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勇梁  高崇慧 《法制博览》2015,(7):131-132,130
法律信仰是一个舶来概念,来自于西方,而信仰这个词也具有深厚的历史与宗教的背景,可法律信仰这个概念在中国一经提出就陷入了自身难以解决的悖论,宗教与信仰的关系、宗教与法律的关系、法律与信仰的关系它们之间如何联系在一起,东方不同于西方的历史和价值体系注定使中国无法照搬西方的原有概念,寻求中国法律信仰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是我国研究法律信仰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在现今的法律环境下,法律职业道德需要一个信仰的支持,而法律信仰就是众多信仰中最符合需求的,法律信仰下的法律职业道德将是法律工作者最坚实的支柱。  相似文献   

3.
4.
王鑫 《法制博览》2015,(8):150-151,132
践行法治思维是建构法治中国,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首要问题和基本要求,没有正确和科学的法治思维,就不会深入理解和贯彻法治中国的深刻内涵,而法律信仰的培育与树立,是践行法治思维的首要命题。因此,没有对法律的信仰或没有深入科学地对所信仰之法做到正确理解,法治中国建设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困境。文章以司法队伍建设为研究视角,从而正确厘清所信仰之法与践行法治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正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这句引文就流行于法律学者和学生的笔下、口中,正是受它吸引,我翻开伯尔曼教授所著的《法律与宗教》,聆听他对西方法律传统的独特阐析,不禁引起我对一些现实问题的粗浅思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未来生力军,其法律信仰关系建设成败。然其法律信仰却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法律教育缺位和社会法治现实洗礼的冲击,其法治漠视和法律信仰缺失的问题十分严重。文章通过理性审视其法律信仰现状,从诠释、认同、践行诸多方面探索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体系的构建,帮助其跨越法律信仰的迷茫和危机。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2/3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村民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宗法观念和人治思想的束缚,解决纠纷普遍依靠熟人社会的人情思维、村干部的权威等形式。因此,加强乡村法律信仰势在必行。徒法不足以自行,要达到法治之界,培育民众对法律的信仰是一个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乡村法律信仰概念的解读,归纳乡村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探寻出培育乡村法律信仰的途径。希冀本文能对我国法治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索国兴 《法制博览》2014,(2):138-139
法律信仰的实质是对法治的信仰。法治应当包含两层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立,客观上为实现法治提供了科学详尽的理论支持,主观上,如何实现民众由被动接受到主观认同的转变,从而引领整个社会走向法治,日益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信仰作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较之于外在约束,发挥着更独特、有效的作用。针对中国法治进程的境况,该文将通过分析现存问题,进行学术考量,阐释确立法律信仰的可行性和途径,以期为最终实现法治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信仰”的现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信仰"现象,可说是事关中国变迁、权力民主、民族强大、精神关怀、社会正义,甚至涉及对改革开放的价值评价诸问题,使每一个中国人不得不正襟危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