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范明食 《新长征》2006,(8):50-51
通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25万,农村劳动力12.5万,富余劳动力达5万人,年新增劳动力1200人左右。自全省开展“一推双带”活动以来,通榆县农村劳动力不断摆脱土地束缚,跨地域跨行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了有组织地外出创业寻找出路的劳务输出热潮,劳务经济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取得了年转移剩余劳动力8万人(次)以上,直接经济收入2亿元以上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2.
董思文  王恒德 《共产党人》2005,(22):F0002-F0002,I0001
2005年海原县劳动就业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帮助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会议.面对严峻的旱情.发展劳务经济.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成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3.
再就业工程”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帮助富余人员和失业职工实施再就业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自1993年底劳动部推出再就业工程以来,各地均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企业改革发展乃至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结构调整、机$衡换质产重组,企业富余人员和失业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将更为突出。笔者认为,加快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对策是:一、在总的指导思想上,应把减员与安置放在同等重要位三优先考虑。一方面,在结构调整、资产重组、转机建制的过程中,富余人员需要清退、分流;另一方面,为了保…  相似文献   

4.
2005年,湖南省岳阳市就业服务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致力于民生殷实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城镇就业再就业创新高,新增就业5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7万人,“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02万人;农民转移就业创新高,新增农村劳动力转  相似文献   

5.
刘多兵 《奋斗》2006,(9):41-41
我县将发展“三业”(乳业、纸业、米业)作为创业载体,通过吸引民间力量、技术、资本全面参与“三业”建设,带动“三业”不断发展壮大,并通过“三业”的发展壮大,进一步拓宽创业空间和领域,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几年来,我县引进了上海光明集团,组建了佳源乳品厂,日处理鲜奶能力300吨,带动奶牛基地发展奶牛2.2万头,吸引6000多名富余劳动力从事奶牛饲养、饲料生产、鲜奶收购等行业:累计投资1.3亿元对纸业公司进行改造扩建,使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4万吨,年可加工稻草8万吨,安置下岗职工和城乡富余劳动力600多人,吸引500多名群众从事稻草收购运输;投资1100万元,组建了香兰米业公司。年可加工水稻25万吨,带动全县水稻基地发展到60万亩,其中20万亩为绿色水稻,吸引800多富余劳动力从事水稻运输和加工,年可增加收入700万元.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民生之本”。预计未来五至十年,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趋于尖锐,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7.
《新湘评论》2002,(5):1-1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近日在我省考察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时指出,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继续做好“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等社会保障工作的前提下。把工作的重点由对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转到就业保障上来,加强领导,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力争经过3到5年时间的不懈努力,总体上基本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身为老工业基地.兼具大城市带大农村特点的重庆,面临着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人员就业再就业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向外输出劳动力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邯郸市劳动就业服务局于2003年8月成立。主要职责是: 统筹管理全市城乡劳动力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劳动力市场建设和管理;就业培训;社区就业服务;失业保险的管理和发放;农村劳动力开发转移和劳务输出;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和劳务派遣业务;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工作。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劳动力供给量年均增加 84 0万人 ,要超过“九五”时期年均增加 660万人的水平 ,五年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比“九五”时期多近 10 0 0万人。目前 ,下岗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纺织、轻工、机械、化工等行业 ,大部分下岗职工是企业停产、半停产造成的。由于我国城镇企业富余人员较多 ,随着结构调整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 ,下岗职工将会进一步增加。下岗失业人员一般年龄大 ,文化技术水平低 ,职业技能单一 ,直接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能力弱 ,给再就业带来许多困难。由于全国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建立起来 ,在一些地区各类劳动力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宜宾市按照“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通过加快劳动力市场“三化”(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并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有效地推动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自1999年至今年6月,全市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登记求职人员达13万余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2.2万人,通过双向选择,实现就业再就业7.9万人,其中国企下岗失业人员  相似文献   

12.
门源回族自治县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目前全县有农村劳动力资源6.18万人,剩余劳动力约2万人。2003年,全县劳务输出3.5万人(次)、劳务收入2742.7万元,人均221元,比上年增加56元,增长33%。今年,为进一步作好劳务输出这一富民产业,县委、县政府着重从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实施相关政策、培养带头人和建立健全机构网络体系等四个方面紧密部署,狠抓落实,探索出了一条劳务输出工作的新路子,使劳务经济富有生机,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人》2006,(15):4-6
一、“十五”期间,全区社会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5年来,中央有关部委和企业、福建省有关单位和对口帮扶省县(区)、自治区各级定点帮扶单位以及国内外一些致力于扶贫开发的单位、组织和个人,纷纷慷慨解囊,捐资捐物,积极投身到宁夏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各帮扶单位、组织和个人不断加大帮扶力度,不断创新帮扶机制,不断拓宽帮扶领域,不断提高帮扶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宁夏扶贫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2005年底,南部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7元,比2000年的987元增长了71%,5年净增700元,年均增长14%;绝对贫困人口由52.7万人下降到7.5万人,5年减少45.2万人,年均减少9%。取得这样的成绩,社会扶贫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袁洪 《当代党员》2007,(10):8-9
近年来,重庆市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6年底,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06.3万人,其中一半以上转移到市外务工经商,达361.5万人;市内转移344.8万人,占48.8%。  相似文献   

15.
千方百计开辟就业门路,全心全力做好再就业工作,是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坚持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国企改革、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前提,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个方面以及下岗职工自身,都要积极应对挑战,以更高的自觉、更大的力度共同把再就业工作做好。一、党委政府要十分用心市场讲求效率,政府要维护公平;市场不相信“眼泪”,党委政府要关注“眼泪”,并倾心帮助擦掉“眼泪”。支持帮助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各级党委政府具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利辛县充分发挥劳务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实施劳务输出富民战略,把引导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岗前技能培训、强化优质服务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促进了农村劳务输出由单纯的体力型向知识型、技能型转变。今年上半年,外出务工达32!6万人次,劳务收入6"7亿元。引导利辛县有农村劳动力74#6万人,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量不足20万人。部分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把外出务工作为增加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腰包逐渐鼓起来。但大多数人因既无文化又无技能,只能从事一些建筑、搬运等技术含量低、收入低的工作。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变…  相似文献   

17.
蔡金道  张矢 《奋斗》2006,(6):60-61
2005年,四川省在全省开展了财政供养(救助)人员清理工作。截止到2005年底,全省共清理出“吃空饷”人员37302人。每年可减少财政支出6404万元。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作用将愈来愈大。随之而来的职工富余和再就业的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富余职工再就业问题,我谈几点看法。(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再就业工作,对富余职工再就业实行目标管理。富余职工再就业工作关系到深化改革,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职工队伍的稳定问题,国家已把此项工作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把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各单位应把富余职工再就业工作列入工作日程,同本单位的经济发展规划融为一体。同时要建立就业的考核目标,实行一级抓一级,逐级对上级…  相似文献   

19.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大任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解决好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对振兴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就业是民生之本”。预计未来五至十年,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趋于尖锐,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