,尽管在本世纪提出了“中性学说”等非达尔文进化论,但自然选择学说仍被公认为是关于生物进化的科…  相似文献   

10.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声称:“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一种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所作为的观点。”此话出自中科院院士之口,不能不让笔者感到诧异。从人类历史上看,每当遇到人类力不可拒的天灾,总会有人彷徨无措,有人疑惧人类自身的能力,有人对大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其实,人类彷徨无措的实质,并不是因天灾本身,而是对天灾的成因及其运动机理的认知有限所致。人类现代科学的历史也不过区区400年,且在这400年的历史中,不断有新的假说、新的学科产生,用何院士的话来说:“从伽利略开始到现在,科学水准的发展是极为迅速的。”…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要提出“社会政治文明”这一概念?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试作一些探讨,以祈同行方家指正。一、提出“社会政治文明”概念的依据 (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状态的文明,理应包含社会生活、政治生活进步状态即社会政治文明的内容。“文明”这个概念被广泛使用,其含意虽不统一,却存在着一个共同倾向,这就是把它理解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理解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我国出版的《简明社会科学词典》认为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这个概括是对的,但它又  相似文献   

12.
从"实在论"走向"价值论"的当代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在其本性上是思考人类生活及其世界的“价值问题”的理论。哲学范式的转换,从根本上取决于人对自身生存发展、生命本质的意义、实现方式和内容的改变,它体现人类对自己生存命运的关注,对理想境界及本性完善的价值追求。纵观西方哲学形态演变的历史,可以认为是从“实在论”范式向“价值论”范式转变的历史。当代价值论范式转向的实质,就是要从“实在论”思维范式中解放出来,走向一种立足于人的价值性活动的哲学思维,进入价值论所面对和关注的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创造人与社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所需要的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13.
“人的本性自私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搞自由化的人从多方面来论证这一命题的合理性,以此来否定社会主义及公有制。它的错误性按理来说是不难识别的,之所以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同它的某些“理论依据”的迷惑性有关。因此,我们有必要对  相似文献   

14.
言理 《瞭望》1992,(40)
上海股市走势起起伏伏,由此带来的“无处不说股,无人不知股”的“股票现象”,令人喜忧参半。 据称在上海1300万人口中,正式股民约有30万,而参与股海弄潮的不下100万。16种上市股票外加炙手可热的股票认购证,就如“台风眼”,围绕它们的是席卷一切的狂风暴雨。有人说这是“初级阶段”,也有人说这是“现代神话”。但股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逼迫着人们从狂热走向理智。如此而言,“股票现象”给开放后的上海人带来的不啻是一出人间悲喜剧,更是一堂社会启蒙课!  相似文献   

15.
SARS的出现,再一次表明了人和自然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生态因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然自然的自我演变以及人化自然,归根到底都必须遵从同一生态规律。否则,就会遭到自然规律的报复。尽管目前还不能明确SARS病毒的最终来源,但是它的产生无疑是自然对人类生存方式的一种报复。所以,人类应当善待自然,正确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人化自然始终处在一定的阈限之内,使人工再造自然成为一种现代意识。为此正确地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解决目前人类生存危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发展伦理学的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人的生存需要是发展伦理的立论之本生存论哲学是对存在论哲学的革命。它用“人的生存”给“物的存在”以理解和意义 ,用可能性消解了必然性、决定性 ,用未来的价值取向整合了过去的因果决定。生存论的思维方式是理解发展伦理学的关键。发展伦理学是生存论的伦理学 ,立足于人 ,提倡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则是存在论伦理学 ,立足于生态科学规律 ,提倡自然中心主义。它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驳也是立足于存在论的。从存在论上讲 ,人确实不是宇宙的中心。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也是不成立的。但存在论上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并不影响生存论上的人类…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已然成为21世纪最具创新性和爆发力的技术手段。它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强烈冲击,非简化问题本质的“价值中立说”所能够涵摄和覆盖。人工智能营造的便捷生活表象遮蔽了人作为主体被技术裹挟的事实和难以“逃逸”的困境。“存在的非存在”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主体性存在的二元悖反,作为行动元的人类现实地存在于人工智能“座架”的经验世界,但却成为“不被需要”的“非存在者”。人工智能的历史性在场与技术化运作愈益显示出超越人类智能的力量,不断僭越人的主体地位代替人选择、判断、思考和行动,人工智能的高度自主性使人的自主性被遮蔽,其对生产生活的全面操控阻碍了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加剧了人被智能技术宰制而失去自由和反思批判精神的主体性危机。数智化背景下,应通过批判审思人工智能技术范式,适时采取自觉的“中辍”行为,以人之理性矫正技术的任性,引导智能技术为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服务,清除智能拜物教意识形态迷思,营造人机和谐共生、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从而推动加快智能社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8.
对未成年男性日益严重的性犯罪现象,应该进行多学科的,起码应该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叉思考和交叉研究,才能揭示本质,遏止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和它的活动规律。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心理倘若离开“社会关系”达一至关重要的心理活动产生的唯一依据,就必然引出以一概全或绝对谬误的结果。因此,为了使心理学角度研究未成年男性性犯罪问题不致走向歧途,必须指出;未成年男性性犯罪问题的日益严重是众多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名词解释     
绝对观念:又叫绝对理念、绝对精神,它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指作为一切存在的共同本质和根据的某种无限的、“客观的”、无人身的思想、理性或精神.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存在着某种神秘的“绝对观念”,它是世界的起因,它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列宁曾指出:“绝对观念”黑格尔的“神学虚构”.  相似文献   

20.
人生无草稿     
某书法家对一用废纸练字的人说 :“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 ,可能会写得更好。” ,问原因 ,书法家笑而不答 ,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 ,这是让他惜纸来逼迫自己写好字。由此想来 ,人的一生不也是这样 ,没有太多的草稿可以反复“练习”。其实 ,现实社会中好多事情是没有草稿可以打的 ,好多希望都是“逼”出来的 ,好多成功也是通过失败才“逼”出来的。人们常说穷则思变 ,也就是“逼”的延伸。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则谚语 :“如果你想翻墙 ,请把身上最贵重的东西先扔过去。”因为最贵重的东西在那边 ,你已经别无选择 ,要想方设法地翻墙去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