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1,(22):46-46
9月22日至23日,一场由菲律宾主持的有关南海问题的东盟海事法律专家会议在菲首都马尼拉举行。参加会议的是来自东盟部分成员国的法律代表。一些西方和菲律宾媒体对此抱有“极大热情”,称“会议认为菲律宾提出的共同开发南海争议海域的提议具有法律依据”,而这一结论“没有顾及中国的主张”。  相似文献   

2.
李耀华  安钧洳 《学理论》2012,(24):13-14
自2009年"无暇号"事件以来",南海问题"一度升温。与中国存在争端的国家均是东盟成员国,争端势必会对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产生影响。同时美、日、印等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介入也会对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产生间接影响。但我们应看到中国与东盟这些年形成的良好合作局面,以及东盟自身的一些因素对"南海争端"给双方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总体来看",南海争端"不会根本改变中国与东盟继续合作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3.
曾凡传 《学理论》2011,(35):32-33
近年来,南海紧张局势不断上升,越南、菲律宾频频侵犯我国南海主权。处在"十字路口"的南海,在中华民族崛起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系到我国各个方面。解决南海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因素考虑:加强有关南海的立法工作;以"合作共赢"为指导促进经济合作;推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强化南海的海权建设。  相似文献   

4.
杨昊曦 《学理论》2012,(21):15-16
随着"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脚步的加快,东盟内部的双边及多边安全合作逐渐加深,其整体性日益显现,越来越成为维护地区安全形势的主导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变化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产生相应的影响,对我国来说势必要调整安全战略以应对随之而来的变革。本文主要分析"东盟安全共同体"对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影响以及中国应采取的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菲律宾加快了对中菲南海争端领域的占领步伐,并不断通过声明、立法甚至暴力驱逐等手段与中国在此争端上针锋相对。21世纪前几年,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相对于20世纪得到少量缓解,但是随着奥巴马上台并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来,由于美国的插手,南海争端的复杂性越来越强,问题解决相较于之前也变得棘手起来。旨在通过对中菲南海争端历史进行梳理后,分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该争端的影响,以此提出针对美国因素影响下的中菲南海争端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应胡锦涛主席的邀请,菲律宾总统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华之前,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对中国咄咄逼人的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刻意降低调门和淡化领土争议。8月16日,他在总统府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有太多砝码将南海问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7,(32)
全球要闻(7月28日—8月3日)东盟与对话国会议闭幕为期两天的东盟与对话国会议7月29日在马来西亚的必打灵查亚闭幕。与会部长们就东盟地区合作、国际政治和经济以及其它全球性问题进行了磋商。会议结束后,东盟9国(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首脑会议于12月14日和15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6个成员国首脑经过讨论,一致通过了《马尼拉宣言》和4个经济文件。这是东盟成立20年来的第三次首脑会议,是加强团结与合作的一次成功的会议。 长期以来,东盟国家之间在如何加强和活跃经济合作方面进展比较缓慢。据统计,东盟6国每年外贸  相似文献   

9.
桂静 《学理论》2014,(11):26-27
2013年菲律宾向国际海洋法法庭提起国际仲裁,要求就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做出仲裁裁决。而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菲律宾的诉求不在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受理范围内,而且我国早已发表声明排除了国际海洋法法庭的适用。菲律宾此举无非要使争端扩大化,为其争夺南海权益增加砝码而已。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预计海牙仲裁法院临时仲裁庭,将对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做出裁决,再次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5月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就此事再度表态,"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中方为何不予承认2013年l月22日,菲律宾向中方发出外交照会和《关于"西菲律宾海"的通知与权利主张说明》,宣称就中菲南海争议按  相似文献   

11.
陶短房 《党政论坛》2011,(12):28-29
近来,在南海出现了新的合纵局面:越南与印度走近,菲律宾拉日本入伙。对中国而言,如何应对这种新局面,是当前急需思考的课题。首先,应判明形势,分析这些"合  相似文献   

12.
壹·天下     
《侨园》2013,(8):4-5
<正>菲律宾全球反华游行草草收场让世界为之脸红造势已久的菲律宾全球反华游行草草收场了:两个小时,不到500人,其中还有不少"打酱油"的。原本号称的5000人不见踪影,原本所谓的"全球抗议日"也难闻其声,且现场比较平和、有秩序。除了两位组织者,此前预计将出现的菲律宾议员和退休高官均没有现身。"反华示威"再次成为闹剧,让世界为之脸红。据介绍,此次游行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要告诉菲律宾国内和外部世界"菲律宾后院发生了什么",抗议中国在岛屿争端上对菲律宾的"欺凌";二是向中方施压,以迫使中方在南海问题上向菲让步。  相似文献   

13.
卢明辉 《学理论》2009,(29):15-16
20世纪50年代,南海成为两极对峙的前沿阵地,南越、菲律宾在美国的支持下,肆无忌惮地侵占我南海岛礁,恶化我海洋政治环境。中国政府根据当时国际斗争形势以及海军实力,多次进行主权宣示行动,加强内政建设,彰显了捍卫海域主权之决心。  相似文献   

14.
储昭根 《党政论坛》2011,(20):28-28
应胡锦涛主席的邀请,菲律宾总统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华之前,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对中国咄咄逼人的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刻意降低调门和淡化领土争议。8月16日,他在总统府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有太多砝码将南海问题演变成冲突,“如果我们和他们打一场拳击比赛,他们有13亿人,而我们只有9500万人,我们绝对不可能赢。但是,如果他们选择关上贸易大门,那对中国来说也并不明智,他们需要维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旨在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探讨加强合作和共同开发的第二次南海问题研讨会——“处理南海地区潜在冲突研讨会”,7月15日至18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东盟六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文莱)、中国、越南、老挝,以及中国台湾的官员和专家共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印尼发起并主持召开了这次研讨会,与会者都以个人身份参加。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0,(48)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5国在曼谷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目前共有10个成员: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它的组织机构是:(1)首脑会议:每三年召开一次正式首脑会议,两次正式首脑会议期间每年召开一次非正式会议;(2)外长会议;(3)东盟与对话国外长会议:每年东盟外长会议后,由东盟国家外长与其对话伙…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28)
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南海声索国与域外大国的战略互动——南海声索国在南海问题中充当急先锋的角色,多方设法拉东盟和各大国为其非法占有南海权益背书;而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竞相介入南海问题,既出于本国战略需求考虑,也迎合了南海周边国家对华平衡意图。因此,解决南海问题不能单从争端本身出发,而要充分考虑其复杂性,既要积极维护我国的海洋安全和主权,又要顾及和谐周边的战略大局。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1,(24):28-29
近来,在南海出现了新的合纵局面:越南与印度走近,菲律宾拉日本入伙。对中国而言,如何应对这种新局面,是当前急需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苏浩 《党政论坛》2013,(24):20-20
日前中国总理李克强参加东盟系列峰会,并访问了文莱、泰国和越南。在访越期间,两国总理就管控南海分歧达成了广泛共识,从而发出双方愿通过合作解决难题的积极信号。长期困扰中国与南海声索国的南海困境呈现柳暗花明的积极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正>"南中国海主权纷争,菲华商成夹心人",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18日以此为题报道了菲律宾华商目前所处的尴尬为难境地,认为南海纷争的持续发酵在恶化中国与菲律宾关系的同时,也使居留在菲律宾的华人左右为难,华人的身份及对被抓捕中国渔民的救助等行为可能会令当地主体民族认为,他们爱的是中国,不爱菲律宾。客观上来看,这无疑反映了潜藏在南海问题背后的、浓厚的民族主义情绪。久悬未决的南海纷争在深刻影响着东南亚国家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