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们通常把新战士在新兵训练期间的生活称之为新战士的第一适应期。而把新战士结束新训生活下到连队。适应连队生活的一段时间(约3-6个月)称为新战士的第二适应期。新兵下队.面对新环境、新任务和新的人际关系,与新训生活相比会有许多差异。其心理上也会产生一些“落差”。对此,作为干部骨干要体贴入微地关怀照顾、营造良好环境,帮助新兵克服不良心理反应,引导他们顺利度过“第二适应期”,做一名合格的忠诚卫士。  相似文献   

2.
新战士到部队后,由于环境、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加之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容易出现种种的不适应。抓好新兵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新战士尽快适应军营生活,完成由社会青年向合格军人的转变,应从强化“四种意识”入手。  相似文献   

3.
新战士列部队后,由于环境、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加之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容易出现种种的不适应,因势利导地做好新兵思想政治工作应从强化“四种意识”入手,帮助新战士尽快适应军营生活,完成由社会青年向合格军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交流等形式,对某部269名基层干部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感到,当前基层十部在工作中易出现紧张心理、进步上易出现急躁心理、生活中易出现抑郁心理。改善基层干部的心理现状,要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条件,帮助解决家庭困难,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5.
<正>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他们进行军事训练的质量和战斗力水平,在基层部队广泛开展心理教育和疏导有助于提高新兵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从而提升部队战斗力。本研究旨在探讨系统的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试图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训练及个体心理咨询改善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能够适应军队生活,增强战友间的信任和合作,协调人际关系,有效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区包括心理和谐层面,没有妇女的心理和谐也就没有整个社区的和谐,心理和谐是社区和谐的认知基础。本文拟从调查入手,采用社会心理学的原理,研究女性心理和谐对社区和谐的重要性,服务于社区妇女心理需求,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塑造妇女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人的心理生活的质量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的社会变革和发展,使生活质量的问题凸显出来。在社会的生活质量中,心理生活的质量是核心的方面。人的心理生活是人所创造的,是人所体验的,是人所拥有的。涉及到人的心理生活,就要涉及到心理生活的质量。所谓心理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是指有无内心的冲突、矛盾的认识和痛苦的体验等,而且是指有无心理的扩展、心理的成长和境界的提升。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重要的问题不但是要提高物质生活的水平,而且是要着重提高心理生活的质量。心理生活的质量涉及到心理生活的健康,心理生活的成长,心理生活的环境,心理生活的创造。  相似文献   

8.
本项调查中参与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的72名民警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冲击阶段、安定阶段、解决阶段,具有焦虑、恐慌紧张和悲观痛苦失望的心理发展规律性。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时应对民警进行预防性心理干预、介入式心理支持和恢复性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心理是对社会存在的比较直接的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许多问题都伴有心理因素的作用。农民工作为一个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而出现的特殊群体,其心理与情绪状况是社会运行的一面“镜子”,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一群体对社会变革的主观感受情况。前不久,我们对河南省外出民工的心理与情绪状况进行专题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我们发现,农民工不仅是一个收入低下、生活贫困的群体,而且是一个面临强烈心理矛盾与心理冲突的群体,有些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稳定的制约因素,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苏敏  雷洪 《青年探索》2003,(2):7-11
本文以社会化理论为指导,以调查的资料为依据,从大学生主体的主观角度观察其闲暇生活中对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文中考察了大学生闲暇生活中对心理调节的意义认知,心理调节能力的关注,心理调节选择的途径(方式),对闲暇生活予以心理调节能力作用的评价,闲暇生活中进行心理调节的收获体验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对心理调节能力的主观认知、主观评价、主观效果体验以及实际行为选择等之间的关系,从而发现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心理调节的主观方面的和谐性、实际行为选择与主观体验评价的一致性。最后,讨论了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心理调节能力自我培养的特点;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自我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条件或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们组织力量对2006年度驻桂某部来自河北、湖南等8个省(市)55个县(市、区)的新兵素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基本掌握了今年新兵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银星严 《传承》2009,(4):134-135
在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困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心理困惑成因进行分析,并从引导贫困生积极开展心理自助、开展贫困生个体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和心理训练、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方面对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困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困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心理困惑成因进行分析,并从引导贫困生积极开展心理自助、开展贫困生个体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和心理训练、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方面对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困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依据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对绑架犯罪行为人、相关人心理的实证性调查,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对绑架犯罪行为人的图财心理、抗拒心理和报复心理进行了分析。这对于预防、控制、侦训、矫治绑架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低保对象由于各自的年龄、文化、经历、家庭生活环境以及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同.因而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及心理活动也不尽相同。从现实情况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感恩心理.依赖心理.攀比心理,“白吃”心理.强要心理,求富心理。低保对象的心理活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们应在号准他们的心理脉搏后.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因势利导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从对基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调查来看,我们感到在广大官兵中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表现。一是逆反心理。有的教育者组织开展教育不敢正视新情况、新问题,不善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大道理讲不清、难道理讲不透,久而久之使官兵对教育不感兴趣,不愿听、不认同。二是应付心理。教育跟不上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是官兵需要什么讲什么,而是发现漏了什么补什么,官兵往往不好接受,疲于应付。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一项心理调查显示。参加工作第五年成为职场人类的心理分水岭。这一年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比例最高。为30.4%。而第六年开始,这一比例就逐年下降。心理专家指出。步入职场第五年一般正值30岁光景,心理年龄上的成熟和职场快节奏的生活,以及不断增加的心理压力都易使人产生一系列的不协调。此外,30岁左右的人们积累了工作能力后,如果未获晋升,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心理紧迫感,心理学家称之为“亚快乐”,也叫“五年之亚”。  相似文献   

18.
将收入差距细化为实际收入差距和心理收入差距,对心理收入差距作了操作性定义,即个体现在所得收入与其心理期望的收入的差值。在此基础上,将心理收入差距、生活满意感作为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从心理学角度对心理收入差距、生活满意感与群体性事件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心理收入差距比实际收入差距更能真实地测评个体生活满意感。生活满意感、温和∕激烈型群体性事件意愿三者显著相关;生活满意感与激烈型群体性事件意愿显著负相关。生活满意感在心理收入差距与温和∕激烈型群体性事件意愿之间起着调节作用。生活满意感在心理收入差距与激烈型群体性事件意愿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最后从心理疏导层面为政府部门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提出了相关预警措施。  相似文献   

19.
毛政相 《湖湘论坛》2001,14(1):50-51
本文拟从社会心及其构成上就腐败现象加以剖析,旨在探究一般的特点和规律,并提供一点可行的预防策略。  一、腐败的形态分析  从腐败的个体来说,绝大部分有一个启蒙、试探与被动参与直到主动甚至疯狂大搞的过程,一步到位的腐败现象是极少的。当前的腐败现象从心理及行为系统来分析,腐败的形态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权钱直接交易形态。这种方式虽然简洁,但容易被人抓住把柄,且双方有防范心理,特别是在进行腐败的初期。因此以此方式为基础,深化演化出了一些较为复杂的方式,比较普遍的是对生活方式的渗透。  (二)生活方式形…  相似文献   

20.
对668名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较强,既体现出对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主观评价较高,也表现出具有较强的心理弹性和更多地使用认知情绪调节的适应性策略。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而且心理健康者与不佳者在心理调适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弹性水平越高者、使用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越多者,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增强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能有效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追求幸福的积极生活态度有助于心理健康。本研究中理性分析、积极关注两种策略对心理健康状况未能产生显著影响,对于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能力提升的训练需考虑该群体职业要求的特殊性,谨慎选择调适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