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日本土地征收制度的发展看我国土地征收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土地征收法确立后,频繁修改,日趋完善。日本土地征收法频繁修改的动因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于土地资源时代的必然要求,更在于对效率与公平价值目标的取舍和追求。我国应尽快制定统一征收法,确立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双重价值目标,在具体的法律制度构建方面,日本土地征收法中关于公共利益的界定、征收程序的规制以及征收补偿的确定等制度对我国土地征收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与传统中国社会农村地权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昉 《理论前沿》2008,(15):20-21
本文应用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框架分析和考察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农村地权关系。进一步探讨了传统地权关系的形成原因并且说明了马克思的理论对于传统中国社会农村地权关系特征的解释程度。  相似文献   

3.
老挝和中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当前都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首先介绍和简评老挝土地法律制度 ,在比较中国和老挝两国土地法律制度的异同中探讨老挝土地立法的成功与不足 ,并针对两国土地立法面临的共同问题提出完善老挝和中国土地立法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分税制改革20年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权上的分立以及事权上的交叉很长时间里呈现相互推诿或相互插足的局面,土地财政成为增加地方财力的新途径。在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土地财政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成效,但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2004-2011年的省域面板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确实存在较高的替代率,即土地换保障现象比较严重。不仅如此,由于受地方政府的自利性,区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土地换保障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鉴于土地换保障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探索规范土地换保障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5.
公共利益在市场中无法自动实现 ,政府是实现公共利益的主体。为实现公共利益政府可发动土地征用权 ,公共利益是土地征用权的依据和界限。土地征用必须保证征用的土地与公共利益目标相当。土地征用权的滥用表现在征用的土地与所追求的公共利益目标不相当及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给付过低 ,土地征用制度的完善应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的力度并未使农业落后状况得到根本改变。改革土地制度、明确土地权益关系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土地立法、明确土地制度中的权益关系、规范土地交易、鼓励土地集约化经营、加快土地权益证券化等是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理清农村产权关系的重要举措,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政府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大量征收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过程中,政府充当主体,从农村集体组织处低价征得土地,然后高价转让或以拍卖的方式,获取高额的土地差价。而以该土地为生的农民只能获得一次性的底额补偿,其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群体上访、暴力抵抗拆迁、生活困难等。因此,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已经难以协调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形势下农民、集体、政府之间的矛盾。那么,如何在完善现有制度的基础上确保农民权益不受侵害,并且使政府与农民达到双赢的状态,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中土地发展权的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亮点在于打破了政府的征地垄断权,农民集体可依法享有土地发展收益。这一新政策为正在进行的《土地管理法》修改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给予农民集体的土地发展收益更加稳固确定的保护,在土地管理法的修改过程中,立法者有必要将土地发展收益上升为农民集体的土地发展权。同时有必要将农地转用审批制度与土地发展权制度结合,以实现保护农地与合理分配土地发展收益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9.
陈献锋 《工会论坛》2007,13(5):79-80
本文就目前一些学者对现行征地制度改革在土地征用范围、土地补偿、土地征用权约束等方面的观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指出对征地范围的严格界定,预先制定土地补偿标准等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征地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可建立一种土地使用者与农民集体直接协商征地补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土地征用存在诸如土地征用权滥用 ,征用程序不严格、不民主 ,征地补偿范围过窄、标准过低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思路 ,具体提出了七点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地征用存在诸如土地征用权滥用,征用程序不严格、不民主,征地补偿范围过窄、标准过低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思路,具体提出了七点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地换社会保障政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较于以往的征地补偿模式,土地换社会保障政策模式是一种制度改进。这一模式化解了失地农民的中长期风险,但存在改善余地。一是土地补偿款制定标准仍较低;二是政府定位存在偏差;三是存在使失地农民面临近期风险的隐患。可以尝试以下政策安排。一是让农民参与土地的定价;二是尝试农地直接入市交易制度,国家以土地转让交易税的形式调控土地供应并获得增值收益;三是重新框定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来,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以其不可比拟的先进性,对建立、完善我国土地市场秩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从多年的实践看,这一制度的实施还存在现实的问题.笔者对这一命题的评述,旨在引起理论界的重视,从而在理论上为我国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建立真正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秩序提供更为广阔深远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998年之后,中国大陆建立了号称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并希望籍此制度实现耕地保护、国有土地资本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平衡。然而,对耕地流失的恐惧和对国有土地资本化的欣喜蒙蔽了人们的双眼,制度决策者希望在相互冲突的目标之间找到平衡,却将制度的基点建立在指标式的计划管理基础之上,不但无法实现制度设计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也让公民与社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今天的人们似乎更多地将土地管理、耕地保护战略的失败和地方土地财政的兴起归因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然而,现行土地管理制度本身的缺陷对上述问题的出现和恶化负有同等重要的责任。本文将以国有土地—集体土地为基本的讨论框架,从中央—地方和城市化—耕地保护这两个视角来总结过去30年间中国土地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进而反思当下中国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5.
英国土地法律制度变迁乃至现代土地产权制度的最终确立对英国的经济增长以及经济转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英国作为第一个发生产业革命、完成经济转型的国家,考察其建构现代土地产权制度的经验,对于中国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及产权结构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土地权利及其权能的角度来看,习惯法对于土地权利的基本权能的保障、近代保有权制度对于土地权能的扩展、现代私有产权制度对于土地权能的绝对化和完备化,是英国在土地制度变迁中得以确立独立、自由、完整的现代土地产权制度的三个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6.
完善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征用权的行使范围,是我国如何完善土地征用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土地征用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是判定土地征用是否合法,以及是否被滥用的唯一标准。公共利益的明确界定,是解决土地征用权冲突的法理依据和关键问题。在土地征用中,应提高补偿费和安置费,以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如征收权利滥用、农民利益受损等等,我们可借鉴域外经验,对补偿主体和权利人、补偿标准和范围、补偿方式和程序进行认真研究,以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会转型,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地流转和大量被征不可避免。现行的土地制度缺陷,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危害农民土地利益,这必然诱致农村土地制度再次变革和土地利益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土地权利制度发展之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权利设置在土地法律制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一块土地,虽然其物质实体只有一个,但其上的权利可以有多种,且多种权利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权利群。从我国土地权利配置的现状来看,土地权利的重心在于静态土地权利和平面土地权利的规范,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动态土地权利和立体土地权利配置的重要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土地权利制度的发展动向应当是科学配置土地发展权和地下空间权。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从土地改革到农村集体化,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土地观的演变轨迹颇为明显。农民究竟是如何看待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以及他们与土地的关系,对于完善我国当前的土地制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