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了许敏先生《霸道的邮政》(《同舟共进》2007年第4期)一文,有些感触。许先生在文中指出邮资由8毛钱涨为1.2元,而邮局又没有4毛钱的邮票,自己手中8毛的"余票"难以处理,只好多贴邮票了事。  相似文献   

2.
开心岛     
寄信“你把那封信寄出去了吗﹖”女主人问有点愚笨的女仆。“寄出去了,”女仆回答道。“那你怎么把我给你买邮票的钱拿回来了﹖”“我没必要去买邮票,”女仆很自信地说:“我趁没人注意就把信投进邮筒了。”回电高中女学生发现我的儿子蒂姆具有不可抵抗的诱惑力。由于我的丈夫上早班,每天下午很早回家,经常接到蒂姆的女同学打来的电话并记录在我家的记事板上,如:蒂姆请回电话给苏珊、塞莉、珍等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我回到家发现记事板上我那认真的丈夫用粗体字写着:“蒂姆,请给高中部的全体女生回电话。”有…  相似文献   

3.
一枚邮票     
九月中旬的一个早晨,雨渐渐沥沥地落着。邮局里,我正往发稿信上一张张地贴邮票,一个怯生生的童音在身边响起:“叔叔,能买您一张邮票吗?售邮票的阿姨不在!”小女孩戴着一顶红帽,大约八、九岁,脸蛋红红的,一只小手里捏着张一元的钱币递向我。看着她那祈求的眼神,我不由自主地撕下一枚邮票:“小朋友,拿去吧,把钱收好。” 她很顺从地收起钱,接过邮票, 说了声:“谢谢叔叔!”便小心翼翼地 贴好邮票,把明信片投进了信箱。 “小朋友,给谁寄的呀?”我问,“给外地的爷爷奶奶”? “不对。”她认真地摇摇头,晶莹 的眸子扑闪着,…  相似文献   

4.
1993年春天,在一次朋友们的聚会上,一位来自西北的作家张锐半开玩笑地问我:“如果你的生命一共还只有三个月,你打算用这三个月的时间干点什么?”我没太认真。我简单地想了想,跟他说:“我想在我酝酿时间比较长的几个剧本中挑两个最重要的,写出来。”他又问:“如果只有一个月了呢?”“那就挑一个。”“如果只有三天呢?”“那,那就对着录音机,把那一个最重要的剧本,叙述出来。”大伙谁也没再说话。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常识》课教学中,有几位集邮的学生曾先后向我提出:“既然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决定的,那么邮票这种商品的价格为何能高于价值而不断上涨呢?”要及时,正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这类问题,我以为教师首先读读《资本论》中有关“垄断价格”和“虚幻价格”的论述十分必要。课本所述价格,是指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一般商品的价格,它是直接以价值为中心,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的。而邮票是一种一次性生产的特殊商品,尽管它本身的价值不大,但由于已不能由劳动再生产出来,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艺术鉴赏欲的增强,它的价格可不断提高,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垄断价格”。如1980年我国发行的面值8分的生肖邮票“猴票”,今年市场价格涨到了27元;解放后发  相似文献   

6.
张劲 《人民公安》2009,(19):48-51
就连邮票鉴定专家也咋舌:世间居然有制作如此精良的假邮票;就连刑侦破案专家也瞠目:哪见过如此多的假邮票——堆起来半问屋,称一称足有半吨多。算一算面值超过一亿六千万元。奇,奇案,不愧为“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7.
邮票价格, 如火箭一样上升 当年,邮票印刷厂的职工曾为没拿到奖金而拿到一版(80枚)金猴邮票为替代品而骂骂咧咧,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就是靠这一版金猴结的婚。金猴的市价从发行当日的8分涨到2角5分、1元、3元、10元、30元、60元、300元、700元、1200元。在短短17年里增值1.5万倍,不仅在所有新中国邮票中绝对称王,而且在全  相似文献   

8.
精彩岁月     
张自云 《人民公安》2014,(18):66-67
在《人民公安》杂志上看到《我的“公宣”岁月》征稿启事,不由得回想起那让我一生值得骄傲的日日夜夜。那一件件“公宣”往事记忆犹新。“公宣”让我想起了那一枚枚八分钱的邮票,让我想起了深夜伏案爬格子,让我想起了真枪实弹的现场,也让我想起了自学“公宣”时闹的一个个笑话,还有三次捧起三等功勋章时的荣耀。  相似文献   

9.
一枚“文革”珍邮价逾百万2003年4月13日,未发行过的“文革”时期珍贵邮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四方联在北京拍出了110万元的高价。在同一场拍卖会上,另一枚现代珍邮“大一片红”也以60万元落槌。高价珍邮的拍出使得这场由中邮大地邮票拍卖公司主办的“北京春季邮票钱币专场拍卖会”倍加令人瞩目。据邮票专家介绍,在该拍卖会上首度露面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邮票四方联具有重要的邮票史料、组集价值,堪称新中国现代珍邮中的扛鼎之作。这枚珍邮从90万元起拍,比设想的要低一些,落槌价110万元也属偏低价格,未来的升值空间…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这样问凌峰:“如果有来生的话,你还娶不娶大陆人?” “这个问题我恐怕要好好想一想,两岸婚姻太累了。”凌峰说。“不过”,凌峰口气一转,”如果老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要娶顺顺。” “你呢?”我又问贺顺顺。  相似文献   

11.
我想有个家     
“我想有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这首歌在过去只是随便唱唱,现在却成了我生活的写照。我是四川省万县市立桥区的民政干部,刚来这里上班时,一套被褥,一双碗筷加上一包衣物行李往办公室一捆便成了家。一日三餐进食堂,有时没赶上,便到这家馆子瞧瞧,那家馆子望望,都因为身上抬据难以慷慨地叫一声“吃饭”。好不容易选了家自认为便宜的馆子,点了一菜一汤,那老板却很慷慨,大片肉炒大块姜,盐味尽有,味精不足,吃了一算帐:“姜块肉8元,汤4元,饭3元。”我和友人付了钱,出门直说要租房建家,可找了很久,不是房租太高,就是…  相似文献   

12.
尚石 《八桂侨刊》2003,(3):56-56
大约是在五年前的1月5日,按照邮政部门发行迎接新春邮票的惯例,又出了一套2枚的生肖邮票。即“甲戌”岁次是“狗年”,那么,不言自明,与狗形象有关的邮品,如邮折、贺年明信片、首日封等,就应运而生,令人眼花缭乱,大有刘姥姥进大观园,见一样爱一样,不知何从之慨!而我,却独独选择了收集狗年首日封这一  相似文献   

13.
真可惜     
一位老者坐在公园的长凳上独自落泪,一位警官走来问他出了什么事。“我75岁了,”老头哽咽着说,“家中有个25岁的妻子,她长得漂亮迷人,疯狂地爱着我。”“那又怎么了?”“我记不起我住在哪儿了。”真可惜  相似文献   

14.
印象中的雪村——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俺们那旮都是东北人,俺们那旮特产高丽参,俺们那旮猪肉炖粉条,俺们那旮都是活雷锋,……”这首歌,琅琅上口,诙谐幽默,画面感又极强,一经传唱便如飞瀑流泻,简直是妇孺皆知。经常看见小学生嘴里哼唱着这首歌……伴随着这首歌的广为传唱,它的作者和演唱者雪村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印象中的他应该就是那个东北人,热心、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热爱生活……带着这种先入为主的观点,我电话采访了雪村。他一听我是农工党北京市委会的,很热情地说,自己人,自己人啊。一如我想象中的豪爽。我开门见山,问他是不是学…  相似文献   

15.
杨素宏  岳波 《人民公安》2010,(11):26-28
有一句话曾经让我深为感动,那是许多村民都对我说的:“等房子修好了。我给邢警官腾一问出来。你随时来住都行……”  相似文献   

16.
生活休闲     
富翁砸灯 一天,有个百万富翁走进一家灯具店,转了一圈之后,他抬手指着挂在天花板上的那顶水晶吊灯问售货员:“喂,这东西值多少钱?” 售货员打量了一下眼前的顾客,其貌不扬,以为他只不过是好奇而已,就没再理会他。富翁又问了几声,售货员还是置之不理。 这下富翁火了,他抡起自己的手杖,就向水晶吊灯砸去,只听“砰”的一声,水晶灯全碎了,售货员“呀”地尖叫起来。那富翁对售货员说:“现在我可以知道这个吊灯的价钱吗?”  相似文献   

17.
菲音乐 “音乐即收获”.斯汀说。好的音乐是醉人的.再与歌者本身的经历.气质相连,感触是奇妙的。王菲的歌声.不知不觉已伴随了我八年。 我试图去诠释王菲.一如我总想去触摸她那虚无的声线.在《天空》中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在西柏坡会见一位外宾时 ,外宾问 :毛泽东 ,您怎么有毛泽东和毛润之两个名字 ?毛泽东幽默地笑道 :我还有第三个名字 ,你们不知道 ,我也不告诉你们。毛泽东的第三个名字就是毛石山。他在1923年9月28日致林伯渠等的信中说 :“此信托人带汉寄上 ,因检查极厉害 ,来信请写交毛石山 ,莫写毛泽东。”众所周知 ,毛泽东又叫毛润之 ;但他又叫毛石山 ,就鲜为人知了。毛石山这个名字有个演变过程。最初是在家里叫的小名 :石头 ,又叫石三 ,或石三伢子 ;长大后 ,它就改成了同样极富象征意义的“石山”。为什么小名要起“石山”呢?原来 ,母亲…  相似文献   

19.
小幽默     
那司机侮辱我 一位妇人的孩子长得特别丑,一天,她抱着孩子坐公共汽车,司机说:“啊,从没见过这么丑的孩子!”妇人很不高兴,到后排找个位子坐了下来,一个男士问她怎么了。妇人说:“那司机侮辱我。”男士气愤地说,  相似文献   

20.
微评     
3月20日,发改委再次调高油价,国内成品油步入“8元时代”。3月22日,浙江嘉兴电视台《今朝多看点》就此问题在当地随机采访,谈油价上涨对市民的影响。一名被采访者称:“我能说脏话吗?不能说?那我无话可说了。”此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